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有什么效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1、甘松有理气止痛的效果;
2、甘松外用可以祛湿消肿;
3、甘松可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扩展资料:
甘松介绍:
1、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2、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3、甘松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汤液本草》:气平。
《本草从新》:辛甘,温。
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
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1、甘松有理气止痛的效果;
2、甘松外用可以祛湿消肿;
3、甘松可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扩展资料:
甘松介绍:
1、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2、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3、甘松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汤液本草》:气平。
《本草从新》:辛甘,温。
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
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1、甘松有理气止痛的效果;
2、甘松外用可以祛湿消肿;
3、甘松可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扩展资料:
甘松介绍:
1、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2、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3、甘松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1、甘松有理气止痛的效果;
2、甘松外用可以祛湿消肿;
3、甘松可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扩展资料:
甘松介绍:
1、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2、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3、甘松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汤液本草》:气平。
《本草从新》:辛甘,温。
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
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1:40
1、甘松有理气止痛的效果;
2、甘松外用可以祛湿消肿;
3、甘松可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扩展资料:
甘松介绍:
1、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2、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3、甘松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汤液本草》:气平。
《本草从新》:辛甘,温。
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
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1:40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汤液本草》:气平。
《本草从新》:辛甘,温。
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
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1、甘松有理气止痛的效果;
2、甘松外用可以祛湿消肿;
3、甘松可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扩展资料:
甘松介绍:
1、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2、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3、甘松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42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汤液本草》:气平。
《本草从新》:辛甘,温。
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
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