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完全是一种心理疾病,绝非社会发展或伦理发展的产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1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04
自佛洛伊德以来,当今绝大多数社会大众甚至心理治疗疗派将*视为病态,需要加以治疗修正其行为。本文主旨在于通过构架*产生的历史,社会根源和发展,试图说明*并非一种心理疾病。
关键词:* 心理疾病 佛洛伊德 达尔文进化论 DNA 恐惧
如果要探讨*的历史渊源、分析*产生的原因,揭示*与心理疾病的关系,首先应该定义*。由于*是指有性别动物的性定向中的一种,所以在定义*一词中,首先要定义“性定向”这一概念。
所谓性定向(Sexual orientation,又常译作*指向、性定势)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在多数情况下指生物个体所感受到的性引力来自何方(何种性别生物),或个体的*念指向何方,这种*念通常通过性行为表现出来。在人类世界中,因为某些个体所感受到的性吸引力,不仅仅来自人类,也同时来自某些物体(异装癖),或单独来自某些物体(恋物癖),甚至来自某些并非人类的动物(恋兽癖),这使得性定向的含义更加含混不清。
由于性定向概念相当模糊,个别学者已换用其他概念。当代著名性学家布兰查德(1989)用性状态一词取代了性定向一词。他认为从生物学基础上看,人类个体的性状态大体可被归于异*、同*、双*、异装癖和无性人(analloerotic,指那些既感受不到异性或/和同性的性引力,又感受不到性驱动力的人,这类人不参与任何性活动)。在这5种模式之中,这些类型可以有部分重叠。
由于考量指标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佛洛伊德认为:凡是专爱同性者,即为*。埃利斯认为:个体性冲动的对象是同性而非异性时称为*。国外著名性学专家哈斯认为:*是指同性个体之间的亲昵的性行为,一种双方情愿但被视为违反习俗的性行为。马莫认为:*是指那些感到同性成员对自己有强烈的*吸引倾向的人。
基于以上观点的考虑,原则上笔者认为,*是一种有别于正常生物性活动的性取向,是特异个体相对于群体意识的越轨。
Ⅰ*的历史渊源: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学、风俗学与考古学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同*颇为常见。在某些地区,这一现象甚至受到特殊崇拜。例如在新赫布里底群岛的马来库拉岛土著居民中,同*是公开存在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男性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男性生殖器的赞美。在这类土著民族看来,男性生殖器乃是力量的源泉。当男孩子们长大进入*社会之前,他首先是充当某一年长者的同性性伴,而年长者则充当他的保护人。在新几内亚的一些部族中,由年长者指导青年人如何与同性建立性关系。男人们同时组成特有的男性会社,这种会社只吸收具有男子汉气质的男子入会。初入会的少年人被称做年长会员的妻子,同时与之保持同*关系。在斐济群岛的一些土著部落,类似男性生殖器的石制品被用于原始宗教仪式,作为膜拜对象。在那里,尚未与女性建立家庭的相互关系密切的男子彼此立有“结婚契约”,结合成同性夫妻。这种得到大众认可的同性夫妻,有责任和义务在部落间发生的战争中相互支援和保护对方。
Ⅱ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以美国为例 早在1946年金西报告指出,美国成年男子中30%有过*行为;10%主要过着*生活;4%则为终生*者。Kinsel953年报道,4%的单身女性20—35岁是持续性*者。Kenyonl983年指出,成年女性人口中2.2%是明显的*者。1998年来我国访问的美国学者也承认,在美国*中*约为5%一10%,而在旧金山高达15%。
我国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对南京,赣州628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在有效样本础人中,初中期问开始同性亲密行为者78人,占12.4%;高中期间开始者56人,占8.9%;大学期问开始者68人,占10.8%。各个阶段起始同性亲密行为报告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合国外多年研究,美国1972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经过对有关*正常性和病理化研究的仔细审查与比较后,正式将*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剔除,即*不再被认为是精神病的一种。但是,排除了精神疾病以后,并没有给*行为的产生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
Ⅲ*心理产生的进化论解释
既然精神病学上不能合理解释*产生的原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假设,*根本不是一种精神疾病,甚至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自然的调试或者是进化?
