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5
我认为学校教育还是以“教”为主,“育”为辅,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育”应该是家庭的主阵地,主要还是靠父母。下面我谈谈我的理由和看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5
我认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德为主,因为社会需要和谐,而好的品德是产生和谐的基石。
所有的强大都是在和谐之中产生的,国家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
和谐之国,变废为宝,既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和谐之家,点石成金,既没有近忧,也没有远患。
另外,只要学生有了良好的品德,自然也就会养成好学的习惯,善学善用,即便是不能成为有用之人,但还不至于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危害的人。
总结:厚德!厚德!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它不是一所学校的事,也更是所有学生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6
认为以德为主,以学为次,理由如下:
1.学校德育是什么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德育是关爱,是基于师生平等的、发自教师内心的关爱。在关爱里,有潜心的倾听,有真诚的赏识,还有大度的包容,让学生在享受平等与尊重中获得道德的力量。
品德修养,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道德需要从小培养。传统道德中的精华积淀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力量。在社会上,公众也广泛存在着“要做事先做人”的朴素理念。
试问一个人如果道德不行,其它方面再好,也不会受人欢迎,做有益于社会及他人的事。
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当然还有德育没有好的衡量标准的原因。
2.以德为主教育的好处。
中国教育部把新教育提出为“德、智、体、美、劳”。德在智前面,这些是有道理的,德育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以德为主,并不是学习不重要,只是提醒我们德育比学更重要。
最后,教育特别是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只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全社会的教育融会贯通,形成教育大环境,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7
个人认为学校的教育还是以德为主。
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向来是遵循着德才兼备的准则的。从这个准则中可以看得出来,学校的教育培训应该是“德”先行,方能到“才”。
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是体现在品德修养上的,对于学生们的品德修养的培养,只有在学校中不断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学生们有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品德修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7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笔者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展德智体美教育,以德为先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 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 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 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 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 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 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 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创新人才,以德为先
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但是,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师德建设, 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敬业爱生和学术道德教育,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8:53
我认为学校教育还是以“教”为主,“育”为辅,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育”应该是家庭的主阵地,主要还是靠父母。下面我谈谈我的理由和看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8:53
我认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德为主,因为社会需要和谐,而好的品德是产生和谐的基石。
所有的强大都是在和谐之中产生的,国家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
和谐之国,变废为宝,既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和谐之家,点石成金,既没有近忧,也没有远患。
另外,只要学生有了良好的品德,自然也就会养成好学的习惯,善学善用,即便是不能成为有用之人,但还不至于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危害的人。
总结:厚德!厚德!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它不是一所学校的事,也更是所有学生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8:54
认为以德为主,以学为次,理由如下:
1.学校德育是什么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德育是关爱,是基于师生平等的、发自教师内心的关爱。在关爱里,有潜心的倾听,有真诚的赏识,还有大度的包容,让学生在享受平等与尊重中获得道德的力量。
品德修养,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道德需要从小培养。传统道德中的精华积淀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力量。在社会上,公众也广泛存在着“要做事先做人”的朴素理念。
试问一个人如果道德不行,其它方面再好,也不会受人欢迎,做有益于社会及他人的事。
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当然还有德育没有好的衡量标准的原因。
2.以德为主教育的好处。
中国教育部把新教育提出为“德、智、体、美、劳”。德在智前面,这些是有道理的,德育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以德为主,并不是学习不重要,只是提醒我们德育比学更重要。
最后,教育特别是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只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全社会的教育融会贯通,形成教育大环境,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8:54
个人认为学校的教育还是以德为主。
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向来是遵循着德才兼备的准则的。从这个准则中可以看得出来,学校的教育培训应该是“德”先行,方能到“才”。
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是体现在品德修养上的,对于学生们的品德修养的培养,只有在学校中不断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学生们有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品德修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8:55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笔者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展德智体美教育,以德为先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 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 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 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 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 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 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 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创新人才,以德为先
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但是,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师德建设, 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敬业爱生和学术道德教育,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