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20
于成龙(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康熙朝时的名臣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的科举之路比较艰辛,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早年间一直都在为科举考试而辗转反复。一次,他参加乡试时,考官公然索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震惊,于是他竟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自然没能高中。
直到40多岁时,于成龙依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只能以副榜贡生的身份步入仕途。
1661年(顺治十八年)时,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知县,开始了自己县太爷的生涯。他在任上,明确了保甲制度,严惩缉获案犯,大张旗鼓地“严禁盗贼”,使的“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也十分注意招募流民,积极恢复生产,全力保证百姓的安居乐业,耕有其田。
1667年(清康熙六年)时,于成龙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亲自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在第一步完成,赢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相济的斗争策略,解决了域内的民生问题。
后来,于成龙迁任湖广黄冈担任知州,由于政绩突出,屡屡升迁。先后担任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接着被加封兵部尚书衔。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入京觐见老板,之后升任两江总督,成为正儿八经的一方封疆大吏,手握实权。尽管官越做越大,但艰苦朴素的习性一直都在他身上,不曾丢弃。他的生活中,几乎整日就是吃糙米,喝稀粥,食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因此,百姓称他为“于青菜”。
于成龙不管在哪里为官,都能保持着自己一贯两袖清风的秉性,而且为官清廉,甚至到了夸张的程度。他坚持为民做主,造福百姓,不畏权贵。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死在了任上。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并盛赞他是“天下廉吏第一”。
至今,很多人还把他仅仅和“清官”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不可否认,于成龙是一名清官,但他勇有作为和善于作为的为官理念,直到现在,都应该被大力弘扬和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20
于成龙(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康熙朝时的名臣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的科举之路比较艰辛,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早年间一直都在为科举考试而辗转反复。一次,他参加乡试时,考官公然索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震惊,于是他竟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自然没能高中。
直到40多岁时,于成龙依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只能以副榜贡生的身份步入仕途。
1661年(顺治十八年)时,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知县,开始了自己县太爷的生涯。他在任上,明确了保甲制度,严惩缉获案犯,大张旗鼓地“严禁盗贼”,使的“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也十分注意招募流民,积极恢复生产,全力保证百姓的安居乐业,耕有其田。
1667年(清康熙六年)时,于成龙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亲自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在第一步完成,赢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相济的斗争策略,解决了域内的民生问题。
后来,于成龙迁任湖广黄冈担任知州,由于政绩突出,屡屡升迁。先后担任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接着被加封兵部尚书衔。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入京觐见老板,之后升任两江总督,成为正儿八经的一方封疆大吏,手握实权。尽管官越做越大,但艰苦朴素的习性一直都在他身上,不曾丢弃。他的生活中,几乎整日就是吃糙米,喝稀粥,食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因此,百姓称他为“于青菜”。
于成龙不管在哪里为官,都能保持着自己一贯两袖清风的秉性,而且为官清廉,甚至到了夸张的程度。他坚持为民做主,造福百姓,不畏权贵。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死在了任上。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并盛赞他是“天下廉吏第一”。
至今,很多人还把他仅仅和“清官”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不可否认,于成龙是一名清官,但他勇有作为和善于作为的为官理念,直到现在,都应该被大力弘扬和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20
于成龙(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康熙朝时的名臣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的科举之路比较艰辛,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早年间一直都在为科举考试而辗转反复。一次,他参加乡试时,考官公然索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震惊,于是他竟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自然没能高中。
直到40多岁时,于成龙依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只能以副榜贡生的身份步入仕途。
1661年(顺治十八年)时,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知县,开始了自己县太爷的生涯。他在任上,明确了保甲制度,严惩缉获案犯,大张旗鼓地“严禁盗贼”,使的“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也十分注意招募流民,积极恢复生产,全力保证百姓的安居乐业,耕有其田。
1667年(清康熙六年)时,于成龙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亲自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在第一步完成,赢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相济的斗争策略,解决了域内的民生问题。
后来,于成龙迁任湖广黄冈担任知州,由于政绩突出,屡屡升迁。先后担任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接着被加封兵部尚书衔。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入京觐见老板,之后升任两江总督,成为正儿八经的一方封疆大吏,手握实权。尽管官越做越大,但艰苦朴素的习性一直都在他身上,不曾丢弃。他的生活中,几乎整日就是吃糙米,喝稀粥,食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因此,百姓称他为“于青菜”。
于成龙不管在哪里为官,都能保持着自己一贯两袖清风的秉性,而且为官清廉,甚至到了夸张的程度。他坚持为民做主,造福百姓,不畏权贵。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死在了任上。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并盛赞他是“天下廉吏第一”。
至今,很多人还把他仅仅和“清官”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不可否认,于成龙是一名清官,但他勇有作为和善于作为的为官理念,直到现在,都应该被大力弘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