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31 17:0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9:37
不是,《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
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那时,“美国的**已经迟到了商人面前”,甚至波及到了监狱。故事中,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判无期徒刑,由于监狱的*,他在*即将大白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
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多舛的命运毁掉,他经过20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重获自由,在墨西哥海边过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扩展资料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作品的名称也具有象征意义。肖申克象征着黑暗与恶,而起源于《旧约·以赛亚书》的救赎一词,则象征着*思想的实践。值得思考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像早期美国移民那样把“宗教作为社会生活的根本”,当然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宗教实践。
主人*迪没有等待上帝对他的救赎,而是凭着自己对善良人性的坚守,自救救人,赢得了自由,实现了重生。其实,随着20世纪西方社会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早已不那么流行了。
美国许多作家早已注意到,“物质金钱为腐蚀剂,工业科技为剥夺人性之源”。斯蒂芬·金笔下的“另类”人物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所实现的救赎决不是一般*教教义上的救赎,这里的救赎似乎加上引号才更为妥帖,才能表达更多的蕴涵,才能看出作者对当下社会和现代人性诸多问题的深层关注和思考。
美国许多作家早已注意到,“物质金钱为腐蚀剂,工业科技为剥夺人性之源”。斯蒂芬·金笔下的“另类”人物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所实现的救赎决不是一般*教教义上的救赎,这里的救赎似乎加上引号才更为妥帖,才能表达更多的蕴涵,才能看出作者对当下社会和现代人性诸多问题的深层关注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诠释了希望与自由的真谛,可以说如果故事中的安迪放弃了希望,他就不会获得自由,通过小说情节不难看出,希望引导了行动,不仅仅主角安迪如此,就连故事中的瑞德也是通过安迪的礼物寻找到了光明和希望,最终通过希望获得了自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9:37
《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而是改编自恐怖片《闪灵》的作者——斯蒂芬·埃德温·金。他是美国当代的惊悚小说大师, 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他的无数作品被搬上荧屏,改编成电影。而《肖申克的救赎》正是其中之一。
自从1994年弗兰克-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之后,这部电影就和《教父》一直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来,这部电影更是蝉联影史第一。为什么这部片子如此备受好评呢?笔者认为两个字——自由。
从一开始,肖申克监狱里的老犯人打赌哪个新犯人先哭,就可以看出来Andy的处事不惊。虽然蒙受了冤屈,但他却振奋起来,慢慢接受现实,做好咸鱼翻身的准备。同时他又是向往自由的,为了目标制定了合理的计划,一点一点去完成,忍辱偷生。
然而现实却依旧残酷,监狱内来了个新犯人,交代出之前的监狱有个人承认杀害了Andy的妻子和*者,并且栽赃给他。
悲剧是什么?——悲剧就是把美好的有希望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上天给了Andy洗脱罪名的希望,又让他希望破灭。
因为Andy做了太多典狱长的黑账,典狱长怕事情败露,就不会放他走。于是,这更坚定了他一个囚犯去扳倒典狱长的决心。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就在结尾,Andy在暴风雨降临的夜晚越狱,把典狱长的黑账交给媒体曝光,*迫他吞*自尽,并且带领老Red,重获新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9:38
如果让全世界影迷一人一票评选影史最伟大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大概率会当选。这部电影常年盘踞在IMDB250佳影片和豆瓣250佳影片首位,评分更是高的可怕,豆瓣9.6分,IMDB9.3分,比它评分更高的影视剧屈指可数。
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多么高的位置。《视与听》杂志的影史十佳常客是《公民凯恩》《迷魂记》《日出》《七武士》《东京物语》等等经典之作。TSPDT网站评选的影史最伟大的1000部电影中,《肖申克的救赎》也只排到了百名之外。
观众喜爱的与专家认同的很难达成一致,但这并不影响《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
人类天生向往自由,当安迪用一把小小的榔头,历经20多年挖出一条求生之路,逃出生天之时,我们都在为他欢呼。
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可贵,就像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回到问题,这部电影中安迪越狱的故事,是否改编自真实事件呢?
