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名由来 山东为什么简称为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6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国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以及京杭大运河北段,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故乡!
山东省的称号来源于太行山,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该地区位居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省!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齐国和鲁国。西周初期,周王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分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并建立鲁国和齐国。后鲁国建都曲阜,齐国建都临淄(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断兼并,两国疆土不点扩大,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战国末期,两国文化逐渐融合,并形成了统一的“齐鲁文化”。
山东为什么简称为“鲁”而不是“齐”呢?虽然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力比较大,但在近代中国,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准则,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孟子也都是鲁国人。所以在近代的影响力上,鲁国文化更胜一筹,故以“鲁”作为山东的简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6
“鲁”为甲骨文中的地名。李白凤说:“‘鲁’这个字和别的国名的字一样,都是从其旧族名而加‘口’(即邑字)的新字,此字不从‘鱼、甘’,其义应属‘鱼族首邑’之意”。“鲁”表示鱼族部落,为百越语,其意为“鱼”。“鲁”不是汉语鲁莽之意。鲁,上古音为la,试比较黎语a(鱼)、标敏瑶语bla4(鱼)。“鲁”本指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泗、沭、沂流域。
鲁之所以为鲁,何光岳先生认为,鲁国是一个很古老的方国,早在夏代时业已在今甘肃天水市境内形成。原为姞姓之鲁。他根据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所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分为十二姓,推论其中有姞姓。而“姞姓之别,有阚、尹、蔡、光、鲁、雍、断、密须氏”。姞姓之鲁为黄帝之裔十二姓之一。姞姓鲁人的一支,或于夏代初期已东迁至河南鲁山。
何光岳说:“鲁山在今鲁山县东十八里,附近汝水,有周公渡,汝水上游即鲁山之西有鲁公水、鲁公波,见于《水经注·汝水》。”他援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府汝州鲁山县条说:“鲁山,在县东北十八里,山高耸迥,山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一名露山。”周文王将鲁地封给他的孙子伯禽,从此,鲁地由姞姓之手转入姬姓之手。但何光岳在《鲁国的来源和迁徙》一文中所勾勒的线索,不是十分明确的。
郭克煜等人在《鲁国史》中,同意鲁之得名与始封于鲁山有关。他们说:周公东征前,伯禽就被封于今河南鲁山一带。《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遂平徐戎,定鲁。”《诗·宓宫》也说:“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这说明在管、蔡叛乱之前,也就是周公东征以前,成王已劝说周公建立鲁国,伯禽在今河南鲁山一带成为鲁国国君了。
郭克煜等人说,周初分封时,曲阜一带还被奄国占有。伯禽封鲁后,代表周王室,担负起镇抚徐、奄、淮夷的使命。鲁国的势力也由西向东逐步发展。周公东征胜利后,周人控制了包括曲阜在内的一些东方地区。后来,在周公的决策之下,伯禽由鲁山迁往曲阜。
傅斯年所说“初命伯禽侯于鲁,继命鲁侯侯于东,文义显然。如无迁移之事,何劳重复其辞”?也说明了从鲁山往曲阜的迁移。
后来的鲁国,便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到春秋时,国势渐衰。春秋后期,鲁桓公后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崛起,执掌鲁国政权。公元前562年,季孙氏开始专权。战国后,鲁国成为小国,公元前256年为楚国所灭。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一地区为鲁,其地域在泰山以南,汶、泗、沂、沭水流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6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国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以及京杭大运河北段,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故乡!
山东省的称号来源于太行山,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该地区位居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省!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齐国和鲁国。西周初期,周王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分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并建立鲁国和齐国。后鲁国建都曲阜,齐国建都临淄(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断兼并,两国疆土不点扩大,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战国末期,两国文化逐渐融合,并形成了统一的“齐鲁文化”。
山东为什么简称为“鲁”而不是“齐”呢?虽然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力比较大,但在近代中国,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准则,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孟子也都是鲁国人。所以在近代的影响力上,鲁国文化更胜一筹,故以“鲁”作为山东的简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6
“鲁”为甲骨文中的地名。李白凤说:“‘鲁’这个字和别的国名的字一样,都是从其旧族名而加‘口’(即邑字)的新字,此字不从‘鱼、甘’,其义应属‘鱼族首邑’之意”。“鲁”表示鱼族部落,为百越语,其意为“鱼”。“鲁”不是汉语鲁莽之意。鲁,上古音为la,试比较黎语a(鱼)、标敏瑶语bla4(鱼)。“鲁”本指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泗、沭、沂流域。
鲁之所以为鲁,何光岳先生认为,鲁国是一个很古老的方国,早在夏代时业已在今甘肃天水市境内形成。原为姞姓之鲁。他根据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所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分为十二姓,推论其中有姞姓。而“姞姓之别,有阚、尹、蔡、光、鲁、雍、断、密须氏”。姞姓之鲁为黄帝之裔十二姓之一。姞姓鲁人的一支,或于夏代初期已东迁至河南鲁山。
何光岳说:“鲁山在今鲁山县东十八里,附近汝水,有周公渡,汝水上游即鲁山之西有鲁公水、鲁公波,见于《水经注·汝水》。”他援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府汝州鲁山县条说:“鲁山,在县东北十八里,山高耸迥,山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一名露山。”周文王将鲁地封给他的孙子伯禽,从此,鲁地由姞姓之手转入姬姓之手。但何光岳在《鲁国的来源和迁徙》一文中所勾勒的线索,不是十分明确的。
郭克煜等人在《鲁国史》中,同意鲁之得名与始封于鲁山有关。他们说:周公东征前,伯禽就被封于今河南鲁山一带。《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遂平徐戎,定鲁。”《诗·宓宫》也说:“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这说明在管、蔡叛乱之前,也就是周公东征以前,成王已劝说周公建立鲁国,伯禽在今河南鲁山一带成为鲁国国君了。
郭克煜等人说,周初分封时,曲阜一带还被奄国占有。伯禽封鲁后,代表周王室,担负起镇抚徐、奄、淮夷的使命。鲁国的势力也由西向东逐步发展。周公东征胜利后,周人控制了包括曲阜在内的一些东方地区。后来,在周公的决策之下,伯禽由鲁山迁往曲阜。
傅斯年所说“初命伯禽侯于鲁,继命鲁侯侯于东,文义显然。如无迁移之事,何劳重复其辞”?也说明了从鲁山往曲阜的迁移。
后来的鲁国,便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到春秋时,国势渐衰。春秋后期,鲁桓公后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崛起,执掌鲁国政权。公元前562年,季孙氏开始专权。战国后,鲁国成为小国,公元前256年为楚国所灭。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一地区为鲁,其地域在泰山以南,汶、泗、沂、沭水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