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6:01
善是好的意思;师是老师,引申为榜样;资指资源、借鉴,这里是借鉴。所以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又是善良人的尺度。善和不善是互为师和资的,再一次强调对立统一。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出自于《善行,无辙迹》,《善行,无辙迹》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扩展资料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解释:善于行的没有车辙的形迹,善于说话的没有缺点可以指谪,善于算的不用算盘来策算,善于闭住的不用关锁就不能开,善于结住的不用绳约住就不能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解释:因此圣人常善于救济人,所以没有可弃的人;常善于救济物,所以没有可弃的物。这样称谓彰着自己的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解释: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资料。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解释:要善人不自重师格、不爱惜可为数据的人,(以为如此)就是明智,其实是大迷惑。这是最要紧的妙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善人
百度百科-善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6:02
意思是: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恶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27章。
原文(精选):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扩展资料:
解析:
这一章旨在讲一个“善”字,即完美。真正的善就是顺道而行。因此对有道之人来说,天下没有可弃之物,也没有无用之人。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都是合乎大道的,人们只有达到上面所说的五善的境界,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行动自如。
此篇处处闪耀着老子的智慧火花,无不展现了他深藏不露的机智和机巧之心。
五善:
第一种是善行。善于行动的人,绝不会留下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迹象,这类人擅长把自己的行迹掩盖起来,以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
第二种是善言。人们往往会因为说错一句话而被别人抓住不放,成为别人非议自己的把柄。所以,善言者不是每逢说话都能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说话时都能说到点子上且不被人抓住把柄的人。
第三种是善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善于心算,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就能准确无误地把结果计算出来。
人类可以默记无形的事物的发展运作和各种变化,并且能从各种变化中找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理想方式和状态。这种用心默识、默算的处世态度,正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老子无为的处世哲学。
第四种是善闭。对于善于封闭的人来说,是不需要利用锁和闩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封闭”,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封闭自己不求更新的意思,而是为了避免同类残害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第五种是善结。善结之人,就是不用绳索就能把人牢固地*起来的人。老子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阐发“善结”,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善结借指对事物的掌控能力。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掌控能力呢?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依大道行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6:02
[原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6:03
意思是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恶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27章,本章全文如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本章所讲的内容,重在要求人们尤其是圣人要恪守“无为而治”的原则,说明有道者顺任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无弃物的心怀。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6:03
意思是: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恶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