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1:5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55
建议您多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因为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如果不是纯背课本的话,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首先,清军数量上虽处于优势,但素质上却很差,与英军相去甚远。
从单纯的军事细节方面看来,大概有如下公认的原因。
第一,清军缺少文化教育,官兵们愚昧无知。加上清军将帅统率无方,不通兵法,不懂战术,毫无全局观念,难以发挥本来就已很低的战斗力。因此,在战场上往往指挥谬误,措置失当。
英军却与此相反。他们文化水平较高,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战略目标明确。作战时,配合密切,能很好地运用战术。为了克服兵力不足的弱点,他们甚至放弃已占领的城市以集中兵力发动新的攻势;在进攻时,又常以少数兵船牵制清军各部,防止清军相互应援,以保证其主攻方向的成功。可见,英军的素质大大优于清军。
其二,从双方的装备看,清军远逊于英军。
清军有70%~80%的士兵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使用鸟*、抬*和大炮等热兵器的只占少数。清军的战船虽然种类多,但船体不大,航速不快,全用木制,不耐腐蚀,经不住碰撞和风浪。这种战船用于海上作战甚难。至于武器的制造,也是如此。战争期间赶制的大炮、鸟*,质量极差,命中率甚低,且易炸裂。
而英军的装备却精良得多。步兵普遍使用步*。大炮重量从几百斤、数千斤至万余斤。炮弹重量从几磅、十几磅至六十磅不等。英军与清军同样重量的大炮,其发射的炮弹却比清军的重得多。英军大炮置放于炮车之上,机动性好,有效射程远。英国船舰既大且坚,航速也较快。由此可见,在武器装备上,英军处于优势。“船坚炮利”是英军能取胜的重要因素。
其三,军队调遣的速度和军队的机动性的强弱,对作战的能力与兵力的集中,影响颇大;在这两方面英军明显强于清军。
清军虽有80万之众,但没有一支机动性强,比较集中的军队。加上平时很少训练,战斗力极为有限。他们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如发生战事,临时拼凑成军,难以形成有机的战斗集体。一旦临阵,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一遇敌人,往往未战先逃。再者,因清军对英军的动向不明,这就使清军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英军可数日不攻,清军则不可一日不防;不仅粤、闽、浙、江四省须时时备战,就是山东、直隶、奉天也须沿海设防。沿海七省,海岸绵长,所需防守军队总量甚多。这些军队又不能随意调动,更影响了它的机动性,从而使军队的重复使用率很低,兵力难以集中。
英军的情况与此相反。它虽然总共不过20万人,但机动性强,具有进行侵略战争的丰富经验。它有一支拥有400多艘舰船的海军,还有一支包括步兵、炮兵、工兵多兵种的陆军。这些军队都是按近代军事编制组织起来的,调动和指挥都十分方便。英军凭借先进的船舰,肆意横行,十分机动,想攻就攻,欲停则停。英军可以按照预定的目标发起进攻,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兵力,也能够很快地集中兵力。这与清军处处被动,经常无法预定战场,只能沿海处处设防以待英军的进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四,军事情报与后勤供应,对于军队作战能力的影响也很大;在这两方面,中、英之间的差距也是悬殊的。
清军对英军的战略意图不甚了解;对敌军情况的了解,有不少据自言传和揣测。
而在战争爆发前,英国方面,已搜集了中国沿海的地形、气候及清军作战能力等情报。因此战争一开始,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作战,早已胸有成竹。在战争过程中,英军还通过军队侦察、汉奸刺探、收买机密文件、截获*奏折以及传教士的通风报信等渠道不断搜集清军情报。因此,对中*队的动向和清大臣对和战的意见等都了解得比较清楚。
后勤供应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力和运输的好坏。清*由于财政困难和运输工具落后,后勤供应十分困难。这对鸦片战争造成重大影响。
而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且在物资、军队、装备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解决。因此英军的后勤供应是充足的。
综上所述,在鸦片战争中,尽管清军总兵力比英国远征军多几十倍,甚至百倍,但清军素质差、装备落后,驻防分散,机动作战能力差,兵力集中十分困难。清军的落后军制和清*的财政困难,又使清*难地再及时抽调大批军队应战。而英军不论是军队素质、装备、军队调遣和机动性以及情报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总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清军到了每一具体战斗时,这种优势便消失了。在大多数战斗中,双方兵力相距不远,甚至在某些战斗中,反是英军占了优势。这就是清军所以失败的军事上的直接原因。
那么还有导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最终根源问题,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汲取的教训。
首先,极端*制度和作战方针不定对战争造成很坏的影响。在中国的封建君主*下,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这种绝对君权统治,在鸦片战争中,直接造成了中国战略指挥的失误。
清朝统治者所以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变化,与清朝统治者对本身力量盲目自信,对英国侵略意图一无所知。
其二,官吏的盲目虚骄与欺骗蒙蔽也对战争造成严重后果。清朝统治者一向把清帝国自诩为“天朝大国”,有着传统的虚骄心理,不屑了解外国情况,对于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不仅耻于学习,而且直斥之为无裨实用的“奇技淫巧”。再加上鸦片战争以前,清*长期实行严格*内外交往的*,清朝统治者很难了解外国的情况,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少。
其三,官吏贪污*和将帅官弁怯懦溃逃,也给战争造成很坏的影响。另一方面,战事迁延,清朝统治者又恐军费支出无所底止,财政难以支持,因而急于对英妥协,以求尽快结束战争。
其四,阶级矛盾尖锐,难以一致对外。人民群众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斗争,此伏彼起,接连发生。清朝统治者与人民尖锐对立,就把自己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一朝有事,不独官民不能相顾,且将相防”,统治者当然不可能靠人民的力量去抗击侵略,甚至对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加以压抑,进行破坏。这就使统治者更加孤立。失去人民这个力量的源泉,清朝统治者就特别虚弱无力,无法与英军对抗,在战争中必然节节失败。另一方面,由于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反抗,使清朝统治者惊恐万分,充满危机感。他们既要对人民的反抗进行*,同时又要同英军作战,因而感到内外交困。当时,在清朝的亲贵大臣中,有一种“防民重于防寇”、“患不在外而在内”的反动谬论。道光帝也不止一次地强调“攘外必先安内”。由此可见,吏治的*,使国内的阶级矛盾即使在英军侵扰的情况下仍然十分尖锐,它使清朝统治者无力与敌对抗。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清*更快地向侵略者妥协投降。
通过对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失败,最根本的是清*的*与中国社会的落后。由于这种*和落后,使中国无论在军力、财力、物力方面,还是在智力、凝聚力方面,都比英国大大逊色,并造成中国在战争中惨败,不得不签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的历史深刻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56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渐多地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基本保持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较前更严重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黑暗,国防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势。 落后的经济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乾嘉之际的权臣和坤就占田8000余顷。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的* 清朝后期的*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乾嘉以来,清*从*到地方的高级官僚当中,多次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案件,这不过是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揭发出来的一小部分丑闻而已。当时有人将清朝皇帝查办贪污案讽刺为“宰肥鸭”。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废弛的军事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沉闷的思想文化 清朝后期思想界处在很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但是龚自珍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势头。他长歌当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时弊。 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清王朝保持比资本主义制度落后了一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尽管它已经相当地没落*,但是,清朝后期前的中国却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还没有被外国控制。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是“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收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非法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烟毒在中国的泛滥 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1、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清朝后期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朝后期社会衰败,*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朝后期*的*所致,也是清朝后期**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后期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56
满清的腐朽统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9:57
彪问!中国人越来越懒得思考,这样下去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