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3:17
郭松龄反叛时奉系损失了多少,首先要先看一下当时奉军编制的构成。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后,成为奉军内部权力更变的分水岭事件。
张作霖深感自己的旧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军队改革,还为此专门设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这一改就把旧有的奉军权力分配制度给彻底打乱重组了,奉军老派除了张作相、汤玉麟这些老资历,其它的都进行了裁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派的崛起。
历史书上记载的郭松龄反奉,其实就是新派内部权力争斗的结果。
奉军新派里大体分为两波:
一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这一派人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有见识有本事,深受亲日的张作霖倚重,所以更多的倾向老帅。
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人都是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的,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满怀崇高的理想抱负,得到了少帅信赖和重用。
张氏父子的目的很明显,培养新派打造更强的武装力量,父子二人一人负责一边,牢牢地把控制住了东北新军的主要军权,这样虽然有利于集权,但是也会滋生新派中士官派和陆大派的争权夺利,矛盾一触即发。
最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由于地盘利益分配不均,张作霖又极为护犊士官派,令陆大派深表不满,最后演变成为了兵变。
至于奉军的损失,账面上看,先是第三军团步兵的六个师(张学良第四师,赵思岳第五师,郭松龄第六师,高维岳第七师,齐恩铭第十师、裴春生第十二师)、两个炮兵旅、工兵五营的七万余众倒向了郭松龄。
别小看这七万人,众所周知,奉军的嫡系精锐是六个军团的20万大军,六大军团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忠诚度高,分别是第一军团姜登选,第二军团李景林,第三军团张学良,第四军团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第六军团许兰洲。
在这里面格外说明的是太子张学良的第三军团,如果说六大集团是东北军的王牌,那么这个第三军团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少帅的军团最特别之处在于装备的优良程度放眼当时全国几乎无人可比,最后连人带炮全部都落到了郭松龄的手里。
接着再来看一下其它各部奉军的损耗,第四军团张作相与辽西警备部队与郭作战损失两万多人,第二军团李景林与冯玉祥鏖战损失万人,张作霖的爱将姜登选被*杀,还有临阵倒戈的一批兵将。
这一场内乱,奉系总共损失掉了十五万人上下,此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实际统辖的地区也大幅缩水,收拢全国的兵力回防东北,实行守内虚外,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尽管张作霖后来在冯玉祥的倒戈、日本势力的干涉下平息了奉系内乱,但奉军从此一蹶不振,不只是因为军力损失严重,更重要的是人心散了,呈现出了四分五裂的态势,尤其在张作霖死后,这一局面加剧,张学良无力撑起东北政坛,反而权威渐失政令不通,为后面东北易帜、东三省沦陷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3:18
损失非常大。因为郭松龄也是很有才能的一位将领,由于郭松龄的造反导致很大损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4:15
郭松龄反叛时奉系损失了多少,首先要先看一下当时奉军编制的构成。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后,成为奉军内部权力更变的分水岭事件。
张作霖深感自己的旧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军队改革,还为此专门设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这一改就把旧有的奉军权力分配制度给彻底打乱重组了,奉军老派除了张作相、汤玉麟这些老资历,其它的都进行了裁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派的崛起。
历史书上记载的郭松龄反奉,其实就是新派内部权力争斗的结果。
奉军新派里大体分为两波:
一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这一派人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有见识有本事,深受亲日的张作霖倚重,所以更多的倾向老帅。
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人都是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的,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满怀崇高的理想抱负,得到了少帅信赖和重用。
张氏父子的目的很明显,培养新派打造更强的武装力量,父子二人一人负责一边,牢牢地把控制住了东北新军的主要军权,这样虽然有利于集权,但是也会滋生新派中士官派和陆大派的争权夺利,矛盾一触即发。
最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由于地盘利益分配不均,张作霖又极为护犊士官派,令陆大派深表不满,最后演变成为了兵变。
至于奉军的损失,账面上看,先是第三军团步兵的六个师(张学良第四师,赵思岳第五师,郭松龄第六师,高维岳第七师,齐恩铭第十师、裴春生第十二师)、两个炮兵旅、工兵五营的七万余众倒向了郭松龄。
别小看这七万人,众所周知,奉军的嫡系精锐是六个军团的20万大军,六大军团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忠诚度高,分别是第一军团姜登选,第二军团李景林,第三军团张学良,第四军团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第六军团许兰洲。
在这里面格外说明的是太子张学良的第三军团,如果说六大集团是东北军的王牌,那么这个第三军团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少帅的军团最特别之处在于装备的优良程度放眼当时全国几乎无人可比,最后连人带炮全部都落到了郭松龄的手里。
接着再来看一下其它各部奉军的损耗,第四军团张作相与辽西警备部队与郭作战损失两万多人,第二军团李景林与冯玉祥鏖战损失万人,张作霖的爱将姜登选被*杀,还有临阵倒戈的一批兵将。
这一场内乱,奉系总共损失掉了十五万人上下,此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实际统辖的地区也大幅缩水,收拢全国的兵力回防东北,实行守内虚外,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尽管张作霖后来在冯玉祥的倒戈、日本势力的干涉下平息了奉系内乱,但奉军从此一蹶不振,不只是因为军力损失严重,更重要的是人心散了,呈现出了四分五裂的态势,尤其在张作霖死后,这一局面加剧,张学良无力撑起东北政坛,反而权威渐失政令不通,为后面东北易帜、东三省沦陷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4:15
损失非常大。因为郭松龄也是很有才能的一位将领,由于郭松龄的造反导致很大损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3:17
