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3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0:26
要想打下一片天地,要想成就王霸之业,人才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人才,就等于有了潜力股,只要能很好地使用,成功那是早晚的事。
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三请诸葛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刘备思贤若渴。刘备自汉末黄巾起义,东挡西杀,漂泊半生,结果一事无成,最后还只能依仗汉室宗亲,逃奔荆州刘表处,与其称兄道弟,方得刘表同意,寄居新野弹丸之地,帮刘表拒曹守边。他正是听了隐士司马徽之言,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为何难成就功业的缘由,那就是自己缺少大贤相辅。刘备有大志于天下,自然很想得到贤才以相辅了,因此,当听到“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时,其欲得之心可想而知;当听到卧龙就在南阳隆中时,刘备欲得之心那可真是急不可耐了。
二是刘备欲以此招揽人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得知人才的重要性的刘备,自然懂得如何才能为自己招揽更多更好的人才。战国时候,燕与齐有世仇大恨,燕昭王登基后,很想报仇雪恨,要报仇就得有贤才相辅。怎样才能招揽人才呢?大臣郭隗给他出了个主意,让燕昭王把他作为人才优待。燕昭王就听从了他的建议,非常厚赏郭隗,周边的贤能之士看到像郭隗这样不起眼的人都得到了厚待,足见燕昭王待贤诚心,就纷纷涌入燕国,燕昭王就得到了像乐毅那样的人才,最终在乐毅的经营下,没过几年就攻打齐国,下齐七十余城,几近灭齐,让燕昭王报了大仇,这就是“请自隗始”的典故。刘备深通此道,他自己就说,春秋时期,齐桓公为见东郭野人,曾五次亲自登门拜访,更何况号称卧龙的诸葛亮了,刘备三次登门,自然要树自己爱才思贤的形象于世,以招更多更好的贤才来辅助自己。
三是刘备为了显示自己对诸葛亮的诚心。刘备漂泊半生,尚无立椎之地,其情势之颓丧,一般的贤士又有谁能把他看作潜力股呢?刘备想招贤才,再不拿出点儿诚心诚意来,又有谁愿意投奔呢?刘备拜见诸葛亮,就需要以诚心打动他,因此刘备就主动放下身缎,“凡三往,乃见”,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此可见,诸葛亮最终也确为刘备诚心所打动。
刘备三次拜请诸葛亮,是出于诚心,也是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爱才的美名,最终目的,都是为自己“欲伸大义于天下”服务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最终借荆襄,取益州得汉中,自成一片天地,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方雄主,与自己拼搏不已,终生勤奋打拼是密切相联系的,这就再次印证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千古不破的至理名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0:27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才,刘备是为了笼络人才,为了用诸葛亮的威慑力来巩固荆襄地区的关系,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好的名声,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有才之士了,对刘备统一中原非常有好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0:27
对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非常有能力的人,帮助取得成功,快速的积攒势力,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存在,避免自己奔波流浪。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0:28
为了让诸葛亮帮助自己,为了让自己的队伍发展的更好,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为了让自己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为了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军师,这就是刘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