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如何做人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5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56
■偏离主题■
此论人不论道,然以前鉴,稍违。
古人常穷其一生追求自已的理想境界和真理目标,甚至不会关注自已的生活细节,所以先哲的个人生活一般不在典藉的记录之中。
------------------------------------------------------------------------------------------------------------
■回答其一■
楼主的问题既求老子做人、又求老子思想,我切入正题,回答后者。如下:
道家思想真叫博大精深,对自然、人生、*悉数概括,但由于是早期人类思想的结晶,技术尚未达到的地方只能以一种神圣的态度解释,所以道家学说不够完善,但是道家思想的质朴求臻、追求完美,不容否定。
以往道家学说发展中,要么有的是推崇上天把其宗教化、神化,要么有的是片面浅显饱含排斥把其外黜,都可以说是极端的,不能这样。
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道家正是如此。我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道家思想,马列主义能为自己找到一位来自远古的知音。这当然不是一脉相承,但却是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道德分析论”为研究发端,分为五大道境。
所谓道境……我以列举法来说明吧,定义没得找。列举有五:天道、地道、人道、商道、政道。(分类原则有,不在这里细述啦。)道德分析论”五大道境,是相互并立但不可缺其一的五种研究领域。
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
②“道境”之人道,即:人与人的哲学。分为心道和行道。
③“道境”之政道,即:人与*的哲学。
■ 老子倡导的最优道境法则:
天地道中,人求生存和发展;
人道之中,人求安康乐;
政道之中,人求德仁义礼皆善。
商道呢,“个人意志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多论吧。
■ 商道的基本特征为:行动指导的个人意志最大化,和行动目标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特征决定了商道在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道来合理地引导商道运行。所以道家学说重在倡导“德仁义礼皆善”的理想*模式,通过完善的政道形成商道的公益效用。
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宝,就是“科学”这把利器。用科学,我们不断地解码自然玄奥,认识自然的同时将天地万物为我利用。本段是天地道综述,宏形微像,疏而不漏。道家哲学认为,宇宙,直管探索其玄奥,退求能否为我用!
道家学说“相反相成”的理念尽人皆知,所以“生”“死”必然是讨论之内的。道家哲学不但有“实腹强骨卫生”的益养观,而且有“出生入死”的行动观,还有有“毂神不死”的存思观,——以上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道家思想还有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观念。况且,“齐物并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更包括着“人生不离天地,天地利而不害”的天长地久理念。
■ 以上是“天地道”;以下是“人道”。
{道境·人道·心道}——思想<成熟>;
{道境·人道·行道}——行为<稳重>。
●【正解:引用《南齐书》——三思而行。】
解释(白话哈):
①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该多好啊”;
②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就玩完啦”;
③思“不愧对自己良心,不惭却他人自尊”。
■ 其实做人就这么简单!多教条不益,多——就成了束缚人了。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者上诚于德下信于民,掌政者德合天下平安海内。
------------------------------------------------------------------------------------------------------------
国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是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人类文明除西方文明以外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博大精深,*精简而一言蔽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偏离主题■
此论人不论道,然以前鉴,稍违。
古人常穷其一生追求自已的理想境界和真理目标,甚至不会关注自已的生活细节,所以先哲的个人生活一般不在典藉的记录之中。
------------------------------------------------------------------------------------------------------------
■回答其一■
楼主的问题既求老子做人、又求老子思想,我切入正题,回答后者。如下:
道家思想真叫博大精深,对自然、人生、*悉数概括,但由于是早期人类思想的结晶,技术尚未达到的地方只能以一种神圣的态度解释,所以道家学说不够完善,但是道家思想的质朴求臻、追求完美,不容否定。
以往道家学说发展中,要么有的是推崇上天把其宗教化、神化,要么有的是片面浅显饱含排斥把其外黜,都可以说是极端的,不能这样。
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道家正是如此。我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道家思想,马列主义能为自己找到一位来自远古的知音。这当然不是一脉相承,但却是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道德分析论”为研究发端,分为五大道境。
所谓道境……我以列举法来说明吧,定义没得找。列举有五:天道、地道、人道、商道、政道。(分类原则有,不在这里细述啦。)道德分析论”五大道境,是相互并立但不可缺其一的五种研究领域。
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
②“道境”之人道,即:人与人的哲学。分为心道和行道。
③“道境”之政道,即:人与*的哲学。
■ 老子倡导的最优道境法则:
天地道中,人求生存和发展;
人道之中,人求安康乐;
政道之中,人求德仁义礼皆善。
商道呢,“个人意志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多论吧。
■ 商道的基本特征为:行动指导的个人意志最大化,和行动目标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特征决定了商道在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道来合理地引导商道运行。所以道家学说重在倡导“德仁义礼皆善”的理想*模式,通过完善的政道形成商道的公益效用。
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宝,就是“科学”这把利器。用科学,我们不断地解码自然玄奥,认识自然的同时将天地万物为我利用。本段是天地道综述,宏形微像,疏而不漏。道家哲学认为,宇宙,直管探索其玄奥,退求能否为我用!
