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0: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7
小地老虎年发生代数随地区寒暖不同而异,在内蒙古1年发生2~3代,前后世代有重叠现象。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小地老虎白天躲藏在阴暗隐蔽的地方,夜间19:00—23:00活动、取食、交尾,以夜间22时前活动最盛。成虫对糖蜜及其他发酵物的趋性很强,对黑光灯也有较强的趋性。成虫产卵场所多在作物田附近杂草上,卵多散产。初孵幼虫有咬食卵壳的习性。1~2龄幼虫躲在植物心叶处取食,将心叶咬成针孔状,展叶后呈排孔。3龄以后开始分散,白天潜伏在作物根部附近,夜晚出来为害作物,咬断嫩茎或将被害苗拖人洞中食用。幼虫性暴,常相互残杀,有短暂的假死习性,1代成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羽化,2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影响小地老虎猖獗发丰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土壤湿度,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如果管理粗放,作物受害将更严重。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北方的低洼内涝或灌区发生比较严重;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适宜生存温度为15℃~25℃。天敌有知更鸟、鸦雀、蟾蜍、鼬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及细菌、真菌等。对农、林木幼苗危害很大,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8
成虫小地老虎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间、屋檐下或其它隐蔽处,夜出活动、取食、交尾、产卵,以晚上7—10时最盛,在春季傍晚气温达8℃时,即开始活动,温度越高,活动的数量与范围亦愈大,大风夜晚不活动,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喜吸食糖蜜等带有酸甜味的汁液,作为补充营养,故可用糖、醋、酒混合液诱杀。第1代成虫并有群集于女贞及扁柏上栖息或取食树上蚜露的习性,易于捕捉,对普通灯趋光性不强,但对黑光灯趋性强。成虫羽化后经三、四天交尾,在交尾后第二天产卵,卵产在土块上及地面缝隙内的占60%~70%,土面的枯草茎或须根草、杆上占20%,杂草和作物幼苗叶片反面占5%~10%,在绿肥田,多集中产在鲜草层的下部土面或植物残体上,一般以土壤肥沃而湿润的田里为多,卵散产或数粒产生一起,每一雌蛾,通常能产卵1000粒左右,多的在2000粒以上,少的仅数十粒,分数次产完。产卵量的多少,据实验证明,在蜜源植物丰富和营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每雌可产卵1000~4000粒,羽化后不给补充营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8
体长21~23毫米,翅展48~50毫米。头部与*褐色至黑灰色,雄蛾触角双栉形,栉齿短,端1/5线形,下唇须斜向上伸,第一、二节外侧大部黑色杂少许灰白色,额光滑无突起,上缘有一黑条,头顶有黑斑,颈板基部色暗,基部与中部各有一黑色横线,下胸淡灰褐色,足外测黑褐色,胫节及各跗节端部有灰白斑。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前缘区色较黑,翅脉纹黑色,基线双线黑色,波浪形,线间色浅褐,自前缘达1脉,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在1脉后外突,剑纹小,暗褐色,黑边,环纹小,扁圆形,或外端呈尖齿形,暗灰色,黑边,肾纹暗灰色,黑边,中有一黑曲纹,中部外方有一楔形黑纹伸达外线,中线黑褐色,波浪形,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齿尖在各翅脉上断为黑点,亚端线灰白,锯齿形,在2~4脉间呈深波浪形,内侧在4~6脉间有二楔形黑纹,内伸至外线,外侧有二黑点,外区前缘脉上有三个黄自点,端线为一列黑点,缘毛褐*,有一列暗点。后翅半透明白色,翅脉褐色,前缘、顶角及端线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