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1:5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28
一、告诉学生预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预习意识
经过前两学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彼此之间在学习上已经拉开了或大或小的差距。
与学生的个性差异相对应,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个极具个性的行为。理解接受能力强的可能只花较少的时间,理解接受能力弱的则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仔细琢磨,以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如果预习真正充分地开展起来了,学生们就会有一个大致相当的再学习基础,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必然会收获比未预习好若干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达到较高的预习效率
1.将书“看一看”。
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尝试着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了。“看一看”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预先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个大致的学习方向,上课不至于盲目,并可减少上课进入学习角色的准备时间。
2.将书“做一做”。
新课本不再是将知识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留了很多的白,这些空白是很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做的。比如,在预习《位置与方向》时,应注意到本单元内容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预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重实践。这里的“做”应该有一种“做数学”的含义,而不能仅仅是“做作业”。
把课本预先做一遍,还可以来检查自己“看一看”的效果。进行了这样的充分预习之后再进课堂,每个人的学习就会有极强的针对性。即便有时老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自己也完全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得以解决,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3.将书“说一说”。
在完成了“看一看”、“做一做”的要求之后,学生将会分化成两大阵营:一是有问题的阵营,一是能解决问题的阵营(当然这两个阵营是动态包容的)。此时老师就应该真正像新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做个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里所谓的“说一说”实际上已将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数学的表达离不开数学的语言。小学数学的语言还是比较接近日常用语的。但数学语言比日常语言更精确、更简练。这一点要提醒学生在“说一说”时注意些。
比如,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日常的用语经过提炼就变成比较精练的数学语言了。 三、落实学生的预习计划,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课前明确预习的任务。预习的内容既可以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应包括与所要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重要的联系。课前预习的要求也就是将书“看一看”,“做一做”,课上再来“说一说”。
然后在课前几分钟或是课上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看一看课本有没有“看一看”,“做一做”的痕迹。通过课上“说一说”的实际反映来及时地鼓励那些真正认真预习的学生,从而触动所有的人更加认真地预习。
再加之课后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预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端正其预习思想,巩固其预习方法,督促其预习行为。这样坚持下去,当全体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从三年级就开始指导学学生积极地预习,不光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个性化的学习从个性化的预习开始。当他们都真正掌握了这种学习的方法,也就将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28
一、告诉学生预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预习意识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达到较高的预习效率
1.看一看书的内容,将要学什么,
2.做一做题
遇到不会的题,家长有能力辅导就辅导,没能力就去问老师
三、落实学生的预习计划,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然后在课前几分钟或是课上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看一看课本有没有“看一看”,“做一做”的痕迹。通过课上“说一说”的实际反映来及时地鼓励那些真正认真预习的学生,从而触动所有的人更加认真地预习。
再加之课后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预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端正其预习思想,巩固其预习方法,督促其预习行为。这样坚持下去,当全体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29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在8-10岁,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正处于学龄期(6~12岁),他们面对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所以,课前预习是很好的习惯,家长最好陪着孩子,和他一起预习,将新课看一遍,并提一些简单问题,让孩子回答,当孩子答对时,及时鼓励,例如”真棒,老师还没有讲,你就会回答了,真聪明“帮孩子建立自信,同时不要忘记提醒孩子上课好好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