道家学说“相反相成”的理念尽人皆知,所以“生”“死”必然是讨论之内的。道家哲学不但有“实腹强骨卫生”的益养观,而且有“出生入死”的行动观,还有有“毂神不死”的存思观,——以上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道家思想还有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观念。况且,“齐物并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更包括着“人生不离天地,天地利而不害”的天长地久理念。
■ 以上是“天地道”;以下是“人道”。
{道境·人道·心道}——思想<成熟>;
{道境·人道·行道}——行为<稳重>。
●【正解:引用《南齐书》——三思而行。】
解释(白话哈):
①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该多好啊”;
②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就玩完啦”;
③思“不愧对自己良心,不惭却他人自尊”。
■ 其实做人就这么简单!多教条不益,多——就成了束缚人了。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者上诚于德下信于民,掌政者德合天下平安海内。
------------------------------------------------------------------------------------------------------------
国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是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人类文明除西方文明以外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博大精深,*精简而一言蔽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谈老子的做人,先得看老子的家世。
老子的父亲是宋国司马老佐,老子的老师是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佐常在外带军征伐,故母亲是老子少年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担当。
封建社会初期的贵族家庭,加之贤师商容的谆谆教导,这就是形成老子性格的最大外因。处事不争(是没人与他争,地位使然),处处有人恭让与他,而他的聪颖智慧又处处博人钦佩。商容的影响使他好学习、懂道德。
成年的老子出任周朝图书馆管理员,对于“办公室哲学”也是熟谙的。且善观时事、知兴知亡。晚年子孙满堂、幸福安康,只是慨叹周室衰微、国家不堪,在处世方面,应与广大有识之士一样,忧国忧民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偏离主题■
此论人不论道,然以前鉴,稍违。
古人常穷其一生追求自已的理想境界和真理目标,甚至不会关注自已的生活细节,所以先哲的个人生活一般不在典藉的记录之中。
------------------------------------------------------------------------------------------------------------
■回答其一■
楼主的问题既求老子做人、又求老子思想,我切入正题,回答后者。如下:
道家思想真叫博大精深,对自然、人生、*悉数概括,但由于是早期人类思想的结晶,技术尚未达到的地方只能以一种神圣的态度解释,所以道家学说不够完善,但是道家思想的质朴求臻、追求完美,不容否定。
以往道家学说发展中,要么有的是推崇上天把其宗教化、神化,要么有的是片面浅显饱含排斥把其外黜,都可以说是极端的,不能这样。
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道家正是如此。我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道家思想,马列主义能为自己找到一位来自远古的知音。这当然不是一脉相承,但却是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道德分析论”为研究发端,分为五大道境。
所谓道境……我以列举法来说明吧,定义没得找。列举有五:天道、地道、人道、商道、政道。(分类原则有,不在这里细述啦。)道德分析论”五大道境,是相互并立但不可缺其一的五种研究领域。
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
②“道境”之人道,即:人与人的哲学。分为心道和行道。
③“道境”之政道,即:人与*的哲学。
■ 老子倡导的最优道境法则:
天地道中,人求生存和发展;
人道之中,人求安康乐;
政道之中,人求德仁义礼皆善。
商道呢,“个人意志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多论吧。
■ 商道的基本特征为:行动指导的个人意志最大化,和行动目标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特征决定了商道在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道来合理地引导商道运行。所以道家学说重在倡导“德仁义礼皆善”的理想*模式,通过完善的政道形成商道的公益效用。
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宝,就是“科学”这把利器。用科学,我们不断地解码自然玄奥,认识自然的同时将天地万物为我利用。本段是天地道综述,宏形微像,疏而不漏。道家哲学认为,宇宙,直管探索其玄奥,退求能否为我用!
