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感恩社会 感恩企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54
向企业提供实践社会责任的舞台,我们发起“2005感恩上海”活动,呼应之热情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我们收获了回应,公众收获了企业的感恩。尽管规模不大,但这有力冲击社会上国内企业责任感不强的普遍共识,这些回应的企业体现了自己优美的价值观。我们发现有企业内生的文化力量支撑企业责任,当此曙光初现,有理由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良知保持适度的信心。
责任感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指标之一,我国有多少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现代企业?无法统计。因为,企业责任的涵盖面极广,除了为股东利益为核心的利润指标以外,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来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二是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包括员工福利、环境、慈善等各个方面,而我国尚无权威标准。
之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曾屡遭诟病,中国企业家缺乏公益心受到社会普遍追问。中国企业家全部缺乏社会责任感吗?当然不是。应该看到镜子的两面,在一些企业因各种原因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另一些企业承担起了社会公民的责任,一些企业已持续向希望工程捐款数年之久。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制度,得到落实,意味着社会进步与文明水准的提升。以现代企业为目标的中国企业,现在、将来都会直面这一问题。因为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动力,诸如法律、法规、*等都会对企业构成强大的正面激励,税收优惠等*也成为不小的推动力量;二是内生动力,当企业由于承担社会责任得到公众的支持,遇到的发展阻力大大小于传统竞争阶段。
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是自然生成的,只有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和市场之间建立起细致的社会契约和广泛的社会对话形式,使得企业的定义发生根本变化,在保留传统企业利润观念的同时,企业的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张扬,才有可能发生。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中,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存的道德理念。
上世纪60年代,在社会的倒*之下,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感初生;90年代,众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支持,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90年代末期,“企业社会责任”才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轨道。这一艰难的过程使企业与社会公众同时得益:一个从工业化企业出生之时的难题逐渐拆解,即:企业的负外部性,由制度的他律和企业的自律共同解决。
但责任绝非单向付出,企业的抵制与社会的敌意将使责任化为乌有。
只有和谐感恩,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企业责任得以持续。当企业怀着感恩心回报社会,社会能否以感恩心态对待企业的努力?社会能否理解企业家的艰辛与重负?
本报发起的这场活动,毋宁说是一场实验,我们愿意提供一张实验桌,一台显微镜,见微知著,去感觉体悟;提供一个持久平台,去形成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对话机制。因为———
企业责任不仅反映企业品格之高下,也反映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