郭松龄反叛时奉系损失了多少,首先要先看一下当时奉军编制的构成。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后,成为奉军内部权力更变的分水岭事件。
张作霖深感自己的旧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军队改革,还为此专门设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这一改就把旧有的奉军权力分配制度给彻底打乱重组了,奉军老派除了张作相、汤玉麟这些老资历,其它的都进行了裁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派的崛起。
历史书上记载的郭松龄反奉,其实就是新派内部权力争斗的结果。
奉军新派里大体分为两波:
一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这一派人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有见识有本事,深受亲日的张作霖倚重,所以更多的倾向老帅。
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人都是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的,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满怀崇高的理想抱负,得到了少帅信赖和重用。
张氏父子的目的很明显,培养新派打造更强的武装力量,父子二人一人负责一边,牢牢地把控制住了东北新军的主要军权,这样虽然有利于集权,但是也会滋生新派中士官派和陆大派的争权夺利,矛盾一触即发。
最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由于地盘利益分配不均,张作霖又极为护犊士官派,令陆大派深表不满,最后演变成为了兵变。
至于奉军的损失,账面上看,先是第三军团步兵的六个师(张学良第四师,赵思岳第五师,郭松龄第六师,高维岳第七师,齐恩铭第十师、裴春生第十二师)、两个炮兵旅、工兵五营的七万余众倒向了郭松龄。
别小看这七万人,众所周知,奉军的嫡系精锐是六个军团的20万大军,六大军团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忠诚度高,分别是第一军团姜登选,第二军团李景林,第三军团张学良,第四军团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第六军团许兰洲。
在这里面格外说明的是太子张学良的第三军团,如果说六大集团是东北军的王牌,那么这个第三军团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少帅的军团最特别之处在于装备的优良程度放眼当时全国几乎无人可比,最后连人带炮全部都落到了郭松龄的手里。
接着再来看一下其它各部奉军的损耗,第四军团张作相与辽西警备部队与郭作战损失两万多人,第二军团李景林与冯玉祥鏖战损失万人,张作霖的爱将姜登选被*杀,还有临阵倒戈的一批兵将。
这一场内乱,奉系总共损失掉了十五万人上下,此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实际统辖的地区也大幅缩水,收拢全国的兵力回防东北,实行守内虚外,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尽管张作霖后来在冯玉祥的倒戈、日本势力的干涉下平息了奉系内乱,但奉军从此一蹶不振,不只是因为军力损失严重,更重要的是人心散了,呈现出了四分五裂的态势,尤其在张作霖死后,这一局面加剧,张学良无力撑起东北政坛,反而权威渐失政令不通,为后面东北易帜、东三省沦陷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3:18
损失非常大。因为郭松龄也是很有才能的一位将领,由于郭松龄的造反导致很大损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3:17
郭松龄反叛时奉系损失了多少,首先要先看一下当时奉军编制的构成。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后,成为奉军内部权力更变的分水岭事件。
张作霖深感自己的旧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军队改革,还为此专门设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这一改就把旧有的奉军权力分配制度给彻底打乱重组了,奉军老派除了张作相、汤玉麟这些老资历,其它的都进行了裁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派的崛起。
历史书上记载的郭松龄反奉,其实就是新派内部权力争斗的结果。
奉军新派里大体分为两波:
一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这一派人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有见识有本事,深受亲日的张作霖倚重,所以更多的倾向老帅。
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人都是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的,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满怀崇高的理想抱负,得到了少帅信赖和重用。
张氏父子的目的很明显,培养新派打造更强的武装力量,父子二人一人负责一边,牢牢地把控制住了东北新军的主要军权,这样虽然有利于集权,但是也会滋生新派中士官派和陆大派的争权夺利,矛盾一触即发。
最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由于地盘利益分配不均,张作霖又极为护犊士官派,令陆大派深表不满,最后演变成为了兵变。
至于奉军的损失,账面上看,先是第三军团步兵的六个师(张学良第四师,赵思岳第五师,郭松龄第六师,高维岳第七师,齐恩铭第十师、裴春生第十二师)、两个炮兵旅、工兵五营的七万余众倒向了郭松龄。
别小看这七万人,众所周知,奉军的嫡系精锐是六个军团的20万大军,六大军团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忠诚度高,分别是第一军团姜登选,第二军团李景林,第三军团张学良,第四军团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第六军团许兰洲。
在这里面格外说明的是太子张学良的第三军团,如果说六大集团是东北军的王牌,那么这个第三军团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少帅的军团最特别之处在于装备的优良程度放眼当时全国几乎无人可比,最后连人带炮全部都落到了郭松龄的手里。
接着再来看一下其它各部奉军的损耗,第四军团张作相与辽西警备部队与郭作战损失两万多人,第二军团李景林与冯玉祥鏖战损失万人,张作霖的爱将姜登选被*杀,还有临阵倒戈的一批兵将。
这一场内乱,奉系总共损失掉了十五万人上下,此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实际统辖的地区也大幅缩水,收拢全国的兵力回防东北,实行守内虚外,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尽管张作霖后来在冯玉祥的倒戈、日本势力的干涉下平息了奉系内乱,但奉军从此一蹶不振,不只是因为军力损失严重,更重要的是人心散了,呈现出了四分五裂的态势,尤其在张作霖死后,这一局面加剧,张学良无力撑起东北政坛,反而权威渐失政令不通,为后面东北易帜、东三省沦陷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3:18
损失非常大。因为郭松龄也是很有才能的一位将领,由于郭松龄的造反导致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