道家学说“相反相成”的理念尽人皆知,所以“生”“死”必然是讨论之内的。道家哲学不但有“实腹强骨卫生”的益养观,而且有“出生入死”的行动观,还有有“毂神不死”的存思观,——以上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道家思想还有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观念。况且,“齐物并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更包括着“人生不离天地,天地利而不害”的天长地久理念。
■ 以上是“天地道”;以下是“人道”。
{道境·人道·心道}——思想<成熟>;
{道境·人道·行道}——行为<稳重>。
●【正解:引用《南齐书》——三思而行。】
解释(白话哈):
①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该多好啊”;
②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就玩完啦”;
③思“不愧对自己良心,不惭却他人自尊”。
■ 其实做人就这么简单!多教条不益,多——就成了束缚人了。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者上诚于德下信于民,掌政者德合天下平安海内。
------------------------------------------------------------------------------------------------------------
国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是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人类文明除西方文明以外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博大精深,*精简而一言蔽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9
老子可是一边明天理一边入凡俗的人,老子认为做人得“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其光”,对光明正大的事物要和,“同其尘”,凡尘俗世有多的条条框框,人的言行多的重复就约定俗成让人不离其中,对乡规民俗要看重,“是谓玄同”,高低两就,与人同规同心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谈老子的做人,先得看老子的家世。
老子的父亲是宋国司马老佐,老子的老师是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佐常在外带军征伐,故母亲是老子少年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担当。
封建社会初期的贵族家庭,加之贤师商容的谆谆教导,这就是形成老子性格的最大外因。处事不争(是没人与他争,地位使然),处处有人恭让与他,而他的聪颖智慧又处处博人钦佩。商容的影响使他好学习、懂道德。
成年的老子出任周朝图书馆管理员,对于“办公室哲学”也是熟谙的。且善观时事、知兴知亡。晚年子孙满堂、幸福安康,只是慨叹周室衰微、国家不堪,在处世方面,应与广大有识之士一样,忧国忧民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9
老子可是一边明天理一边入凡俗的人,老子认为做人得“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其光”,对光明正大的事物要和,“同其尘”,凡尘俗世有多的条条框框,人的言行多的重复就约定俗成让人不离其中,对乡规民俗要看重,“是谓玄同”,高低两就,与人同规同心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56
谈老子的做人,先得看老子的家世。
老子的父亲是宋国司马老佐,老子的老师是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佐常在外带军征伐,故母亲是老子少年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担当。
封建社会初期的贵族家庭,加之贤师商容的谆谆教导,这就是形成老子性格的最大外因。处事不争(是没人与他争,地位使然),处处有人恭让与他,而他的聪颖智慧又处处博人钦佩。商容的影响使他好学习、懂道德。
成年的老子出任周朝图书馆管理员,对于“办公室哲学”也是熟谙的。且善观时事、知兴知亡。晚年子孙满堂、幸福安康,只是慨叹周室衰微、国家不堪,在处世方面,应与广大有识之士一样,忧国忧民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57
老子可是一边明天理一边入凡俗的人,老子认为做人得“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其光”,对光明正大的事物要和,“同其尘”,凡尘俗世有多的条条框框,人的言行多的重复就约定俗成让人不离其中,对乡规民俗要看重,“是谓玄同”,高低两就,与人同规同心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57
楼上提醒的是,我看错了……
是啊,论人不论道。老子李耳的做人知道不太多,可孔子的趣事我倒是有些资料。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有一个和他齐名的人也在鲁国做官,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不受损害,毫不犹豫地将那人杀害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他抗衡的了。他治国的本事一般,可打击异己的本事可是真叫人佩服。鲁国在他的领导下,被楚国灭了。他于是带着徒子徒孙开始周游列国。这就是孔子,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真小人。
