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43
文|杨小林
图|来源网络
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遭遇短期的重大挑战。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行业遭遇的创伤和挑战尤为严峻。众所周知,汽车工业是集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于一身的产业,为防止新冠疫情扩散,如今几乎所有的整车和零部件工厂,都处于“待产”状态。更焦虑的是,何时疫情得到彻底缓解,汽车和零部件何时开工,一直不好下判断。
从当下看,汽车行业弥漫着焦虑和不安。不安的是,受疫情影响车企开工遥遥无期,而大批产业工人只能“带薪休假”,光北京奔驰一家合资公司,据说停产一天损失就高达4亿元。而焦虑的是,全球汽车产业都面临“新四化”的转型,尤其是从燃油车到电动化转型迫在眉睫。一个股价上天的美国特斯拉,就足以让整个汽车产业“如梦初醒”。
如果说,当下的不安,随着疫情的结束很快烟消云散的话,那么对于未来的焦虑,则很难一次性解决掉。而向“新四化”转型,则更像是一场在泥泞中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下场决心容易下,但要跑赢全场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都齐备。尤其是对于中国走出来的汽车企业而言,在拥抱“新四化”的过程中谋定“全球化”,能毕其功于一役固然好。
但风险和挑战同样史无前例。
据《欧洲汽车新闻》2月6日报道,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CEO)奥利弗·齐普策便认为,没必要像竞争对手大众和奔驰一样开发专属纯电动平台。齐普策表示:宝马公司在未来不会效仿奔驰和奥迪开发专门的电动汽车平台,来同电动汽车领军企业特斯拉竞争。这样的表态让外界惊诧,因为齐普策的前任,据称就是因为战略转型执行不够坚决,*提前卸任的。
连宝马这样的顶级豪华车制造商,都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决策上“三思而后行”,不得不让人感慨:这场转型蕴含的风险和面临的挑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用一句话形容,那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齐普策认为,宝马公司的“集成”平台既可支持电动汽车,也可支持内燃机汽车。齐普策希望延续前任哈罗尔德·科鲁格的理念,坚持保守的电动汽车投资策略。
今年,宝马将在中国投产纯电动iX3,并立足中国这一全球电动车制造基地面向全球销售。宝马的这一决定,与大众、奔驰等竞争对手截然相反:除了推出用于低端品牌的MEB平台外,大众还在开发用于奥迪、保时捷等高端品牌专用的PPE架构;与此同时,奔驰也正在开发其EVA2平台,以支持即将推出的EQS轿车。
对照之下,投入重金开发全新电动车平台,好比美苏当年的“核军备竞赛”,如果家底不够殷实和强大,是极容易被竞争对手拖垮的。很显然,宝马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被竞争对手“带节奏”。其实,相对而言,奥迪因为背靠德国大众集团母公司,可谓“背靠大树好乘凉”,通过大众、斯柯达、保时捷和西雅特等集团旗下品牌分摊研发成本,是最有底气和优势的。
反观只做豪华汽车品牌的奔驰和宝马,确实经不起大规模研发投入到全新电动化平台,到最后一旦失败(市场销量不见起色)的风险。对照大众千万辆基盘,奔驰和宝马单一品牌(豪华品牌销量规模不可能太大)已经在全球经营得非常成功,但也只有200万辆左右的基盘,所以:如果同样投入巨资研发全新电动化平台,奥迪会比奔驰和宝马的成本更具明显优势。
在同样的问题上,奔驰选择的是“跟”,而宝马选择的是“PASS”。
就目前来说,两家顶级豪华车制造商,都有各自的算盘和考量,究竟谁对谁错,还要5-10年后才好下判断。但不可否认,二者在迎战“新四化”谋求电动化转型上遇到的焦虑是“共同”的。转型快了有风险,可能成为先烈,被特斯拉“带沟里”,转型慢了同样有风险,谁都不愿看到,新的市场机会被特斯拉“捡漏”。
绕了一大圈,言归正传。
回到沃尔沃与吉利合并重组的议题上,则有同样的现实意义。近日,吉利与沃尔沃同时宣布,两家公司正探讨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目标是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集团,将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进入资本市场。
