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傣族文化艺术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2:0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26
艺术起源和特色章哈"--------------------------------------------------"章哈"直译成汉语是"会唱",或者是"会唱歌的人"。因此,在西双版纳地区称傣族歌手为"章哈"。关于傣族歌手的称谓还有一种说法叫"娜婉",指唱歌唱得好的人,较口语化。由于傣族分布广,所以在德宏、耿马、孟连、红河等地的傣族还有不同的叫法。
章哈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傣族歌手演唱这样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就是现在被界定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之一的艺术品种。章哈作为傣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每逢年节喜庆,如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上新房、婚嫁礼仪、小孩满月、升和尚等时刻,人们都要备好礼物,恭恭敬敬地去邀请几位有名气的章哈,到摆满酒席的竹楼上或者喜庆场所来演唱。在听众"水--水--"的欢呼声中,章哈手持扇子遮脸,等伴奏的傣笛吹响前奏后,就亮开嗓子唱开来:先称赞主人怎样聪明能干和大方好客,又唱听众怎样热情真诚,在今天这样吉祥的日子来为主人祝福捧场,然后才转入今天演唱的主题。如果是贺新房,就唱傣家竹楼的来历,从帕雅桑木底如何从狗坐雨中,凤凰展翅的启示中创造发明了干栏式的竹楼;转而唱主人家如何勤劳能干,砍来了最好的料子做柱子横梁,椽子等,草排编得如何好,或者挂瓦烧得如何结实漂亮。然后是村寨父老乡亲怎样齐心协力、热情帮忙,等等。如果是结婚拴线场合,就唱今天日子怎样吉祥,新娘如何漂亮善良,新郎如何聪明能干,他们结合在一起是多么合适多么美满。然后又教导新人,你们能有今天,是你们的父母含辛茹苦换来的,千万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当章哈唱到精彩动人之处,听众就会不约而同地喝彩叫好。如果有两位以上章哈对唱,气氛就会更加热烈活跃,比头脑灵活,比见多识广,比演唱技能,你问我答,你来我往。唱者歌兴大发,听者如醉如痴。有的从白天唱到晚上,又从晚上唱到天亮,有的竟连续唱上几天几夜。这种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依然。人们会把章哈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巴"和"芳香四溢的鲜花"等,说明章哈与傣族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
章哈演唱时的伴奏乐器主要用"筚"和"玎"。"筚"是竹笛,运用较广泛,多在生活演唱中使用;"玎"是竹制拉弦乐器,多在舞台演唱中使用。
章哈的前身是傣族原始歌谣即傣族古歌谣,歌词简单含蓄但寓意深刻。如:《关门歌》、《摘果歌》、《闹火塘》、《下雨歌》、《睡觉歌》等。傣族古歌谣唱的调式、旋律也很简单,和傣语的发音音调差不多。
由于章哈调具有抒情性与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其曲头甩腔---基本曲调反复---曲尾衬腔的曲式结构几乎在传承过程中无太大变化,但基本曲调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表达不同的生活内容时,章哈总是根据感情及语言要求予以灵活运用,并作不同的处理和发展。所以,唱词的即兴性也决定了其旋律、音调的即兴性。
传统章哈演唱有独唱、对唱两种形式,对唱包括赛唱。演唱时有两种伴奏形式:一种是以近似于二胡的拉弦乐器"定"伴奏,演唱内容多为山歌、情歌,是小伙子对姑娘倾诉衷肠的常用方式,称作"哈赛定",另一种是以形似竹笛的但装有单铜簧片吹管乐器"篦"伴奏的,称作"哈赛篦",有见什么就唱什么的即兴演唱,有程式的祝福歌、祈祷歌,还有固定唱本的叙事长歌等,多在喜庆场合演唱。章哈伴奏曲调的旋律与唱词语调高低联系密切,朗诵性与歌唱性有机结合,常用滑音、颤音、装饰音等,富有柔美抒情的特色。我们的傣歌,正是按照水流声和嘎兰多鸟的叫声而成歌调的。所以,自古来,傣歌总是清脆悦耳、缠绵柔软、婉转动听、高低起伏、波浪式的进行。章哈伴奏声部采用跟腔形式,偶尔出现支声复调的因素,故有相对的独立性。章哈唱词句数字数不固定,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有多种押韵方式,平仄格律无严格要求,但注意声调、语调与旋律升降走向的大体一致,具有浓郁的宣叙性特征。
