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21:21
紫藤萝瀑布与丁香结都是宗璞写的。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是宗璞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松侣》等名篇。宗璞用优美温婉的语言,描绘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再现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历史变迁,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与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
宗璞散文的特点是清新轻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是很贴切的。宗璞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在一个中国哲学家庭受到传统哲学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创作却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的从笔端流出的心灵之语。
扩展资料:
宗璞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的专攻,崇高的操守,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来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学界前辈的帮助。1960年以后,一直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编辑和研究。而她生长的门第又是世代书香,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
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因此,人们不难看到她的创作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阶层的气质、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隐或现的,然而又是千丝万缕的联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21:22
一 、 由描写花到悟人生:文章整体的“变化和矛盾”构思
首先,由“花”及“人”,是全文整体的“变化和矛盾”的构思。这里不是矛盾两边的对立,也不是天人合一的融合,是极富作者个性化生活经历的“生根”,然后是人生感悟的“开花结果”。
作家宗璞这两篇散文的架构安排,很像两颗倒向生长的树。树的“根茎”长在了空中,“花果”却结在了土里。我们先读到的,是“根茎”;最后读到的,才是“花果”。
文章前半部分对丁香花和紫藤萝瀑布的描写,是这棵树的“根茎”,后半部分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则是树的“花果”。没有对花的描写做充分的铺垫,作者的人生感悟就显得突兀和空洞。“根茎”不深不壮,就开不出好看的“花”,结不出香甜的“果”。
这类文章,不同于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草原》等较单纯的写景散文。此二文的景物描写,相对于后续的人生感悟,分量轻得多。读完掩卷,大概脑子里多是对作者感悟的人生意义或生命意义的认同。至于丁香花和紫藤萝,应该排在后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二、清雅与愁怨,旺盛与衰败:景物描写的“变化和矛盾”构思
其次,作者笔下丁香花的可爱美丽,与自古以来被贴上的“愁怨”标签;眼前紫藤萝的旺盛与回忆中紫藤萝的衰败,是描写景物的“变化和矛盾”构思。
在作者笔下,文章前半部分描写的丁香花,像极了一位可爱美丽、幽雅芬芳、洁白明亮的女子。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宗璞遵循着“变化和矛盾”的构思,一反自古以来赋予丁香结“哀怨”、“愁怨”的象征含义,把丁香花描写得如此美丽端庄、清雅芬芳和可爱美丽,正是为最后深沉的生命感悟做好了最充分的铺垫。
《紫藤萝瀑布》由眼前现实中生命力旺盛的藤萝,联想回忆起十年前的衰败的藤萝。从现实到回忆,旺盛对比着衰败,对藤萝的描写,也遵循了“变化和矛盾”的构思要义。
三、 心有千千结,难得时时解:感悟生命的“变化和矛盾”构思
人生不如意十有*,每个人都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往往是刚刚解开了一个,甚至还没有解开,又结起了一个,或者很多个;有些心结或早或迟总是解开了,还有些心结,就牢牢地系在你的心头,永远也无法解开。就像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远没有平息的时候。
“结”与“解”无限变化和交替,永远没有终结。即便是“死亡”,也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脱,总有后人再起心结,然后再解……《紫藤萝瀑布》抒发的便是作者对手足情“生死结”的“结”与“解”。
最后,文末对“结”与“解”无限交替的了解,对手足生死的接纳,是更加深沉的生命感悟的“变化和矛盾”构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21:22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是宗璞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松侣》等名篇。宗璞用优美温婉的语言,描绘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再现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历史变迁,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与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