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的中文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6:06
痹 <名> bi 部首: (病字边)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四角号码:0012 (形声。从疒),畀声。本义:痹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同本义 [rheumatism or numbness caused by draught,cold,damp,etc.] 痹,湿病也。――《说文》 五藏大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汉书·艺文志》。注:“风湿之病。”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又如:痹厥(神经系病。肢体疼痛麻木);痹顽(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完全或部分丧失) 痹 <形> 气郁闷 [gloomy] 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诊要经终论》
编辑本段痹症
[rheumatism] 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 痹 bì亦作"痹"。 ①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②蔽,阻塞。 【痹厥】肢体疼痛麻木之病。 【痹顽】 ① 亦作"痹顽"。 ②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痹痼】 ①亦作"痹祻"。 ②泛指风湿病。 【痹湿】 由湿气侵入肌体而导致肢节疼痛、麻木的病。 【痹医】 诊治痹病的医生。 ————————————————— 痹bēi 1.鸟名。 2.通"庳"。低下。 3.通"庳"。矮,短。 痹
编辑本段中医解释
①病名。临床以关节、肌肉痛和肢体(以上下肢为主)拘急,甚则影响屈伸为主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皮、肌、筋、骨、气血痹阻所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又:“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症因脉治》卷三:“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痛,或凝结关节,或重著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需斟酌风、寒、湿邪之轻重和具体症情予以施治。亦有属于热痹,宜清热祛邪,宣痹止痛;瘀血痹者,用《医林改错》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参见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条。 ②泛指病邪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致的多种疾病(包括风、寒、湿痹等在内)。《中藏经》:“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除前述诸痹外,包括周痹、众痹、气痹、血痹、肌痹、筋痹、脉痹、心痹、肝痹、脾痹、肾痹、肺痹、顽痹、胞痹、肠痹、痛风、走注、十二经筋病等。参见有关各条。
编辑本段来源
痹者 风寒暑湿之气 中于脏腑之谓也 入腑则病浅易治 入脏则病深难治 有风 寒 湿 热 气及筋 骨 血 肉 气 之别 大凡风寒暑湿之邪 入于心者 名曰血痹 入脾者名肉痹 入肝者名筋痹 入肺者名气痹 入胃者名骨痹 感病则一 其治乃异 痹者闭也 五脏六腑 感于邪气 乱于真气 闭而不仁也 又痹病或痛痒 或淋或急 或缓而不能收持 或拳而不能舒张 或行立艰难 或语言蹇涩 或半身不遂 或四肢拳缩 或口眼偏邪 或手足欹侧 或行步而不言语 或不能步行 或左偏枯 或右壅滞 或上不通于下 或下不通于上 或左右手疼痛 或即疾而即死 或感邪而未亡 或喘满而不寐 或昏昧而不醒 种种诸证 出于痹也 <本条信息由贺定胜提供>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唐韵】 【集韵】𠀤必至切,音畀。 【说文】湿病也。 【正字通】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注:风属隂中之阳,善行而数变,凡走注历节之类,俗名流火是也。隂寒之气,乘於肌肉筋骨,则凝闭不通,故为痛痹,卽痛风也。著痹者,重著不移,湿从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有心痹,肺痹,肝痹,肾痹,肠痹,胞痹。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言寒则筋挛,故急。热则筋弛,故纵也。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按病能篇云:痹而不仁,发为肉痿。痿与痹分为二,内经痹论痿论两存,程子旣举而兼言之,以痿痹相续而至,其为不仁,一也。 【淮南子·俶眞训】谷气多痹。 【抱朴子至理卷】菖蒲乾姜之止痹湿。 【嵆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危坐一时,痹不得摇。 【注】痹,湿病也。 又矢名。 【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 【注】恒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痹之言伦比也。 【集韵】毗至切,音鼻。 【集韵】病也。 本作𤻖。
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32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