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3: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17:59
哈尔滨市宾县糖坊镇中心校 葛庆权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生活,校园作为教育的主战地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办有生命力的学校。 关键词: 校园 文化 人文 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师生通过教育家学与管理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教育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学校应该把学生生活、学习、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 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发展,树立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校园里充满德育的生活化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道德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中学会宽容和坚持。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可以在班级中安排心理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正视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请学、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为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老师应引导学生的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们来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参与响应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避免教条/结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亚里士多的认为:“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活的快乐,从而德育生活化。二、 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校园成为精神家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快乐的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成为师生互相尊爱的花园,每个教师和学生在这里都能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爱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成员尊重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个性需求。积极倡导人际关系的简单化,让每位教师每天都心情舒畅的工作,体验人生的快乐和工作的幸福,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充分理解教师,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状况,领导关心下属的方方面面,让其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和幸福。帮助教师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发展,为他们成长创造机遇,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领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化人,以科学的激励鼓舞人,这对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推动的作用。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搞花架子。 目标:就是奋斗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使用之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在制订目标时,往往不注意班级实际情况,盲目要求或任意提高,这样班集体建设就不可能达到目标,班主任老师制订的目标也就形同虚设,成了花架子。因此,班主任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建设目标。譬如有这样一个班级:全班同学爱好广泛,班委干部各行其是,班集体缺乏向心力。作为班主任,不仿制订这样的远景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针对这种远景目标,再设计分阶段实施的近期目标,实行班委干部委任制,激发班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达到班级干部参与管理的目标;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达到自律的目标等等。凡此种种子目标,都是学生乐意接受并行之有效的。 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不可能像对*那样处理。因此,在选择具体措施的时候,我们不仿搬用魏书生老师的那样“惩罚”:不守纪律让他唱首歌,不肯读书让他讲个故事;不完成作业或做了坏事让他写个几百字的“说明书”。长此以往,一再顽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也会自觉地为班集体建设出一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自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能够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学习活动,力求在学校和教师的上导作用之下,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社会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主动关心和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交往的主动关心和作用根据我们研究,这种学习活动按学生自主性的不同表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本质上是学科活动,服从于学科、课程的目标。我们强调提高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自主性,反对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搞机械灌输,要求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倡将一些理科的演示实验扩充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在设计教案中作了很多探索。如语文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甚至自主表演,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代替原先由教师直接分析人物心理的做法。二类活动基本上越出了原先学科课堂教学的时空,其主要形式是专题活动课。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但社会生活内容已被引进。因此它既是学科课程的适当延伸、扩展,又体现活动课程的目标。我们要求在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气息。人文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质和报效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它既非*思想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专业素质所能囊括。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时最根本的。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创造素质是人类最主要、最宝贵、最高级的素质,人类正是通过创造这条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日积月累、自悟和感悟丰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这比简单的说教和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把校舍建设成与生活化德育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产物,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以“美观、简洁、实用、素雅”为设计路线,让学生和老师一走进校园就有回家的感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将环境教育拓展到不经意中,学校环境建设将自然美和生活美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