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长篇叙事诗《特瑞斯坦和伊索尔》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及相关介绍,越详细越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3: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4:31
因为 翻译不同 所以现在 这里翻译成了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最早见于中世纪法兰西传奇,在历来的文学史研究中,都被归入骑士文学的范畴。据说这段爱情故事来源于古老的凯尔特传说,而这个传说是根据一位真实存在过的皮克特族国王的故事编纂的。可惜的是,传说的原始文本已经失传。根据残存的各种版本的叙事和传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这对恋人的故事复原出来:
崔斯坦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自幼在舅父康沃尔的马克王的宫廷里长大。按照诸多传说的版本,崔斯坦的父亲是一名法国贵族,而母亲临死前为他起的名字“崔斯坦”,意思就是“在痛苦中出生”(Trist在法文中是“悲痛”的意思)。崔斯坦长大后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为了反抗爱尔兰国王对康沃尔的横征暴敛,他挺身而出与爱尔兰国王的首席骑士马汉思决斗,最终杀死了他。身受重伤的崔斯坦回到康沃尔,却因为马汉思巨剑上的毒药奄奄一息,马克王多方求医无果,只得按崔斯坦的意愿,将他放在一艘小船上顺水漂流,听天由命。海浪把崔斯坦送到了爱尔兰海滨,年轻的骑士被爱尔兰公主,金发的伊索尔德发现,并得到公主和王后的悉心照料,很快康复。然而,被崔斯坦杀死的马汉思骑士是伊索尔德的舅舅,尽管两人彼此倾慕,伊索尔德也只能在痛苦挣扎后,让崔斯坦偷偷回到英国。
时值爱尔兰国内出现一头食人恶龙,四处为患,爱尔兰国王为了除去恶兽,答应把自己的女儿作为奖赏嫁给屠龙英雄。正巧马克王一日梦见两只燕子从子爱尔兰衔来一缕金发,遂许愿要娶爱尔兰公主金发伊索尔德为妻。崔斯坦为了完成舅舅的心愿,远赴爱尔兰,杀死恶龙,赢得公主。
本来故事应当到此结束,但在回程途中,二人无意间误饮了爱尔兰王后为新婚夫妇准备的爱情药酒,从此深陷入爱情不能自拔。伊索尔德深爱崔斯坦,崔斯坦则同时背负着对舅父和王国的责任与对伊索尔德的眷恋。终于崔斯坦将伊索尔德归还国王马克,自己漂洋过海到了布列塔尼,一番征战后娶了当地公爵的女儿白手伊索尔德为妻,心中却挂念着康沃尔那位金发的情人。当崔斯坦又一次身受重伤,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央求好友到康沃尔去,请王后伊索尔德来布列塔尼见他最后一面。两人约定,如果伊索尔德来了,归来的船上就挂起白帆,若是不来,就挂上黑帆。接下来的日子里崔斯坦日日在海边守候,病情恶化了就请妻子白手伊索尔德代为观望。伊索尔德的船终于出现在海平线上的那一天,白手伊索尔德出于嫉妒,谎称归来的船上挂着一面黑帆,崔斯坦当即哀叹自己痛苦的爱情,然后死去。伊索尔德上岸后见到情人的尸体,也悲恸而死。
马克王得知这对情人的死讯,马上渡海赶到布列塔尼,亲自督造两具棺柩,玛瑙的一具给伊瑟,玉石的另一具给特利斯当。并用船把他们生死相爱的形骸运回天梯堡,在礼拜堂后殿的左右两侧,造两座坟,把两人分别葬下。但是,当天夜里,特利斯当的坟里,就长出一株枝叶青葱、花香馥郁的常春藤,攀越大堂的屋顶,钻入伊瑟坟里。乡人把藤剪去,转天又长了出来,还是一样青葱,一样馥郁,一样生机勃勃,依然插进金发伊瑟的衾床。如是者剪三次,长三次。临了,他们把这桩奇事禀报马克王,王上当即降下谕旨:此藤灵异,严禁剪伐。
关于二人的名字,Tristan又写作Tristam或Tristrem,中译时往往根据不同的发音有着不同的译法,一般英文译作崔斯坦,法文称特里斯当,德文则称作托利斯坦。Isolde又写作Iseult、Isolt或Yseult,一般根据英文和德文中译作伊索尔德,法文则译作伊瑟或绮瑟。在托马斯·马罗礼氏的《亚瑟王之死》中译本中,译者将崔斯坦译作崔斯痛,伊索尔德译作绮秀·婉儿,大约是考虑到音义结合的关系。
亚瑟王传奇中的故事
在漫长的中世纪中,崔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到处流传,最终被吸纳入更为知名的亚瑟王传奇里。崔斯坦作为康沃尔的骑士,后来辗转加入了圆桌社,成为亚瑟王朝廷的座上宾,并且成为第一骑士朗斯洛的有力竞争对手。在15世纪马罗礼氏根据法文传奇翻译的英文本传奇里,马克王完全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出现,他*这对情人,想尽办法绞杀崔斯坦,却每每为圆桌社的骑士挫败。薄希华骑士曾经把崔斯坦从囹圄之中解救出来,并严厉叱责马克的险恶用心:“你不是崔斯坦骑士的舅父吗?他不是你的外甥吗?你绝不应当想到,一个像崔斯坦那么高贵的骑士,竟会抢走霸占自己舅父的妻子?但是王后是这世间最有名的一位美人,可能对他表示过敬爱,那绝不会犯了肉体上的罪恶。
