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3:19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55
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来自于古时候万圣节挨家乞讨的传统。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1] 。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名称由来:万圣节英语是All Saints Day,亦称“诸圣瞻礼”,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之一,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是庆祝在天的全体圣人(Hallow)。现在社会上为了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夜里组织各种充满妖魔鬼怪的活动,完全背离了万圣节的神圣意义。
流行地区:万圣节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如今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年轻人的眼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6:13
万圣节起源于凯尔特人传统的鬼节。后来经过*教的改造成为了纪念圣人的节日。如今的万圣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了很多的变化,逐渐向亲子活动或狂欢节靠拢。同时,万圣节要受到了消费主义的显著影响。
凯尔特人是古代欧洲最有名的民族之一,凯撒笔下的他们骁勇善战,几乎遍布大半个欧洲。不过伴随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入侵,凯尔特人的聚居地逐步退缩到今天的英国苏格兰地区和爱尔兰岛。NBA的波士顿凯尔特人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创办这个队伍的老板是苏格兰人。
万圣节最早起源于凯尔特人的风俗,如今的威尔士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及布列塔尼人就是凯尔特人的后裔。凯尔特人在2300年前几乎占据了整个中欧和西欧,而他们信奉的德鲁伊教按照日照时间的长短,将一年划为两个季节,分别是“光明季”和“黑暗季”,这两个相对季节的节点正是11月1日。
凯尔特人把光明与黑暗的交叠看作活人和死人的边界,他们认为在11月1日这一天,死者的灵魂会借机重返人间,而祭司们便借亡魂对接下来的漫长寒冬做出预言,以指引凯尔特人度过一年中最困难的寒冷匮乏时期。
当时祭司们为实现人间与冥间的沟通,都要穿上动物头骨和毛皮装饰的祭服,在篝火旁焚烧动物及农作物以祭祀诸神,而这也就是万圣节奇装异服的起源。
所以,在中世纪的欧洲,11月1日的万圣节实际上是*教烈士和先贤的纪念日,而第二日11月2日则被教会定为“诸灵节”,让人们追思并抚慰死去亲人的灵魂,也就相当于中国纪念亡者的清明节。可以说直到中世纪,纪念圣徒和缅怀死者的万圣节氛围还是与今天流行的恐怖怪诞的“鬼节”风尚明显还格格不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7:48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乱 )”。
公元1世纪天主教徒入侵爱尔兰时,开始改造许多异教徒的节日,使其适应他们的宗教。11月1日成了万灵节,万灵节前夕被称为“万圣节前夜”。这一新节日和凯尔特人原来的节日大不相同,但凯尔特人的许多传统保留了下来,包括用食物来纪念逝者的行为。*教徒选择的节日食物被叫做“灵魂蛋糕”,这是一种用昂贵的配料和红醋栗、藏红花等调料烤成的小点心。
*教徒没有把“灵魂蛋糕”放在门口供鬼魂享用,而是分发给挨家挨户乞讨的人,这些乞丐承诺为逝者的灵魂祷告,以换取吃食。有时候乞丐们还会穿上纪念圣人的戏服——最初异教徒就是穿上这种服装来避免被恶灵纠缠。据认为,这一名为“索灵”的仪式为现代的“不给糖就捣蛋”埋下了种子。
在欧洲的节日向美国迁徙时,“索灵”风俗没有留存下来。在美国,最初的万圣节庆祝活动是为了纪念岁末的收获季节,节日食物主要是自制的应季美食,比如焦糖苹果和什锦坚果。那时候万圣节没有灵魂蛋糕,也没有糖果。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不给糖就捣蛋”才在美国风靡起来。大萧条和二战结束后,美国郊区开始繁荣起来,人们想找个由头乐一乐并结识邻居。于是,“索灵”的老习俗就复兴了,并让孩子们有借口化装打扮,在街区游荡。给“捣蛋鬼”准备的东西通常包括坚果、硬币和自制的烘焙食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9:39
呵呵 西方万圣节很热闹,万圣节的最著名的活动是“不请客就捣乱”(Trick-or-treat)。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 or Treat!"(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当然,大多数家庭十分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于是,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1:47
代表神圣的夜晚。
万圣节前夕是西方一些国家年年都会庆祝的秋季节日。
每年秋天,当蔬菜成熟并准备好食用时,孩子们都会挑大的橘子南瓜。然后在南瓜上刻一张脸,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好像有人在看南瓜。这些灯被称为“iack-o-lantems”,意思是“杰克的灯”。
每个万圣节的孩子也戴着奇怪的面具和吓人的服装。有些孩子把自己的脸画得像怪物。然后他们挨家挨户地拿着箱子或袋子。当他们来到一个新家,他们说,“不给糖就捣蛋!给或吃!”成年人会把他们用来娱乐的钱或糖放在包里。
不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喜欢万圣节和万圣节派对。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伪装成名人或鬼魂。这会给他们年轻的乐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12
传说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传说,凡是捐赠的人,都会得到上苍的庇佑,后来在万圣节这一天吃糖,也就流传下来了。
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但鬼神之说,我们不应该过度崇拜,总之尊重就好了。后来万圣节逐渐演变成了各种风俗,如今在西方国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大人们自然不会怠慢,但大多其实是想成全孩子们。
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家都要在门口放南瓜灯,如果不给糖或者不满足孩子们要求的时候 ,孩子们就踩烂南瓜灯,因为南瓜灯是每家每户必备的,踩烂会象征不吉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53
万圣节前夕是西方一些国家年年都会庆祝的秋季节日。它的意思是“神圣的夜晚”,在每年的10月31日,也就是万圣节前夜。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宗教节日,而主要是孩子们的节日。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5:51
因为万圣节是需要进行装扮的,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06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习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2:37
主要是因为*教在全世界都流传起来,加上文化的多元发展,最后导致了万圣节被越来越多人知道。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6:25
因为全球很多地方信仰*教,而且万圣节确实比较好玩,很受欢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0:30
因为,所以,要糖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51
因为吃糖果会得到上帝的眷顾,能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29
万圣节吃糖的这一种风俗,也是有故事的。传说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传说,凡是捐赠的人,都会得到上苍的庇佑,后来在万圣节这一天吃糖,也就流传下来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0:24
起源是很久以前欧洲的信徒在万圣节这天挨家挨户的乞讨,而大家相信捐献食物给信徒能让自己离世的亲人得到祝福,所以很乐意把自己的一种糕饼交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