先卖个关子,答案在文末揭晓。
《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原创剧本,而是改编自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收录在合集《四季奇谭》之中。
斯蒂芬·金写这部小说的灵感也并非来自真实发生的事件,而是从他丰富的监狱片观影体验中来。
近期热映的美剧《城堡岩》中,我们又看到了熟悉的肖申克监狱。斯蒂芬·金虚构出了城堡岩这个小城镇,他的小说中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电影与小说相比,改编的地方不多,但呈现出的效果很完美。
小说中的典狱长并不是十恶不赦,电影则激化了矛盾冲突,结局也更加有冲击力。
小说中的主人公身材比较矮小,而电影中的安迪身材高大。
另一个激化矛盾冲突的地方是老者的自杀,出狱后的布鲁斯无法融入这个分离已久的社会,选择了上吊自杀。而小说中,他是郁郁而死。这样的处理方式,虽显残酷,但更能表现出布鲁斯所受的摧残。在监狱中他有生存的价值,因为他是被需要的,在外面,整个世界早已抛弃了这个老朽。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在现实世界中,倒发生过一次类似的越狱案。
旧金山有一个“恶魔岛”,这个岛曾经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监狱,关押着那些重刑犯。1961年开始,有3位重刑犯用勺子、指甲刀、硬币开始在监狱的墙上挖洞,甚至还有吸尘器自制了电钻。这伙人非常聪明,每次挖洞时都用手风琴的声音盖住工具的声音,挖好后用旧报纸掩盖骗过了狱警。最终3人成功逃出了监狱,但恶魔岛监狱一直称3人已经葬身大海。
这次越狱案被改编成了电影《逃出亚卡拉》,相信斯蒂芬·金肯定看过这部电影,因为《肖申克的救赎》剧情与《逃出亚卡拉》太像了。
这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电影,豆瓣评分只有7.8分,不到2000人标记过,非常冷门。
影片讲述了一个银行抢劫犯被抓,关进了亚卡拉监狱,入狱后进入监狱图书馆工作,私下里一直进行着自己的越狱计划……
《肖申克的救赎》与《逃出亚卡拉》有很多相似的情节,比如主人公初入监狱都被同性盯上,比如他们藏工具的东西都是《圣经》,比如都有一个黑人朋友,比如都有个非常狠的典狱长……
这样的相似处多了,难免让人怀疑《肖申克的救赎》借鉴甚至抄袭过《逃出亚卡拉》。
但《逃出亚卡拉》为什么很少人听说过呢?一方面因为《逃出亚卡拉》年代久远,另一方面《肖申克的救赎》是拍成了励志片,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最后总结一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本身是虚构的,但电影的很多情节借鉴了多年前的《逃出亚卡拉》,而《逃出亚卡拉》改编自真实的事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9:38
不是真实故事改编,这部经典电影是根据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斯蒂芬·金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四季奇谭》1982年出版,上市当年就拿到了畅销书排行榜冠军,斯蒂芬·金。而斯蒂芬·金本人也在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在美国非常知名。
《四季奇谭》而这部小说是由《肖申克的救赎》、《纳粹追凶》、《总要找到你》与《呼─吸─呼─吸》组成,其中《肖申克的救赎》最为出彩,他的主题围绕“希望”展开,而另外三部小说则题材大为不同,另三部是斯蒂芬·金擅长的惊悚题材。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改编过程中也有斯蒂芬·金的参与,电影上线后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可惜这部片子撞上了当年的大热剧《阿甘正传》,在奖项上败给了后者。但是这么多年过去,《肖申克的救赎》所表达的希望主题仍然触动着一波接一波的新观众,个人觉得他目前所获得的赞许要比《阿甘正传》还要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9:39
《肖申克的救赎》不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是根据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而成,它就是《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没什么太大的出入。《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
监狱就是一座牢笼,给人的感觉就是插翅难飞,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让人沉沦,内心充满绝望,盼望不到一丝曙光。但主人*迪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放弃追逐自由。他用自己的智慧争取了许多机会,虽屡次失败,仍毅然的选择了坚持,没有被黑暗吞噬。他在无数个日夜里一点一点用小石锤开通逃生的道路,最后“逃狱”成功。
安迪为了自由,纵使在困境中也能看到光明、生机。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抱着希望放手一搏,他用自己的毅力坚持着,不受任何的束缚与禁锢。安迪在困境中能把握机会,怀抱希望,赢得人生赌局的胜利。反之,如果是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