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墓 反映了什么传统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3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35
《搜神记》是东晋干宝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多为神怪灵异之说,作品多见阴阳术数。《三王墓》可说是其中很独特的一篇,除了煮赤之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这
一情节略有怪异外(另有楚王梦一儿欲报仇一事,在情理上还讲得通),其余情节却与其它篇章大大不同。
我一直很奇怪,干宝为什么要把《三王墓》收进《搜神记》。现在才隐隐明白,原来干宝的意思也许是侠之大者,与神无异。
《三王墓》作为古文之经典,应该很多人都读过。
讲的是楚国时干将莫邪(又有人认为干将莫邪应该是两人:干将为夫、莫邪是妻。
连鲁迅都做如是观。结合上下文,我以为干将莫邪应是一人)为楚王作剑,三年铸得雌雄剑,只将雌剑与楚王,被楚王所杀。莫邪子名赤,长大后取得雄剑,欲报父仇不得。道逢一客,客谓:“
闻王购子头千斤。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仇。”
赤竟毫不忧郁地把自己的头割给了毫不相识的“客”。而客也果不负言,把赤之头献王,并要楚王煮赤之头。赤之头三日三夕不烂,楚王伸头去看,被“客”把头割下来,掉进了汤锅。“客
”随即将自己的头也割在汤锅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于是只好把三个头埋在一起,称“三王墓”。
现在很多人受鲁迅《铸剑》的影响,对干将莫邪关注更多,而窃以为这篇文章中的真正主角应是“客”。
“客”的身上可说集中了侠之大者的大义。
“客”与赤并不相识,但却赴死为赤报仇。单这一节,就是不愧为侠“客”。
(赤自刎而报父仇,也可称为侠,但鉴于出发点并不高尚——为报父仇,所以只能归于侠之小者。搁到今天,大家看到赤自刎一节,可能不禁要为他捏一把冷汗:如果“客”失言怎么办?或者“客”根本就是楚王派来的呢?
——赤能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识,给他个“侠”的称号,也算名至实归)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就是侠之所为。而明知必死而行侠仗义,对方更是一国之君王,不能不说“客”之所为比一般的侠更高出一筹。
我想,如果说“客”帮“赤”报父仇,最初是因为打抱不平,敢帮弱小与强权做斗争的英雄气概使然的话。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赤”自刎这一壮举,让他有惺惺相惜之感。英雄惜英雄,所以慷慨赴义。
“客”之所为,不离一般侠的乖张:竟要赤割下自己的头,作为向楚王报仇的工具!在浅见如玫瑰水手看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这里也表明了“客”之高明处:除了武功高强(文章虽然没有明写这一点,但从客“以剑拟王头”的“拟”字表明的剑法的准确度和麻利劲儿,可以想见端倪),“客”还具有普通侠所不具备的智慧:楚王作为一国之君,
又明知有人要杀他,一定戒备森严,绝难接近。以赤之头献之,一方面可以接近楚王,
一方面又可以让楚王放松警惕。而“客”要楚王到汤锅边的那一句:“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透出的睿智也令我忍俊不禁:“客”算掌握了人都爱拍马屁的弱点,言煮了三天三夜的头也经不住您老
一看,您一看呀,它不烂都得烂!
如果我是这楚王,虽然作为一国之君,平时高帽子戴惯了,但这样新颖的高帽子倒是第一回听说,也会忍不住要上当,以为只要把自己威严的眼光往赤的头上看一眼,它就得象中了原子弹一样土崩瓦解!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客”杀人的艺术性:不光要把你杀掉,还要把你的头和俺们的头放到一起煮,彻底消灭楚王一国之君的威严!同时让咱们也享受王的待遇(最后三人的头葬在一起,合成“三王墓”)。
读《三王墓》时,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干将莫邪、赤都有姓名,而作为主角的“客”
竟然无名无姓呢?既然《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作者完全有理由给他起个响亮的名字,好名垂青史呀!
但回头一想,我又不得不佩服干宝塑造侠之大者的苦心:古之侠者,虽然行事乖张,却爱虚名。做些个“侠”事,惟恐怕人不知道,偏要做得轰轰烈烈。而《三王墓》中的“客”,却完全跳出了这些“小侠”见识,
只为“义”,不为“名”
了。即使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依然姓名不为人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35
《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36
三王墓可以算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派的产物,文章和道家的“人道伦”有关。在“人道伦”中就有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君礼臣忠 工作场上,上级欺压下属、下属反叛上级或单位等。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告诫人们想在何种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存。作者还想说明从家至社会人际关系反常、紧张,社会缺乏信用和规则,冲突加剧,人们精神压力大,内心痛苦,缺乏安全感,就像文章中的楚王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36
三王墓可以算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派的产物,文章和道家的“人道伦”有关.在“人道伦”中就有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君礼臣忠 工作场上,上级欺压下属、下属反叛上级或单位等.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告诫人们想在何种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存.作者还想说明从家至社会人际关系反常、紧张,社会缺乏信用和规则,冲突加剧,人们精神压力大,内心痛苦,缺乏安全感,就像文章中的楚王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37
oh!黄sir太黑了、、、今天憋了一中午别出来仨字“三王墓” 明天就交了、、、、、55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