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如何缩小城乡差距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9 09: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0:41
英国是全球城乡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行驶在路上,很多时候你很难分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事实上,英国能够实现今天的城乡协调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18世纪吹响工业*号角的“日不落帝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伦敦、曼彻斯特等一大批具有纺织、钢铁、商贸等具有专门功能的工业化名城应运而生。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达到7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农村土地荒芜、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等诸多社会问题,牵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20世纪初开始出现将城市问题与乡村问题合并解决的“田园城市构想”。二战后,英国*开始大力发展田园城市和新镇建设。
英国目前正在执行“2007—2013农村发展七年规划”,该规划将投入37亿英镑,提升农业和林业竞争力,保护改善农村环境,扶持可持续乡镇企业,创建有活力的农村社区。
摒弃“大而全”追求“小而精”的城镇发展计划、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可以说是引领英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三驾马车”。
20世纪60年代,随着汽车在家庭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新的小城镇开发通常追求“小而精”而非“大而全”,城镇功能较为单一,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点与中心城市配套。1970年到1985年,伦敦、伯明翰、利兹和曼彻斯特几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均为负,减少了120多万人。
为进一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英国*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带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比如英国外交部*研究部门从伦敦市中心搬到城外,英国金融管理局由伦敦市区搬到伦敦东部新区。许多*部门有多个办公地点,市区仅保留部分窗口部门,大量*调研、内部行政等部门都搬到城外小镇。
英国*的行动很快得到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的响应,高校、研究所、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单位紧随*之后开始了迁移,许多原本在市区的大学纷纷到小城镇设立第二、第三校区。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如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总部在德比小城,英国航空公司总部在伦敦希斯罗机场附近的哈默兹沃斯小镇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英国*重点扶持农村地区的住宅、交通、医疗卫生建设。英国*计划在2008至2011年度在全国3000人以下的农村地区新建1万套住宅。*补贴4亿英镑扶持农村公交亏本经营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出行需要,并规定在2013年前不得关闭农村铁路线。2000年到2008年英国农村社区诊所数量增加了58%。
虽然农业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当低,只有1%左右,但英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很高,以高度集约化和高度机械化的特点最为明显,主要包括畜牧业和种植业。可以说,农业的现代化是英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正是这一系列煞费苦心的举措,构建了英国今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图景。
美国:财富从市中心向乡镇分流
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美国的大街上行人如鲫、高楼林立,人人都衣着光鲜、步履匆匆——如果你以为美国处处如此,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还有另一个昏沉沉、慢悠悠的美国。散布在美国广大疆土上的无数小镇,和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美国大城市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笔者到过的有些美国山区小镇算得上是真正的弹丸之地,镇中心只有一条主大街、一个带交通灯的十字路口和不到10家的小饭店。镇上居住的几乎全部是两百年前的欧洲移民后裔,见不到除白人外的其他人种。
可同时,美国城乡的收入差距并不算极端,人们也没有怨声载道,城乡各得其所,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的努力。
如今,绝大多数的美国大城市都是这样的格局:城市中心是商业区,白天人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如城际铁路等抵达城市中心上班,夜晚和周末便人去楼空。中产阶级普遍选择在空气质量好,住房面积大,犯罪率低的城郊居住,于是城市和乡镇的界限便逐渐模糊。这使得财富从城市中心向城郊和乡镇流去,收入差距自然不大。
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有大片得天独厚的平整农耕田地,适宜大型农耕机械耕作。早在工业*期间,美国农民就开始摒弃小农作业,而且将分工细化,收割、播种、施肥、运输等都有专业人士处理。
如今的美国农民常常是一家人管理几百英亩的田地,自家富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美国农民有组织地向美国*家派出说客,让美国*的*向农民倾斜,比如种玉米用于制造乙醇就能享有减税的优惠等等,美国农民在美国政坛的势力不容忽视。再者,不少美国农民颇有创新精神和远见,一个例子是近几年来许多人从银行贷款在他们的农田里安装风力发电塔,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提早考虑,*也对此给予税收优惠,电力公司更会回购余电。
许多美国人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宁愿搬到乡镇上,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返璞归真,更多的是因为美国城乡差距并不大,在乡镇往往生活得更舒心,何乐而不为呢?
日本:全方位*支援农民
“爷爷养牛的背影让我钦佩。我以后也要像爷爷一样,一辈子好好养牛。”这样的话,经常会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中出现。
可以说,在日本,出身农村,作为农民,不是什么跌份的事。而无论从收入、生活水平还是满足度、幸福感来说,日本的农民都不比城市居民差多少。这主要得益*出台的一系列*。
日本负责农业*的主管部门是日本农林水产省。该部门负责实施的补贴农民*,主要从金融、税收、养老金、*补贴等层面对农民进行支援。
比如,在金融层面,设立了农业改良基金。凡是想引进新技术、改良品种,或者想对农作物进行加工和直销的农户,都可以申请无利息的农业改良基金。个人借贷额度为5000万日元(约合400万人民币),法人团体额度为1.5亿日元。一般偿还期限为10年。
在养老金领域,为了让农民能够安心养老,日本*设立了农民养老金基金。凡是不到60岁的农业从业人员(即每年从事农业时间超过60天),且加入国民养老保险的农户,都可以申请加入农民养老基金。该制度采用公积金方式,农户可以选择每个月2万到6万日元不等的保险费。如果该农户被认定是有志于开拓农业事业的人,每月保险额还将得到减免。农户将从6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直到其去世。如果不到80岁去世的话,家人将一次性领取该农户活到80岁所可以领取到的养老金。
此外,民主党执政后,还制定并实施了农户收入补偿制度。即生产大米、小麦、大豆等地农户如果按照*制定的产量目标进行生产,生产成本低于销售价时,国家按照农作物的质量等对农户进行差额补贴。
今年,核事故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也影响到了农户的利益。为了确保农民利益,农林水产省在今年8月制定了新的振兴农业农村计划。为了配合东北地区灾后重建和农业生产的恢复,要优先安排暂时无法耕作的农民到灾后重建的相关岗位,帮助农户清除土壤层受到的核污染。此外,通过灾后重建劳动组织,向恢复耕种的农民支付支援金。通过集中化大规模生产和引入市场化营销手段,提高东北农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