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2:51
共1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12 21:12
1、海水本身是无色的,我们肉眼能见的蓝色和绿色是因为光的反射。 水对光的吸收与光的波长有关,即水具有选择吸收性。水对波长较长的光吸收显著,对波长较短的吸收不明显。
2、红光、橙光和黄光在不同的深度时均被吸收了,并使海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深度绿光也被吸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8:20
人肉眼看到的海水的颜色有:深蓝色,蓝绿色甚至黄褐色。海水本身是无色的,但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的和有机的悬浮物质,还有不同种类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少,粒径小,分子散射起着主要作用,这些物质对光谱吸收和散射系数都不同。故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另外海洋中生活着具有多种颜色的浮游生物,当它们在某些海区大量繁殖时,也会影响所在水域的颜色。
在常规的海洋调查中,采用福雷尔-乌勒标准水色液配制的常用水色计目测确定海色。方法是在舷边背阳光处,将透明度盘沉放于最大可见深度的一半的水层,根据透明度盘上呈现的颜色,在水色计中对比找出与之最相似的色级号码。号码愈小,海色愈蓝;反之则为绿*直至褐色。
应用海色观测仪器和遥感方法测量海色,能够确定叶绿素的浓度、悬浮物的含量等海洋环境要素,并可用此方法区分水团,观测上升流的变化和区域分布。
扩展资料:
海洋的形成
海其实是在地球史上第一次火山爆发时由于水蒸气太多而形成了云,之后又下了几千年的暴雨,汇成了大海。
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
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9:38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如果打一桶海水放在碗中,则海水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其实海水看上去也不全是蓝色的,而是有红、黄、白、黑等等,五彩缤纷。因为海水颜色除了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我国的黄海,看上去一片黄绿,这是因为古代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将海水“染黄”了。虽然现在黄河改道流入渤海,但黄海北部有宽阔的渤海海峡与之相通,加之它还有淮河等河水注入,故海面仍呈浅*。 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因其水温很高,海里生长着一种水藻,大批死亡后呈红褐色,将海水染成红色。红海由此而得名。 而黑海,由于多瑙河、顿河、第聂伯河等河水的注入,表层密度很小,深层受地中海高盐度海水影响,密度很大。这样,上层密度小,下层密度大,且差异很大,上下层水体难以交换。黑海与地中海之间也仅有 一又窄又浅的土耳其海峡相通,使得它们之间海水也难以大量交换。这样,黑海下层海水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上层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秽物和各种动植物死亡后沉到深处腐烂发臭,大量污泥浊水,使海水变黑了。 北冰洋深入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则是因为它的纬度较高,终年寒冷,冰雪茫茫,加之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出一片白色,故名白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1:13
海水生来并不是蓝色的,如果你舀一点海水——不论是南极的还是北极的,也不论是太平洋的还是大西洋的,在实验室中观察,都是无色透明的。而大部分海水所以蓝得那样可爱,这完全是太阳光的巧手打扮。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当这七种光在一起肩并肩走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们的真面目,只有当它们从一种物质跑到另一种物质中去,或者遇到了非常细小的障碍物时,波长越短的光,散射光越强。例如:紫光、蓝光,从一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或者遇到阻碍时,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被折射回来。海水正是这种情形,它的颜色不但随着深度而变化,同时,海水要经常改变它的成分,每一个水的分子,每一颗微细的泥沙,就好像卫士一样,把守着海水的大门,不让光线深入进去。 在太阳光中,红光、橙光的波长较长,它们好像长了一双长腿一般,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它们在前进当中,不断被海水吸收了,使得海水的温度升高、蒸发。蓝光和紫光一遇到阻碍就向四面散开,或者干脆就反射回来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3:04
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1:12
海呈蓝色,是因为光的反射的原理。在光谱中,只有蓝色最容易发生漫反射,所以大海呈现在人的眼睛里面的是美丽的蓝色。 海是没有颜色,和水一样,因为天是蓝的,所以它也是蓝的,如果你可以在它的上面,它也是你的颜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3:37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如果打一桶海水放在碗中,则海水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其实海水看上去也不全是蓝色的,而是有红、黄、白、黑等等,五彩缤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6:18
由于,海的深度不同,海水的颜色有所不同。但是,总的说来,海水是深蓝色的。海越深,则海水也越是较深的蓝色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9:16
海水应该是无色的,由于天空是蓝色的,天空的颜色倒映在水面上,所以表面上看是蓝色,但实际是无色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12:31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16:02
海是 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