薄希华(Percival)——亦称帕西法尔,也是后来被吸纳入亚瑟王传奇的骑士之一。在更古老的传说里,薄希华才是那个找到圣杯并命定成为圣杯守护者的纯洁骑士。克雷蒂安·德·特鲁瓦(Chrétien de Troyes,活跃时期为1165~1180年)的《圣杯传奇》(Perceval, ou le conte Graal),以及沃佛兰·冯·艾森*(Wolfram von Eschenbach, 1170~1220)的《帕西法尔》(Parzival)中,都是以他为主人公的著名传奇。而帕西法尔进入亚瑟王传奇之后,这个荣耀落到了朗斯洛的儿子高朗翰头上。
故事的流传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被很多诗人、作家引用,或加以改写,有许多版本传世。可以确定的是,早在诺曼征服的时代,这对不朽恋人的传奇就已经广为流传,女诗人玛丽·德·法兰西(Marie de France,创作年代大约在1160~1190年之间)写有一首著名的短诗《金银花》,是我见到的关于这个故事最古老的文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崔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已经相当熟悉。12世纪末,英国还有一位知名的宫廷诗人托马斯·德·布列塔尼(Thomas de Brittany,生卒年不详),据传是亨利二世宫廷的盎格鲁-诺曼诗人,并且和他的主子一样,用法语进行写作。大约1170年左右,托马斯根据现存的传奇创作了叙事长诗《崔斯坦与伊索尔德》——我们有找到任何这部作品仍然存世的证据或暗示,然则这并不影响它的意义和价值。
托马斯的传奇并不是崔斯坦与伊索尔德故事的最早改编版本,在与英格兰隔海相望的法兰西,同样的作品层出不穷,并广泛流传。不得不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玛丽·德·法兰西还是托马斯·德·布列塔尼,都无一例外地使用法语进行创作。 )
法兰西是中世纪骑士文学最繁盛的地区,也是世俗文学和文化的中心。法兰西南方的吟游诗人(les troubadour)和北方的行吟歌手(les trouvère)各自有着自己的诗歌传统,我们所知道的是,12世纪法兰西最著名的诗人克雷提安·德·特鲁瓦在1160年创作了一首长诗《特里斯当》,大约与他的另一名作《艾莱克和艾尼德》同时,属于这位伟大诗人的早期作品。而早在克雷提安之前,法兰西就已经有一部《特里斯当与伊瑟》,作者大约是一个名叫罗贝尔的诗人。可见这个故事在法兰西,已经是宫廷文学的常见题材。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在12世纪也到达了德国。艾尔哈特·冯·奥伯格(Eilhart von Oberg,12世纪德国宫廷诗人)根据法文传奇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托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我们不知道他依据的蓝本是否是特鲁瓦的作品——在12~13世纪的德意志,宫廷诗人乐于改编法国诗人的诗作,其中尤以特鲁瓦的诗作最受欢迎,艾森*的杰作《帕西法尔》就是根据特鲁瓦的未完成作品《圣杯传奇》改写的。奥伯格的《托里斯坦》在布伦瑞克的宫廷被保存下来,现今存世的只有一些残稿。当然,和后来的哥特弗里德·冯·斯特拉斯堡(Gottfried Von Strassburg )的杰作相比,奥伯格的长诗要逊色得多。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斯特拉斯堡的《托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改编自上文曾经提及的英国诗人托马斯·德·布列塔尼的同名作品,其创作年代大约与克雷蒂安·德·特鲁瓦同时。斯特拉斯堡对这一传奇的改写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德语文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中世纪欧洲文坛鼎鼎大名的作品。
