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29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0 03:29
不斩来使的上一句是两国交战,此词指的是两军在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使”即“使者”。不斩“使者”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
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时两国使节以礼相见的故事是“彭城相会”。450年南朝刘宋与北魏发生战争,刘宋发起北伐,先胜后败,战略据点彭城被包围。江夏王刘义恭率领军队死守彭城(今徐州),北魏太武帝想一举打过长江,派出李孝伯为使节进彭城劝降。刘义恭派了张畅为代表与李孝伯谈判。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互相代表各自的君主赠送礼品,尽管处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但他们在谈判中却仍然是文质彬彬、礼貌周全。这次谈判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可双方的礼节及言辞,一直被后世誉为战场佳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0:37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源于周礼,春秋时期虽然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但顾念周天子和礼法有很多的战争礼节,不光不能斩杀来往的使节,还要列队欢迎好酒好肉相待,开战的时候双方都是你来我往彬彬有礼。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1:55
是两军在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谈判代表传达信息。不管战争有多激烈,但谈判使者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得到保护,无论是哪一方,都不应伤害对方派来的使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3:30
两个国家打仗,不免会有交流,这时就会派大臣做说客到对方敌对国讲和,意思就是再大的仇恨也不杀信使大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21
意思是两个国家交战,不杀对方的信使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7:29
大约从周朝后期传下来的一句话。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很有用,因为交战双方有时候需要议和,有时候需要谈判。就需要若干个人去沟通。一般就是使者,但他们的安全肯定是没有保障的。如果因为是敌对方就要杀了对方泄愤,那就杜绝了沟通的可能。最后结果可能对谁都不好,所以大家都很有默契。哪怕再想把敌人全军覆没,也会放对方的使者回去传达消息表达自己的诉求。其实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