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吃得饱吗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9 15:4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0:58
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人都因为明中期以后的印象,觉得中国古代普通人是很难吃得饱的这种无解。
实际上,在大部分*和环境比较安定的时候,就普遍来说是吃得饱,甚至营养水平也不会比现代差太多(当然,差距还是有的,但是营养不良倒是不至于。)
那么这种误会是怎么形成呢?
大概是明中期以后,以及清代和近代的资料给你们的感触。
那么我们先略过,看看为什么明中期以后会出现很难吃饱的现象。
首先是客观的原因:
其一,明代和清代刚刚好处于小冰河时期,气候环境异常,很容易出现水灾和旱灾,而古人生产力不发达,抗灾能力是很差的,如果灾祸频发——大量的农民就会破产不得不抵押土地变成佃农,而地主也为了止损,会采取高额的地租和各种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地租利益。
其二,经过数千年的耕耘和繁衍,单位土地的肥力在不断的退化,而单位土地承受的人口却在指数倍增加,即便随着作物改良和水利设施的新修带来了一部分的生产力提高,然而依然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然后是主观的原因:
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明中期以后不再征收实物地租——这就是农民不可能吃得饱的最大的原因。
可能你们觉得收实物地租和银钱地租好像没有什么区别。
不不,这个区别很大的。
假设一个农民收了200公斤的粮食,他只需要缴纳大约20公斤的国税,大约80-100公斤的地租,剩下的全部都是自己,是吃还是屯起来卖都随意。
而如果收银租呢?他必须把这200公斤粮食卖掉,变成银子,然后去交二钱银子的国税,再交大约5钱到6钱的地租。
看上去,似乎没有区别。
区别很大。
关键在于,他需要缴纳的银子是不变的,而他在出售粮食时,并不能按照市场价获得钱,在丰收时粮价低,他反而需要出售更多的口粮才有钱交税交租;而到了他需要吃饭时,又需要拿钱去找粮食商人买粮食——那时候就不是他卖粮食的价格了。
一进一出,这个倒霉农民的余粮就全部被刮走了——还想吃饱?你想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0:59
有人吃的撑就有人饿肚子,千古不变的道理。这与年代时间没有关系,一切生物都如此何况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0:59
有人吃饱有人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