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与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与yǔ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1.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连>
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 yù
〈动〉
1.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与 yú
1.与 yú
2.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yǔ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与yǔ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1.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连>
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 yù
〈动〉
1.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与 yú
1.与 yú
2.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yǔ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1、给予
2、和
3、语气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作名词用时,可翻译成 党羽。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作介词用时,表示和、跟。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作语气助词用,同“欤” 。如: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1、给予
2、和
3、语气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作名词用时,可翻译成 党羽。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作介词用时,表示和、跟。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作语气助词用,同“欤” 。如: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与yǔ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1.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连>
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 yù
〈动〉
1.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与 yú
1.与 yú
2.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yǔ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1、给予
2、和
3、语气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与yǔ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1.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连>
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 yù
〈动〉
1.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与 yú
1.与 yú
2.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yǔ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1、给予
2、和
3、语气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作名词用时,可翻译成 党羽。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作介词用时,表示和、跟。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作语气助词用,同“欤” 。如: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作名词用时,可翻译成 党羽。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作介词用时,表示和、跟。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作语气助词用,同“欤” 。如: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与yǔ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1.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连>
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 yù
〈动〉
1.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与 yú
1.与 yú
2.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yǔ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6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1、给予
2、和
3、语气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17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作名词用时,可翻译成 党羽。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作介词用时,表示和、跟。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武昌*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作语气助词用,同“欤” 。如: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