斯特拉斯堡的《托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斯特拉斯堡的《托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完全摆脱了正统道德的束缚,阐释了一种完全宫廷-骑士式的、纯粹的爱情理想。这种理想包含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以及这种致命*带来的痛苦与折磨——正是这些痛苦和痛苦中仍坚持不懈的爱情使爱人和爱情本身变得更加高贵。在古老的传说中,托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悲剧完全是因为误饮爱情药酒造成的,而在斯特拉斯堡的故事里,药酒只是令情人原本深藏于心中的*得以宣泄的途径,一种内在感情外化的符号。托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爱情在斯特拉斯堡的故事中是完全自发的,带有独占欲的,并且是彻底的,完全的,因而他们的爱情悲剧也就格外具有震撼力。
斯特拉斯堡的这部作品没有完成,但这一点并不能改变他在德语文学史上的地位。理查德·瓦格纳正是从斯特拉斯堡的作品中得到灵感,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他的不朽歌剧《托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丹尼·德·鲁格蒙(Denis de Rougemont)一直致力于《托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研究,而他在《西方世界的爱情》中说道,崔斯坦的传说恰恰揭示了欧洲人心中最隐秘、最可怕的向往——对死亡的渴望,“不仅为了爱的对象,而是为了*本身去爱,为此受苦并追求这种痛苦……充满*的爱,对那些灼烧并最终毁灭我们以达到自身胜利的东西的向往——这就是欧洲人心中一直被压抑的秘密。”
玛丽·德·法兰西的《金银花》
玛丽·德·法兰西的《金银花》是一篇精巧的作品,不仅是诗人的代表作,在当时也深为英国宫廷的贵族所喜爱。
这首金银花叙事诗,
令我喜欢,我很乐意'
让你知道全部经过。
怎么产生,关于什么。
好些人曾给我讲述,
我也见过文人所著,
关于特里斯唐、王后,
他们相爱,冲昏了头,
为此忍受多少磨难,
终于双双撒手人寰。
马克国王怒火满腔,
指向侄子特里斯唐。
他把侄子辞退赶走,
因为侄儿爱上王后。
年轻人来到了田庄,
在苏迦尔,他的故乡,
他居住了整整一年;
他仍不能返回宫殿。
自戕和绝世的考虑。
自戕和绝世的考虑。
请你不必口呆目瞪,
因为一往情深的人,
只要不能如愿以偿,
就会非常不安、悲伤。
特里斯唐愁眉不展,
为此他离开了家园。
他直奔向科努阿依,
王后就居住在那里。
他独自深入到森林,
不愿被人撞见认清。
夜幕降临他才出现,
找个住处该是时间。
夜晚他就暂且借宿
农民和穷人的茅屋。
他向他们详细打听
国王在做什么事情。
他们说是情况确切,
国王召见所有男爵;
他们要到坦塔热去,
满朝*在此相聚。
圣灵节人人要来到,
会有盛典,热热闹闹,
王后到时也要参加。
特里斯唐赶快出发,
绮瑟赴会人马众多,
他准能看见她经过。
国王启程之日来临,
特里斯唐回到树林,
他知道在哪条大路,
应该经过国王队伍。
他砍下一根榛树枝,
正正方方四边劈齐。
他用小刀刻上姓名,
就装饰在棍棒中心。
如果王后注意此棍
(她总是对周围留神,
因为以前有过一趟,
她这样瞥见了棍棒)。
当她看到棍棒晃悠,
会认出属恋人所有。
他给她写了一封信,
内容诉说自己心境;
他长时间住在野外,
要把她耐心来等待,
为了窥伺以及筹划,
他怎样才能看见她。
没有她,他不能生活,
他们两人情投意合,
就如同金银花一样,
攀附在榛树的干上:
当金银花沿着树干,
绕来绕去,紧紧相缠,
它们就能共同生存,
如果要让它们离分,
榛树不久就会枯竭,
金银花也同样凋谢。
“美人,我们也是如此,
没你没我,没我没你!”
王后骑着马儿往前。
她沿着山坡在察看,
她瞥见耸立的棍子,
认出上面刻写的字。
一队骑士为她前导,
护随着她赶路开道,
她马上命令停下来。
她想下马休息凉快。
骑士听命,停下不动。
她于是避开了随从。
布朗盖娜是她心腹,
她把侍女叫来卫护,
悄悄地离开了大道,
在树林里终于找到
爱她超过一切的人。
他们相见欣喜万分:
特里斯唐倾吐思念,
绮瑟诉说她的喜欢,
并告诉他如何对付,
能与国王和好如初,
国王一直非常后悔,
这样粗暴把他辞退:
因为有人告发了他。
她辞别恋人要出发,
但是到了分手之际,
他俩开始挥泪啜泣。
特里斯唐回到家中,
直到伯父要他回宫。
为了表达重见恋人
所感到的欢欣万分,
所说过的别绪离愁
特里斯唐擅长弹琴,
英国人称为戈德拉,
法国人称做金银花。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history/id=306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