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3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0
1911年清朝灭亡之时,全国名义上属于清朝的军队的确有百万之多,但是年仅6岁的溥仪,既不可能、也从来没有掌握过这百万大军。
更何况,此时全国的武装力量人数虽然上百万,但是,大部分“百万大军”战斗力几乎为0,称之为军队都是对“军队”两字的侮辱。清朝灭亡之时,掌握在清廷手中可堪一用的军队几乎没有。因此,溥仪才*选择了退位。
幼年溥仪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朝灭亡时,全国都存在哪些军事力量。
第一部分,当然是相对最强大的北洋军了。北洋军这一支完全按西方方式操练、装备在新军,也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为强劲的一支部队。这支北洋军,在清朝灭亡之时一共有6镇,分为第1到第6镇,总兵力约10万余人。
从建立的那一刻起,他的首领就是袁世凯,而袁世凯一直通过高超的手腕牢牢的掌握着这支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部队。因此,北洋新军也是袁世凯在清朝将其撵回家之后,依然能够东山再起,并最终*迫清廷退位的最核心的倚仗。
袁世凯
所以,北洋军虽然名义上归属清廷,同时也是清廷*在京津地区最核心的武力,但这支力量却并不掌握在清廷手里。而是从始至终一直在袁世凯手里,清廷自然指挥不动这支部队,更别提让它南下剿灭辛亥*了。
当然,清廷对袁世凯也从未完全信任,因此,掺沙子就成为清廷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在不仅北洋六镇中有八旗子弟,北洋第一镇甚至完全由八旗组子弟组成的京旗常备军改编而成,这支部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最好的待遇,而且获得了第一镇的番号。
然而,袁世凯也早有应对手段,他早已派遣亲信牢牢地控制着这支部队。同时,腐朽没落的清廷也实在没有人才,因此在清亡之时,北洋第一镇完全没有任何动作。
北洋新军
第二部分,就是清廷统治者从始终无比重视、也无比倚仗的八旗了。八旗也是清末时期人数最多,也最忠诚于清朝的武装力量。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到清末时期,八旗子弟已经*近百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
然而,这支清朝最忠诚的部队,在清朝灭亡之时却几乎没有掀起什么浪花,个别地区的反抗也没掀起多大波澜,很快消失*浪潮中。为什么八旗这支清廷最为信任和依仗的武装力量,却没有成为清廷平定天下的力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八旗早已堕落不堪使用。
八旗
八旗作为清朝赖以入关占领天下的核心武力,一直是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视的核心武装力量,也给了这支军队难以数计的特权。但可惜的是,入关之后,面对中原花花世界,八旗子弟迅速堕落,康熙年间,大部分八旗就已不堪使用。
而经过数百年的持续发展,到清末之时,这支名义上的军队甚至连仪仗队的作用都无法实现,因为由于八旗子弟的持续堕落,他们站队都做不好,在军队校验之时,甚至只能雇人站岗。这样的一支部队,怎么可能在*浪潮之时力挽狂澜,挽救腐朽没落的清*呢!
清末八旗子弟
第三部分,则是各省督抚编练的新军了。1905年,清朝计划在全国按照北洋军的模式编练36镇新军。当然,限于各地经济实力和清朝本身脆弱的控制力,再加上人才的匮乏和地方关于的阻挠守旧,在武昌起义爆发之时就仅编成了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和四个标。
不过,这部分新军虽然名义上归属清朝指挥,但却是受*影响最深的部队,尤其是南方的新军,普遍受到了*思想的影响,辛亥*各地方的起义,大部分都是由受*影响的新军掀起来的。因此,这部分事实上已经站在*一边的新军,不但不会成为清朝统治的助力,反而成为清朝灭亡的最主要推手。
第四部分,则是由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李鸿章建立的淮军等地方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也是清末时期清廷赖以存在和剿灭反抗势力的最有力武器。然而,这部分力量毕竟掌握在汉族大地主手里,清廷从来没有完全信任。
因此,他们通过掺沙子、分化瓦解、卸磨杀驴等手段,不断的拆分这些军事力量。同时,由于仍属于旧式军队,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军队锐气尽失,到清亡之时,四分五裂的地方武装力量早已不堪使用。至于成军很早的绿营,也早已如八旗一样,腐朽不堪。
湘军创始人曾国藩
因此在清亡之时,掌握在清廷手里的武装力量,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能打的”,却并不在清廷手里,反而站在了清廷的对立面。面对南方的辛亥*浪潮,面对北方的近在咫尺的袁世凯*迫,“孤儿寡母”的清廷根本毫无选择,按照袁世凯的要求,和平退位自然是唯一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0
这些士兵对清*也是非常失望,根本不愿意抵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1
因为清朝末年,在屡战屡败情况下,士兵斗志全无,且军权被袁世凯掌握,怎么抵抗呢?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1
因为他们都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了,抵抗也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