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13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13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13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