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4 12: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1 08:26
随着各国最后贷款人实践以及理论的进展,最后贷款人制度适应世界整体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的进展趋势:
1.最后贷款人制度援助方式趋于多样化。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进展,最后贷款人制度援助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包含准备金、再贷款、贴现窗口,还包含*银行票据、担保、承诺等多种形式。这些是*银行确立货币*职能后新出现的方式,也是货币*职能与最后贷款人职能能够相互协调、统一存在的重要表现。
2.最后贷款人制度实施者的非唯一性。传统意义上的最后贷款人只能由*银行来担任。但是在实践进展中,仅仅由*银行来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状况却不是很多。根据Goodhart等人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24个被调查的工业国家发生的104起银行业危机案例中,只有两例是由*银行单独拯救困难银行,其他案例中的有问题银行都是通过*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计划以及*联合提给的资金而得到挽救的。最后贷款人的一些新形式紧要包含:(1)由*银行牵头,设立特别机构或专项基金提给财务援助;(2)由*银行授意,组织大银行集资救援;(3)由*银行出面担保,帮助问题银行渡过难关。
3.最后贷款人制度实施标准严格化。由于最后贷款人制度不可避免会产生道德危机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目前各国普遍严格*了最后贷款人的实施,严格规范了最后贷款人的贷款标准,同时在实践中也表现为对一些银行不再提给最后贷款人援助。例如,日本银行规范只有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时,才能向一家问题银行提给资金:一是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很大;二是没有其他替代方式,而且*银行的援助是成功解决问题所不可缺少的;三是所有有关责任方都应承担责任来避免发生道德危机;四是*银行的金融稳健性将不会受到破坏。如著名的巴林银行危机就没有得到英格兰银行的救助。英格兰银行前行长EddieGeorge说,该行决定不挽救1995年陷入危机的巴林银行,因为巴林银行的问题显然是内部经营管理不力造成的,这种经营管理不力是巴林银行所特有的,因此不会给金融制度带来系统性危机。在这种状况下对巴林银行提给支持,就会产生严重的道德危机。标准的严格化有助于其他银行自身加强经营管理以及自身约束,也有利于提高最后贷款人实施的效益。
4.最后贷款人制度援助对象的泛化。当今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进展趋势,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银行业可以从事证券经营,也可以投入保险。特别是大型金融企业组织——金融控股企业的出现成为世界金融业突破传统分业经营*,实行混业经营的组织载体和金融改革的优选路径。从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目标定位角度看,由于混业经营下,不仅银行存在系统性危机,证券业、保险业也存在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如果任由其进展,同样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因此最后贷款人有必要对出现问题的证券业、保险业实施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