有媒体报道说,此次主动提出业务合并和重组的,是来自瑞典的沃尔沃。虽然这一说法没法证实,但多少符合当下沃尔沃所面临的竞争态势。至少,奔驰宝马和奥迪等全球一线豪华车巨头们所焦虑的电动化转型难题,沃尔沃同样需要面对。更何况,在过去10年里,吉利和沃尔沃一直在研发、采购、动力总成、制造等核心领域展开合作,成绩斐然。
10年时间,对于沃尔沃而言,已经足够其判断一个买家当初竞标的诚意。10年后,沃尔沃主动提出要跟吉利业务进行合并重组,这是对吉利全球化运营能力的高度认可和点赞,更是沃尔沃在拥抱“新四化”变革、谋求电动化转型上所做的极其前瞻和明智的抉择。背后有大树不靠,沃尔沃傻吗?更何况,吉利是一颗根植东方沃土,有望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好苗子。
通过吉利这颗大树,汲取中国市场养料,沃尔沃过去10年才得以快速发展。201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70.5万辆,同比增长9.8%;在中国车市下行周期中,沃尔沃汽车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产品组合表现强劲,2019年销量突破15.5万辆,同比增长18.3%。而在过去六年中,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引擎推动,沃尔沃全球销量已连续六年创造纪录。
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收购沃尔沃的10年里,吉利也完成了一场品牌“新生”和销量“逆袭”。如今,吉利已经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品牌汽车的销量冠军,从李书福当年创业时期怀揣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一梦想和初心,到如今蜕变新生成“科技吉利、中国销冠”的朝气蓬勃的模样,沃尔沃成为吉利加速发展、跨越式前进的关键“助推器”。
华西证券报告数据揭示,吉利汽车2019年批发销量136.2万辆,维持自主品牌销冠地位的同时,市场份额持续实现扩张(市占率从2015年的2.6%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6.4%)。吉利快速成长壮大的背后,既有“吉利人”的辛苦耕耘和努力,更有沃尔沃在关键技术和管理流程上的助推,有道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从过去10年的发展看,在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上,吉利确实做到了“放虎归山”,沃尔沃也的确回应了“投桃报李”。而一旦沃尔沃提议的“合并重组”顺利推进,新组建的“吉利-沃尔沃”汽车将成为产销规模突破200万辆,营收超过2000亿元,利润超过200亿元的真正全球化运营的大型汽车集团。距离李书福提出的“全球前10车企”的愿景目标更近一步。
华西证券报告预判,双方合并后将在“研发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运营一体化”三个层面进一步催生“协同效应”。即未来“吉利一体化”概念将涵盖沃尔沃、吉利、领克及极星四大品牌,并保留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在运营方面,品牌之间将形成有效互补,系统性管理催化运营协同效应。
对于沃尔沃而言,与吉利成功合并能把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将助力其有机会成为比肩“德系ABB”的一线豪华汽车品牌。目前,从销量规模看,沃尔沃已经是继续ABB和雷克萨斯(2019年全球销量76万辆)之后,全球第五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对于未来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电气化、智能化等领域将成为沃尔沃冲击豪华汽车领导阵营的核心阵地。
2019年,沃尔沃汽车集团对外宣布了2040环境计划,重申到2025年将纯电动销量提升到全球销量的50%。在近期沃尔沃发布的2019全年财报中,沃尔沃对未来发展定位与细节做出了披露,其中就包括“全力向纯电动豪华汽车品牌转型”和“与吉利合并发动机业务,将其打造为世界级零部件供应企业”的规划。
对于沃尔沃而言,一旦成功与吉利合并,其雄心勃勃的未来计划将明显提速。因为有吉利和中国市场这个关键“支点”,沃尔沃有机会撬动一场与“德系ABB”开展的“四两拨千斤”的非对称竞争。梦想终归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