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历史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7
首先,作为正统,有一定的中枢威权在,其保护豪强的*已经清楚,比较容易得到当时掌握实权的士族豪强的支持。其次,对于吸引士人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谓名不顺则言不正。侍奉皇帝而不是叛逆比较符合士人好名的心理。最后,对于已经在大汉的名号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的百姓来说,兴复大汉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名正言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虽然大汉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集权地,坚持“奉天子”的*可以得到相当一部分豪强的支持。其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对相当一部分士人来说,还是有着忠君保国的思想,没有很多人会有勇气去支持造反这一现象,曹操这一举动也就收揽着大部分士人。最后就是师出有名,老百姓哪管掌权的是谁,在他们眼中大汉还是大汉,在他们受战争之苦的时候首先支持的还是拥有天子号令的曹操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曹操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9
第一 不管做什么都师出有名 是皇帝叫这么做的
第二 没人敢轻易进攻许都 这样做容易被上劫驾之罪 实际上献帝成了许都的一个庇护
第三 可以更好的借用皇帝的名义赐封官爵 以达到拉拢人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7
首先,作为正统,有一定的中枢威权在,其保护豪强的*已经清楚,比较容易得到当时掌握实权的士族豪强的支持。其次,对于吸引士人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谓名不顺则言不正。侍奉皇帝而不是叛逆比较符合士人好名的心理。最后,对于已经在大汉的名号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的百姓来说,兴复大汉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名正言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虽然大汉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集权地,坚持“奉天子”的*可以得到相当一部分豪强的支持。其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对相当一部分士人来说,还是有着忠君保国的思想,没有很多人会有勇气去支持造反这一现象,曹操这一举动也就收揽着大部分士人。最后就是师出有名,老百姓哪管掌权的是谁,在他们眼中大汉还是大汉,在他们受战争之苦的时候首先支持的还是拥有天子号令的曹操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7
首先,作为正统,有一定的中枢威权在,其保护豪强的*已经清楚,比较容易得到当时掌握实权的士族豪强的支持。其次,对于吸引士人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谓名不顺则言不正。侍奉皇帝而不是叛逆比较符合士人好名的心理。最后,对于已经在大汉的名号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的百姓来说,兴复大汉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曹操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9
第一 不管做什么都师出有名 是皇帝叫这么做的
第二 没人敢轻易进攻许都 这样做容易被上劫驾之罪 实际上献帝成了许都的一个庇护
第三 可以更好的借用皇帝的名义赐封官爵 以达到拉拢人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名正言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虽然大汉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集权地,坚持“奉天子”的*可以得到相当一部分豪强的支持。其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对相当一部分士人来说,还是有着忠君保国的思想,没有很多人会有勇气去支持造反这一现象,曹操这一举动也就收揽着大部分士人。最后就是师出有名,老百姓哪管掌权的是谁,在他们眼中大汉还是大汉,在他们受战争之苦的时候首先支持的还是拥有天子号令的曹操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50
避开了谋朝篡位的名声,利用已有*壮大自己实力,做到了师出有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7
首先,作为正统,有一定的中枢威权在,其保护豪强的*已经清楚,比较容易得到当时掌握实权的士族豪强的支持。其次,对于吸引士人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谓名不顺则言不正。侍奉皇帝而不是叛逆比较符合士人好名的心理。最后,对于已经在大汉的名号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的百姓来说,兴复大汉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名正言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虽然大汉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集权地,坚持“奉天子”的*可以得到相当一部分豪强的支持。其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对相当一部分士人来说,还是有着忠君保国的思想,没有很多人会有勇气去支持造反这一现象,曹操这一举动也就收揽着大部分士人。最后就是师出有名,老百姓哪管掌权的是谁,在他们眼中大汉还是大汉,在他们受战争之苦的时候首先支持的还是拥有天子号令的曹操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曹操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9
第一 不管做什么都师出有名 是皇帝叫这么做的
第二 没人敢轻易进攻许都 这样做容易被上劫驾之罪 实际上献帝成了许都的一个庇护
第三 可以更好的借用皇帝的名义赐封官爵 以达到拉拢人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曹操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50
避开了谋朝篡位的名声,利用已有*壮大自己实力,做到了师出有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7
首先,作为正统,有一定的中枢威权在,其保护豪强的*已经清楚,比较容易得到当时掌握实权的士族豪强的支持。其次,对于吸引士人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谓名不顺则言不正。侍奉皇帝而不是叛逆比较符合士人好名的心理。最后,对于已经在大汉的名号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的百姓来说,兴复大汉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名正言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虽然大汉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集权地,坚持“奉天子”的*可以得到相当一部分豪强的支持。其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对相当一部分士人来说,还是有着忠君保国的思想,没有很多人会有勇气去支持造反这一现象,曹操这一举动也就收揽着大部分士人。最后就是师出有名,老百姓哪管掌权的是谁,在他们眼中大汉还是大汉,在他们受战争之苦的时候首先支持的还是拥有天子号令的曹操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8
曹操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