参考资料:怪不得孔子多次向老子问道求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58
平心,事不关几漠不关心,以旁人地角度去看待任何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楼上提醒的是,我看错了……
是啊,论人不论道。老子李耳的做人知道不太多,可孔子的趣事我倒是有些资料。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有一个和他齐名的人也在鲁国做官,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不受损害,毫不犹豫地将那人杀害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他抗衡的了。他治国的本事一般,可打击异己的本事可是真叫人佩服。鲁国在他的领导下,被楚国灭了。他于是带着徒子徒孙开始周游列国。这就是孔子,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真小人。
参考资料:怪不得孔子多次向老子问道求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平心,事不关几漠不关心,以旁人地角度去看待任何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楼上提醒的是,我看错了……
是啊,论人不论道。老子李耳的做人知道不太多,可孔子的趣事我倒是有些资料。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有一个和他齐名的人也在鲁国做官,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不受损害,毫不犹豫地将那人杀害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他抗衡的了。他治国的本事一般,可打击异己的本事可是真叫人佩服。鲁国在他的领导下,被楚国灭了。他于是带着徒子徒孙开始周游列国。这就是孔子,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真小人。
参考资料:怪不得孔子多次向老子问道求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平心,事不关几漠不关心,以旁人地角度去看待任何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偏离主题■
此论人不论道,然以前鉴,稍违。
古人常穷其一生追求自已的理想境界和真理目标,甚至不会关注自已的生活细节,所以先哲的个人生活一般不在典藉的记录之中。
------------------------------------------------------------------------------------------------------------
■回答其一■
楼主的问题既求老子做人、又求老子思想,我切入正题,回答后者。如下:
道家思想真叫博大精深,对自然、人生、*悉数概括,但由于是早期人类思想的结晶,技术尚未达到的地方只能以一种神圣的态度解释,所以道家学说不够完善,但是道家思想的质朴求臻、追求完美,不容否定。
以往道家学说发展中,要么有的是推崇上天把其宗教化、神化,要么有的是片面浅显饱含排斥把其外黜,都可以说是极端的,不能这样。
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道家正是如此。我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道家思想,马列主义能为自己找到一位来自远古的知音。这当然不是一脉相承,但却是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道德分析论”为研究发端,分为五大道境。
所谓道境……我以列举法来说明吧,定义没得找。列举有五:天道、地道、人道、商道、政道。(分类原则有,不在这里细述啦。)道德分析论”五大道境,是相互并立但不可缺其一的五种研究领域。
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
②“道境”之人道,即:人与人的哲学。分为心道和行道。
③“道境”之政道,即:人与*的哲学。
■ 老子倡导的最优道境法则:
天地道中,人求生存和发展;
人道之中,人求安康乐;
政道之中,人求德仁义礼皆善。
商道呢,“个人意志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多论吧。
■ 商道的基本特征为:行动指导的个人意志最大化,和行动目标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特征决定了商道在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道来合理地引导商道运行。所以道家学说重在倡导“德仁义礼皆善”的理想*模式,通过完善的政道形成商道的公益效用。
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宝,就是“科学”这把利器。用科学,我们不断地解码自然玄奥,认识自然的同时将天地万物为我利用。本段是天地道综述,宏形微像,疏而不漏。道家哲学认为,宇宙,直管探索其玄奥,退求能否为我用!
