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的为害特点是什么?怎样进行防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0: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7
小地老虎是我国菜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地下害虫。
成虫是暗褐色蛾子,体长16—23毫米,前翅中部有肾形黑色斑纹,外侧有三个尖端相对的楔形黑斑。幼虫俗名土蚕、黑地蚕、切根虫等,食性杂,可为害多种蔬菜。小地老虎喜温喜湿,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是18—25℃,气温低于8℃和高于30℃,对其生存和繁殖极为不利。冬季在湖南、广东交界地以南地区继续繁殖为害,并成为虫源基地。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由于从虫源基地逐批向北迁飞,使得全国大部分地区早春蛾量最多,田间第一代幼虫密度最大,从南到北3—6月份严重为害春播(栽)菜苗;以后各代发生数量明显减少或突然消失,为害显著减轻。成虫昼伏夜出,喜欢糖醋气味,一头雌蛾平均产卵800—1000粒。1—3龄幼虫体长小于7毫米,可昼夜取食,把心叶、嫩叶吃成小孔或缺刻,食量小,为害轻,是防治的有利时期。4—6龄大幼虫,白天潜入浅土,夜间四处活动,苗小时齐地面咬断嫩茎,或爬到菜株上咬断嫩头,群众称之为“放树”、“摘帽”,可造成缺苗断垅甚至毁种,尤其是5—6龄进入暴食期,食量很大,占幼虫期的95%。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杂草丛生的菜田,有利成虫产卵和幼虫存活,发生为害重。其防治方法如下:
(1)早春铲除菜田及周围的杂草,可消灭部分卵和幼虫。
(2)当发现3龄前幼虫在菜苗地上部为害时,应及时喷药。可用25%敌百虫粉剂喷粉,每亩15—2公斤;或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各10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3)当虫龄较大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二嗪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000—1500倍液灌根,杀死土中幼虫;或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每亩60—120克,先用少量水将药溶化,然后与炒香的棉仁饼或菜籽饼4—5公斤拌匀,傍晚时撒在苗根附近,进行诱杀。
(4)将新鲜的泡桐叶用水浸泡后,每亩50—70张,傍晚放在发生虫害的菜田,次日清晨可捕捉叶子下面的幼虫。
(5)当田间发现有断苗时,清晨扒开断苗周围的表土,可捉到潜伏的高龄幼虫,连续数日能减轻为害。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牧业科技发展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28
(1)为害特点
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在各地普遍发生,它为害各种蔬菜及农作物的幼苗,也是生姜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于姜苗基部近地表层1~3厘米处伤害姜苗髓部及生长点,造成心叶萎蔫、变黄或猝然倒地。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卵长5毫米,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时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幼虫体长37~47毫米,灰褐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8~23毫米,赤褐色,有光泽,第五至第七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1对,中间分开。
(3)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1年内可发生数代,由北至南不等,以老熟幼虫及蛹在土中越冬,每年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姜苗。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于5厘米以下的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及嫩茎上,每雌蛾平均产卵800~1000粒。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有较强趋性。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姜株上取食,为害性较小;3龄后白天潜伏表土中,夜间出来活动,伤害姜苗,造成心叶萎蔫、变黄或猝然倒地。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环境,最适发育温度为13~25℃,在河流湖泊地区和低洼内涝、雨量充足及长年灌溉地区,如土质疏松,易发生小地老虎为害。
(4)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每天早晨顺姜苗被害处翻土追捉,消灭幼虫。
②除草灭卵。清除田埂、路边及姜田周围杂草,以破坏小地老虎产卵场所,消灭虫卵及幼虫。
③诱杀防治。按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撒于田间,可诱杀成虫。将炒香的秕谷、麦麸或豆饼5千克,配以90%敌百虫200克,加适量水拌潮,每667米2用1.5~2.5千克可诱杀幼虫。
④药剂防治。在1~3龄幼虫期,用灭杀毙8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