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亡,实之亡于崇祯。(共志)朱尤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0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20:49
君不见,煤山树下,遗照犹在,曰:“朕已丧天下,不敢见先人,亦不敢终于正寝”;
君不见,煤山树悬,黄袍染血,记:“朕误听文官言,致失天下,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
我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说明之亡,是亡于崇祯的;尽管,崇祯是明朝的最后的帝君,但是,你上网查查,翻翻历史资料,哪怕你多听听父辈口口相传的故事;关于崇祯皇帝的风评都是不低的。我还记得《宰相刘罗锅》电视剧中,乾隆(张国立)和刘墉(李保田)交谈中,刘墉说过一句“崇祯是有道无福”。虽不知历史上是否存在,但可以说明在清朝的统治阶层,对崇祯皇帝的评价也不会是昏君。
明朝的衰败,早就在万历年间的三大征,耗干了明朝的国力,崇祯皇帝接手的时候,基本已经无力回天了。
明朝亡,实亡于天灾:旱灾长达四年,鼠疫频发,又有“小冰河期”的大寒,
实亡于内忧外患:女真入侵早就在万历年间就很厉害了,内患完全是天灾不断,东林逆贼导致,饿殍遍地导致的叛乱,
实亡于东林党:怎么说呢,东林党就是当了*还要立牌坊,嘴上说着“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实际上却是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
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
东林党人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并借着崇祯帝清除魏忠贤势力的时机,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种的税负,使得明末的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单一,朝廷的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再加上当时各种天灾不断,造成了大量农民破产,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20:50
先了解二个前提:
1.税收能力低下,一年财政收入才四百万两白银!
原因是商业税低下,而农业税因为*不纳税!偏偏土地都在这帮畜生手上
2.每年投入三百万白银花费在辽东,占财政一大半,注意明朝有九边军镇,辽镇只是其中一边
因为给前线运输物资的漂没三成归*,所以*不愿放弃松锦防线,忽悠皇帝把大半财政收入投到前线
这就导致二个结果:
1.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到辽镇,其他八镇欠饷严重,形同虚设,所以满清只有绕过辽镇就可以轻松入关大掠
2.*根本没有剩余的钱来赈灾,一旦有其他地方花钱,*就会忽悠崇祯加税来补松锦防线的篓子
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明朝没钱赈灾!为什么宁征三饷也不愿意放弃松锦防线
因为旱灾不救灾,导致义军四起,*不赈灾反而加税!义军就会愈演愈烈!
那松锦防线了?八镇荒废,帝国防御体系就漏洞百出,所以满清五次入侵太容易了,第五次更是杀到山东!而入侵兵力不过万余人!
而松锦防线了?所谓关宁铁骑其实是战五渣(吴三桂所部好点)!耀州之战一万关宁军被100女真兵击败!这直接导致孙承宗下台!这样军队保卫的防线不过是满清取物资之地以及围点打援来消耗帝国血肉的地方罢了!
这里的关宁铁骑指的是 由孙承宗与袁崇焕重新组建的辽军,所谓的“辽人守辽土”,每年耗费数百万白银打造。。这支军队从来没有野战胜利过,,都是窝在城里。如果大清长期围困 就坑友军来救援~~ 大凌河之围、松锦大战都是如此,关宁军被围,没有能力突围,然后援军*远赴千里来送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20:50
是的,刚愎自用,不知权变,南方这么大的地方不肯转移,在北方坐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