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06
关于第一个问题,齿龈边近音[l]、齿龈边闪音[ɺ]和齿龈闪音[ɾ]的区别:边音是一个发声语音学概念,本质上齿龈部位的边音有边擦音、边塞擦音、边近音和边闪音四类,按照题主的意思,“齿龈边音”应该指的是齿龈边近音[l]。]
如果从语音学角度考虑,三者的平均功率谱如下图所示:(音源为IPA朗读音,黑:[l]、红:[ɺ]、绿:[ɾ])从元音到辅音的过渡带上,边近音是最接近元音的一类音,而我们可以发现,齿龈边近音[l]的声学特征也与元音较为相似,但是由于[l]的侧管(side tube)对滤波的影响,在2000-3000Hz中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振峰(anti-Semitism),3100Hz左右,这点与其他两者区别较大。如果从前几个共振峰来看,三种音的F1、F2分布较为接近,而第三共振峰开始,两种边音的效果较为接近。
从能量分布来看,虽然三者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低频(图的左边区域),但是后两种闪音的高频区(图的右边区域)能量也较边近音高,说明虽然这三者在汉语母语者听来较为接近,但是仍有一定的声学差异。从发音语音学角度也可以试做解释,边音的特点是气流受到阻碍点不完全阻碍,气流从两侧或单侧侧道流出,元音属性更强,而闪音[ɾ]对气流的阻碍效果更强,且气流从*通过,共鸣腔的形状必然与边音有一定差异,如果做电子颚位仪实验的话可能会看出一些区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07
就成阻点发音方式来看,两种闪音又比较接近,但是[ɺ]的元音性和共鸣腔特征应该不同于[ɾ],前几个共振峰的分布差异可能受此影响。关于第二个问题,日语的“ラ行”的辅音音位确实有多种说法,但是在语流中一个音位体现出多个变体也是很正常的。Kannada(1991)认为日语的ラ行音是闪音,而Fukuoka(2004)则认为是边闪音并创造了[l]这个符号表示[l]+[ɾ]。朱春跃(2006)则归纳日本学者观点称日语词首及外来词中促音后面的ラ行音读作边近音[l],而其他时候读作闪音[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07
在日本人的语流中,我们确实鲜见日语词首和外来语中ラ行音出现颤音化(而颤音化的前提这里应是闪音或边闪音),正如汉语中典型变体是[l]因此鲜有颤音化相同。这种现象符合朱春跃的归纳。而语流中不是[l]的ラ行音究竟气流通过部位是*还是侧面,则可能还是受语流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正如频谱图所示,两者的声学特征十分接近,因此究竟哪个更典型较难分辨,因而不同学者所持观点也不同,但是总体上,认为发闪音[ɾ]的观点应该对教学语法影响更大。如果对边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寻找日语ラ行音的语音数据,看看从统计学角度其*振峰(受侧管影响)出现的概率和影响因素有哪些,或可发现日语的ラ行音在真实发音中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