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是关于秦国的成语故事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语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用法] 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语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用法] 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语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用法] 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语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用法] 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语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用法] 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语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用法] 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43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