道家学说“相反相成”的理念尽人皆知,所以“生”“死”必然是讨论之内的。道家哲学不但有“实腹强骨卫生”的益养观,而且有“出生入死”的行动观,还有有“毂神不死”的存思观,——以上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道家思想还有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观念。况且,“齐物并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更包括着“人生不离天地,天地利而不害”的天长地久理念。
■ 以上是“天地道”;以下是“人道”。
{道境·人道·心道}——思想<成熟>;
{道境·人道·行道}——行为<稳重>。
●【正解:引用《南齐书》——三思而行。】
解释(白话哈):
①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该多好啊”;
②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就玩完啦”;
③思“不愧对自己良心,不惭却他人自尊”。
■ 其实做人就这么简单!多教条不益,多——就成了束缚人了。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者上诚于德下信于民,掌政者德合天下平安海内。
------------------------------------------------------------------------------------------------------------
国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是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人类文明除西方文明以外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博大精深,*精简而一言蔽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谈老子的做人,先得看老子的家世。
老子的父亲是宋国司马老佐,老子的老师是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佐常在外带军征伐,故母亲是老子少年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担当。
封建社会初期的贵族家庭,加之贤师商容的谆谆教导,这就是形成老子性格的最大外因。处事不争(是没人与他争,地位使然),处处有人恭让与他,而他的聪颖智慧又处处博人钦佩。商容的影响使他好学习、懂道德。
成年的老子出任周朝图书馆管理员,对于“办公室哲学”也是熟谙的。且善观时事、知兴知亡。晚年子孙满堂、幸福安康,只是慨叹周室衰微、国家不堪,在处世方面,应与广大有识之士一样,忧国忧民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9
老子可是一边明天理一边入凡俗的人,老子认为做人得“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其光”,对光明正大的事物要和,“同其尘”,凡尘俗世有多的条条框框,人的言行多的重复就约定俗成让人不离其中,对乡规民俗要看重,“是谓玄同”,高低两就,与人同规同心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偏离主题■
此论人不论道,然以前鉴,稍违。
古人常穷其一生追求自已的理想境界和真理目标,甚至不会关注自已的生活细节,所以先哲的个人生活一般不在典藉的记录之中。
------------------------------------------------------------------------------------------------------------
■回答其一■
楼主的问题既求老子做人、又求老子思想,我切入正题,回答后者。如下:
道家思想真叫博大精深,对自然、人生、*悉数概括,但由于是早期人类思想的结晶,技术尚未达到的地方只能以一种神圣的态度解释,所以道家学说不够完善,但是道家思想的质朴求臻、追求完美,不容否定。
以往道家学说发展中,要么有的是推崇上天把其宗教化、神化,要么有的是片面浅显饱含排斥把其外黜,都可以说是极端的,不能这样。
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道家正是如此。我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道家思想,马列主义能为自己找到一位来自远古的知音。这当然不是一脉相承,但却是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道德分析论”为研究发端,分为五大道境。
所谓道境……我以列举法来说明吧,定义没得找。列举有五:天道、地道、人道、商道、政道。(分类原则有,不在这里细述啦。)道德分析论”五大道境,是相互并立但不可缺其一的五种研究领域。
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
②“道境”之人道,即:人与人的哲学。分为心道和行道。
③“道境”之政道,即:人与*的哲学。
■ 老子倡导的最优道境法则:
天地道中,人求生存和发展;
人道之中,人求安康乐;
政道之中,人求德仁义礼皆善。
商道呢,“个人意志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多论吧。
■ 商道的基本特征为:行动指导的个人意志最大化,和行动目标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特征决定了商道在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道来合理地引导商道运行。所以道家学说重在倡导“德仁义礼皆善”的理想*模式,通过完善的政道形成商道的公益效用。
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宝,就是“科学”这把利器。用科学,我们不断地解码自然玄奥,认识自然的同时将天地万物为我利用。本段是天地道综述,宏形微像,疏而不漏。道家哲学认为,宇宙,直管探索其玄奥,退求能否为我用!
道家学说“相反相成”的理念尽人皆知,所以“生”“死”必然是讨论之内的。道家哲学不但有“实腹强骨卫生”的益养观,而且有“出生入死”的行动观,还有有“毂神不死”的存思观,——以上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道家思想还有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观念。况且,“齐物并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更包括着“人生不离天地,天地利而不害”的天长地久理念。
■ 以上是“天地道”;以下是“人道”。
{道境·人道·心道}——思想<成熟>;
{道境·人道·行道}——行为<稳重>。
●【正解:引用《南齐书》——三思而行。】
解释(白话哈):
①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该多好啊”;
②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就玩完啦”;
③思“不愧对自己良心,不惭却他人自尊”。
■ 其实做人就这么简单!多教条不益,多——就成了束缚人了。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者上诚于德下信于民,掌政者德合天下平安海内。
------------------------------------------------------------------------------------------------------------
国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是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人类文明除西方文明以外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博大精深,*精简而一言蔽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楼上提醒的是,我看错了……
是啊,论人不论道。老子李耳的做人知道不太多,可孔子的趣事我倒是有些资料。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有一个和他齐名的人也在鲁国做官,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不受损害,毫不犹豫地将那人杀害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他抗衡的了。他治国的本事一般,可打击异己的本事可是真叫人佩服。鲁国在他的领导下,被楚国灭了。他于是带着徒子徒孙开始周游列国。这就是孔子,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真小人。
参考资料:怪不得孔子多次向老子问道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