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18
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工作,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正在职业学校兴起。 丢失的法宝 说起工学结合的好处还真不少。用教育部*周济的话来说,它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其实,工学结合算不上新鲜事。早在二十世纪初,天津一些企业相继开设实习工场传习工艺技术,启发工商知识,一种边工边学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形成。 只是,这件法宝渐渐地被人忽视并丢失了。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职教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人们甚至发现,许多职业学校经过三至五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时还不如社会上各类专业培训学校经过三五个月短期培训出来的学生适用、好用。正如湖南省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彭程所言,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落差”,已成了导致职业教育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在走了一大段弯路之后,人们又找回了丢失的法宝,很快尝到了甜头:通过3年的工学结合式培养,山东省青岛市胶南电子学校的毕业生提前预订率达100%,他们工作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生产,能马上顶岗生产,受到厂方欢迎,200多人已成为一线的班组长。2003年前,湖北职业教育一度陷入低谷,但2004 年起,由于实行工学结合,当年招生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 34.37 万人。 法宝要用好 法宝找回来了,要把它用好用出成效,并非易事。9月2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在这个最早创立工学结合模式的地方,人们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其中呈现的新问题。 工学结合要求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龙德毅建议,学校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对此,武汉船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博士余华有体会:“每次带队到企业,我们做老师的都会有新认识,只有到了市场、现场、职场,才知道什么是真功夫”。 工学结合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要有所体现。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适用的教材。但现实并非如此,大多数职业学校仍然只能采用与全日制班级相同的课程和教材,对教材的处理只能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没有针对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志强认为,教材的编写者不仅要有来自学校的教师,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教材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应取自于工,用之于学。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 国际上成功的工学结合模式都有*法规强有力的保障,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在德国《职业教育法》和《青少年劳动保*》中就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在我国职业教育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学生的双重角色如何得到保障?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周耕夫、李栋学认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相关法规的制订中给出回答。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14000多所,每年培养数百万毕业生,如果能把工学结合这个法宝用好,职业教育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