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请教消化道科大夫关于胃病和十二指肠淤滞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8:13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多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狭小,压迫了十二指肠横部所致。多见于瘦长体型的女性。
诊断要点
1.长期发作的餐后上腹慢性绞痛,伴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和隔餐食物。呕吐常发于餐后2—3小时或夜间,呕吐后症状缓解。
2.进食后站立或坐位易诱发呕吐,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可使症状减轻或暂时消失。
3.发作时可见胃型及蠕动波。
4.久病可出现营养不良、消瘦及贫血。
5. X线钡餐造影可确定诊断。
治疗原则
1.先行内科治疗:发作时休息、禁食、洗胃、补液等治疗.缓解后进半流食,少食多餐,餐后俯卧位或左侧卧位。
2.手术治疗:适于内科治疗无效者,行屈氏韧带松解术,或梗阻近端十二指肠与空肠侧侧吻合术.
胃炎
胃炎(weiyan)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胃粘膜炎性变化。急性胃炎可分为单纯性、腐蚀性、感染性和化脓性4种。常见为单纯性胃炎。本病可由化学因素(药物、烈酒等)、物理因素(过冷、过热或过粗糙的食物)、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沙门氏菌属,嗜盐菌致食物污染,金*葡萄球菌的毒素和肠道病毒感染等)引起。致病因子直接损伤胃粘膜表面细胞,削弱胃粘膜的再生能力,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另外,胃粘膜缺血和胃酸分泌过多也参与作用。胃炎所造成的病理改变为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增多、出血、糜烂及退行性改变等。细菌或病毒所致的急性胃炎,在进食被污染食物数小时或24小时后急性起病。可有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因常伴发肠炎性腹泻,故又称急性胃肠炎。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一般病程短暂,数天内可好转自愈。发病后要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多饮水,短期禁食。必要时服用四环素,黄连素等药物。注意饮食卫生,勿暴饮暴食,节制饮酒,不吃不易消化或*变质食物是防止急性胃炎发生的关键。慢性胃炎,根据胃镜检查所见的胃粘膜形态学传统的分类法,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临床上认为浅表性胃炎是萎缩性胃炎的前期病变,浅表胃炎可以治愈,也可以转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约为9%。肥厚性胃炎为单独的一型,不演变为其它类型。慢性胃炎病因迄今不完全明确。可与下列因素有关:(1)急性胃炎的遗患。(2)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的作用。(3)胆汁反流。由于幽门松弛,胆汁反流至胃内破坏胃粘膜屏障而致。(4)免疫因素。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中可找到抗壁细胞抗体,以及胃粘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认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关。浅表胃炎的病理改变为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及出血等;萎缩性胃炎为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肥厚性胃炎为粘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疼痛,可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胃窦部胃炎发生胃癌较胃体部胃炎多见。通过胃液分析,胃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以及血清抗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有助于胃炎的分型诊断。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能治愈。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戒烟、酒,均有助于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1)忌饮食无规律: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
(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 害,人们在吸烟时候,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附着在口腔、咽喉部,随吞咽进入胃内,这些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恶性变。�
辣椒,芥末、胡椒、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使黏膜充血,加重炎症,也应戒除。�
(3)忌过冷、热、硬食物: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应软硬适度,过于坚硬粗糙的食品、粗纤维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品,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负担,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损伤,加重黏膜的炎性病变。�
(4)忌不洁饮食:胃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要吃变质食品。因为被污染变质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直接破坏作用。放在冰箱内的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如发现变质,要坚决扔掉,禁止食用。
参考资料:http://www.yygw.cn/sp/wy00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