在傣族地区,章哈的价值非同小可,他们既是贝叶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又是傣族文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据调查,在西双版纳州,群众公认的章哈歌手有1000多人,差不多每300人中就有一名章哈歌手。章哈不仅在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中流传广、影响深,在德宏傣族地区亦是如此(德宏傣族称章哈歌手为"哈鸾哄"或"喊门当")。同时,在缅甸、老挝、泰国的傣族地区也很盛行,且相互影响。傣族地区村村寨寨有章哈歌手。对于傣家人来说,成了章哈歌手,就被群众看成是有一定学问、有一定地位的人了,他们必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由于傣族喜歌善歌,所以歌咏活动十分普遍,几乎每个傣族群众都会唱一些歌。会唱歌的人不一定是章哈,要得到章哈的头衔必须经过拜师学艺。据传,学习演唱章哈调的程序是:学习者要事先准备蜡烛两支,白布数丈,香米、白米数筒,酒数杯,摆在小蔑桌上,点燃蜡烛,对天向神仙求灵。之后,师傅才开始教。师傅教的时候,一般是先教一点,如果满意,就教下去,如果不够条件(诸如天资方面的不足),就不再教了。
传承价值
章哈曲目众多,保存了诸多傣族最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它兴盛时期曾产生过康朗甩、康朗英、波玉温等享誉全国的著名艺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章哈的发展趋向现代化和通俗化。在泰缅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傣语流行歌曲流传开来,使传统章哈面临严峻挑战,创造性地继承源远流长的章哈艺术的紧迫性日愈凸现。
近年来,老一辈章哈歌手逐渐老去、相继离世,加上傣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外来的艺术和娱乐形式涌入傣族地区,傣族民间听章哈的风习已远不及以往。今已无知名章哈歌手,一些长篇的演唱内容也逐渐失传,章哈的生存面临危机,亟待加以有效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2:44
你好: 丽江地区傣族的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叙事诗、民间故事。歌谣等。
神话传说:傣族最古老的传说是《开天辟地》、《勃俄特衣》、《破葫芦开创人类》、《泼水节的来历》等。这种关于天地、自然的传说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讲述的是世间最初没有天地,到处是云雾飘浮,水和空气上升,凝结成了一个个足智多谋的神。这“神’创造了十六层天地,开初大地不稳当。“神”就从身上搓下一把汗,捏成六根柱子和一头大象,神将柱子竖在大象身上,把大地撑起来,地面稳当了。为使天和地保持一定的距离,神又搓成黄牛、大象等动物,放在天的四方,头顶巨石撑住天空,分出天地,神又派一男一女降到地上,地上便有了人类。《泼水节的来历》,在华坪龙井、临江一带的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傣族的祖先叫李良,从德宏讨饭逃荒到永仁县万马河边定居,开垦种植为生。有一天,突然发生巨大的森林火灾,成片的森林被大火吞没。为扑灭山林大火,傣族先民李良奋勇当先,用木桶从金沙江中背水上山灭火。大火疯狂地燃烧,而且火焰越烧越高,火势越烧越远,但李良将水一桶一桶地背上高山,英勇顽强地与烈火博斗。他的精神感动了东海龙王,龙王紧急呼风唤雨,将山林大火全部息灭。然而,与火神博斗了数十大的李良却不知去向。谁知李良被大雨集成的山洪冲到金沙江岸边,变成了一棵大青树,最后傣族人民找到这棵大树时,大树突然说话了,证实了它的身份就是李良。李良将他的经过说完后突然化作一道青烟,慢慢地升向天空。后来傣族的祖先们为了纪念和祭祀李良,把找到李良魂魄的傣历六月定为“泼水节”,从古流传至今。反映出傣族人民对自己民族英雄的尊敬和爱戴。
此外,还有很多山川神话、爱情神话、风物神话、动植物神话等。
歌谣:傣族的歌谣比较丰富,有生产歌、习俗歌、情歌。祭歌等。
赞哈:傣族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尤以“赞哈”最为突出。无论在婚、丧、嫁。娶或节日庆典,必有“赞哈”演唱,傣族人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赞哈’演唱,就象吃饭没有盐一样无味”。
傣族的民间乐器主要有二胡月琴。
当代傣族女作家崔再娟创作的《大山里的傈家婚事》,在*台播出,影响较大,她在大地震后创作的电视剧《大地情》荣获广电部和国家民委颁发的“骏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