根据达尔文主义,生物的进化使用无停止的,适者生存是一种自然选择,也是自然控制生态平衡的手段。人类在过去的3500年里以惊人的速度繁殖,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的合理承受能力,为了控制人口的继续发展,可能会有部分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产生一种变异,自然对异性不产生好感,从而达到自然口制人口数量的目的。这种假说在现在的自然界就存在典型的活样本。南美洲一种剑齿树蛙就可以对周围环境总群数量的评估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转变性别。2003年之前,对于人类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想法,大都被当做疯子和极端环境主义者。但是,2003年第一期《科学美国人》在介绍DNA双螺旋发现50年的专题中,在之前的科学消息中发布了一条惊人的科学通论,研究发现*人群在基因排序上都有惊人的相同之处,*人群都存在某个基因的移位,换句话说,是否是*很大程度上在一出生就决定了,而且这种比例的绝对数值远超过人们的想像。试问,如果在基因上可以发现*是受到某个基因排序的控制,我们又怎么能渴望通过现在的技术去“治愈”这种“疾病”?
Ⅳ*心理产生的社会心理解释
从社会心理上,笔者认为人类本能的异性性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的动物属性中对于种族灭绝的恐怖引起的。在远古社会,人类为了保持物种的延续,经常会与同类进行性行为,包括同性与异性,但当他们发现只有和异性进行性行为后才可能对种族的延续有作用时,往往会放弃与同性的性行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种族的扩大,人类已经没有必需的理由继续繁衍后代,换句话说,生殖恐惧逐渐消退,这时候,往往会有部分心理返祖现象的发生。这也就更好的说明了,为什么在古代*比较普遍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发达的时期。社会心理的变化,对*行为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Ⅴ*心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解释
经济的发展,分工的出现,必然导致性别的差异。也就是说,谁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业*的出现,更多的男性被分配成一组,更多的女性被整合到一定的行业,人为的对性别作出了限定。导致现在,有些行业竟然完全看不到异性的影子。随着工作、生产的进步,这种趋势在各个社会经济体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随着性别和占有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不平衡性,加之人类对于超过自我的同类的崇拜心理,必然会导致“同性相吸”的情况出现。
之前,在美国硅谷的调查发现,硅谷的*程度大大高于美国其他地区。在相对较晚的调查发现,越是技术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比率越高。对其中的人去的实际调查发现,往往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对比自己有更高专业技术的崇拜,进而发展成为*的。这往往也反向验证了为什么演艺人士、IT技术界人士和美容美发界人士更容易产生*倾向——原因就在于有较高的自我崇拜——或者自恋倾向!
参考资料:http://pop.pcpop.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05
*只不过是性取向问题,在上世纪视为心理疾病,属于*心理学范畴。但是本世纪修改后的“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CCMD-3)中,已经将*从精神疾病的范畴除去,*与异性恋一样 属于正常人,仅仅是性取向与异性恋不同而已。
*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估计有2-3%的*与基因有关。本人在多年的青少年临床心理咨询中感觉到,有一部分人并不是与基因有关的*,而是在青春期,由于对生殖器的好奇,在与同伴比较生殖器发育状态时,引起性冲动的释放,由于第一次的快感来自同性,以后为获得性快感,总是以第一次性释放的场景为蓝本进行性幻想,经常用同性来刺激性兴奋而导致*倾向。
还有一些依赖性较重的青少年,在独立意志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独立性,往往羡慕和崇拜强壮、有个性的同性伙伴,并对其产生依赖的情感,因为觉得自己喜欢强悍的同性,这部分人也会认为自己是*。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一部分人随着成长会对同性失去兴趣。但如果内心一直不能完成自我独立的心理发育过程的青少年,不断用同*自己的性兴奋,就有可能导致性取向指向同性,成为*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05
将*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的决定可以被理解为出于三个理由。首先,那些公开其性倾向的*者出现在生活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的社会中,而且他们和异性恋者一样,融入这些社会,过着建设性的有意义的生活。其次,经验性科学研究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不是一个病理学整体。再次,西方心理学已经开始认为,性倾向是正常人类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并且其他文化中有着一系列不同的社会态度,提示这种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正常或至少是可以接受的,除非存在着强烈的反对这种行为的宗教偏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06
呵呵,其实*一种病,但不是社会的病态产物,而是人体自身的缺陷,基因的缺陷!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我学过这方面!
你也可以把他看成是一种心理疾病吧,因为很多心理疾病也就是自身的缺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06
我认为也是一种心理疾病……不要说得太复杂了,其实就是感情出现了偏差,本来对异性应有的感情变成了对同性的……起因嘛,很多,包括成长历程,感情挫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