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4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2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文化结构和文化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文化涌入和新生文化的兴起,对于调节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尤为突出,这种现象,也闯进了本该单纯的小学校园。不少学生对快餐文化、网络文化、西方节日文化等兴趣极厚,乐也融融,但对我国传统文化却缺乏基本的常识,对我国古代志士仁人的光辉形象知之甚少,对传统节日了解十分苍白,对传统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仁爱礼让、修身正德等文化精华懵懵懂懂,根植不牢。这种冲击和现象使得社会上有些人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懂处世伦常,不懂尊老爱幼,行为上见利忘义,丧失人伦。而冲击到小学生身上,则表现为自私、冷漠、和同学相处时斤斤计较,对老师和家长的培养抚育没有感恩之心,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常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反思自身,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来自外界的冲击,还因为我们自身做得不够好,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也缺乏足够的热爱。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曾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西方著名学者曾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足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域外如此看重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国人更应自觉加以传承和弘扬。而这一项工作,应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内,体现在语文课堂上。现今,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已陷入“文本主义”的框架,缺乏人文情怀。有的是机械背诵文章诗句,少的是对这些精华句词的分析与品味;有的是大量试卷的题海战术,缺的是对经典好文的阅读与赏析。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单调的,评议课堂是苍白的,无法提升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更遑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承担对其传承的使命。
语文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如果让一支没有深厚文化功底的教师队伍来组织实施,其结果不堪设想。因此,语文教师要堪此重任,除了教师必备基本素质之外,特别要提高以“文史哲”为核心的人文素养,自觉加强自身历练。我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科学、哲学、史学、艺术 、习俗等兼容并包,且有粗精优劣之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史哲知识和辨别优劣的眼光,在引领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瀚海中劈波前行时,让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弃粗取精,吸纳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精华,抛弃不适时宜的文化垃圾,使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和捍卫。此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修为,为人师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捍卫,不仅要落根于学生的心中,更要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上。师者有世范之义,教师要让学生从之,必须具备较强的传统文化修为,集传统文化精华成分于一身,思想境界要高,德行要正,术业要精,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树起标杆,让学生真真切切看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的优秀形象,进而在心底里敬佩之,行为上效仿之。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传承和捍卫传统文化,可以在文言文和古诗文教学中打开缺口。
一、指导学生丰富成语和名言佳句的积累,形成传统文化积淀。
成语言简意赅,使用率极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业精于勤等等。有些成语本身就是典故,趣味性和历史性都很强,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等。名言佳句内容上或明理,或持节,或修为,或自强,或治学等等,形式上对仗整齐、寓意深刻,浓缩了古人的伟大智慧,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完成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地积累成语和名言佳句,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掌握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成语和名言佳句的储备量就会不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也会随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二、让学生学会赏析人物形象,汲取人物形象中的优秀文化成分。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些是根据文言文改编的,其中不乏名篇佳作。里面的人物形象骨肉丰满,栩栩如生。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秉承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聪敏机智、彬彬有礼;《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以国为先、私仇置后;廉颇幡然悔悟、勇于认错;《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晏子使楚》中的晏子忠贞爱国、顾全国家利益等等。要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的眼光,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人格。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星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让学生过好传统节日,维护民族文化的特色。
经过历代积累,我国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传统节日系统,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等等。传统节日蕴含着我国历史、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元素,具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在语文教材中,反映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传统节日为依托,指导学生创新过节形式,拓宽传统节日文化的辐射面,如对春节、中秋等节日,应拓展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内容,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对清明、重阳等节日,应拓展以不忘根本、敬老爱幼等内容,充分体现感恩图报的品质;对端午节,不仅让学生了解民族习俗的特色,更要让学生传承屈原的爱国忠贞的气节和情操。过好我国的传统节日,依浅处看,可以维护民族的特色;依深处看,可以弘扬传统、把根留住,增强文化的软实力。让学生懂得,我们不能重演邯郸学步,在轰轰烈烈的圣诞狂欢之中,忘记自己从哪里来。
当然,传承和捍卫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不止以上三个方面,如加强语文课外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传承等也必不可少。总而言之,我们传承和捍卫传统文化,并非盲目自恋,装腔作势,也并非排斥异己,抱残守缺。而是以兼容并包的态度,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洋为中用;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才能赢得国外尊重的目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23
语文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够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23
对生活这个中华好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非常的大,因为它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它的一个精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24
语文是我们的基础学科,对传播中华传统化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