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何在班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4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质量管理理念我们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使我们对不同时期的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发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于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因而需要有“*检验”这一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检验和管理。那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这种“检验的质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于防止不合格品出厂,保护用户利益和出厂产品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行之有效。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a) 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 b) 只注重事后的结果,缺乏预防; c)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往往难以实现。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休哈特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在二战时期,美国为保证军火生产的质量,强制要求军工企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保证并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由于SPC包含的内容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控制图,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计算机的应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该方法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直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质量管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对统计质量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热潮。由于这一阶段应用数理统计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因此质量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它能够防止偶然的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失,但不能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问题。SPC的应用要求系统本身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 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于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生产和企业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论中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参与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保护销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故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工程师费根堡姆,他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但这个质量管理过程较为松散和不系统。象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组、“工序控制点”、“质量月”等活动,以点带面为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格局进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众多企业从整车到一个螺钉的大而全的包干到底的生产模式,整合分化为专业化生产,集成组合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很多专业化生产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甚至是跨行业和*的国际供应链。各大主机厂和龙头企业为了使各自供应链的零部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分别制定了自己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QS9000,德国的VDA6.1,法国的EAQF,意大利的AVSQ等)。为了统一众多质量体系标准,避免供应商的重复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融合了各大组织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在90年代推出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族,如ISO9000、ISO14000等。从而使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到体系化和标准化时期。二、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很多方法得以保持至今(如传统的产品检验)。但我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滞不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必须随着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职能和职责也限于专职检验人员,而我们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似乎与质量没多大关系。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在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人们已认识到依靠对产品的事后检验来控制质量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质量的控制逐步转向制造过程,SPC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制造过程的监控和统计分析,来防止批量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和减少质量损失。这个时期的质量职能也由检验人员和专业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这时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自进入全面质量管理以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中,质量管理已贯穿于产品实现及交付和服务的全过程,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赋予相应的质量职能。现代质量管理是:按照顾客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并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在这里质量管理已不仅是关注产品质量,更着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说产品质量是策划和管理出来的。三、生产班组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在已确定的系统或流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履行了组织赋予你的质量职能。作为基层生产班组应作好以下工作: a)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一定要作好生产准备,你是否已了解当天的生产任务;是否掌握所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要求和工艺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装、刀具是否符合要求;检(量)具是否有效;核对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 b) 首件三检与过程自检:认真执行首件三检和过程自检是防止产品质量缺陷,特别是批量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位置度、刀具的磨损、操作工的疲劳等都会使加工质量发生漂移,并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定时或定量的自检和专检来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c) 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卡要求进行作业,对特殊的技术状态按照技术通知和市场技术状态表认真核对后执行。 d) 使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操作。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e) 认真作好6S管理活动,营造一个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好基础。 f) 作好各种质量记录:各种原始质量记录大都源自于生产班组,它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是统计、分析并改进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必须认真记录,妥善保存。 g) 协助、参与和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柏拉图、因果法、检查表等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控制点在工序,基础数据的建立在班组,应用效果体现于班组。 h) 持续改进: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改进范围是多方面的,工艺、工装、操作方法、管理等方面改进。改进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如合理化建议、“QC”小组、公司确立的项目小组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生产班组的基本职责,保质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所以说你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履行质量职能的过程,你所做的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课程,那就是:质量管理就在你的工作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5

  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
  1、深入浅出学习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一词在IS09l000中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组织、班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消费者)和本组织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发达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生产班组在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时,要从基本理论人手,深入浅出加以理解、应用。
  树立质量管理的全新理念,实施全员、全过程、多方法质量管理。从加强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可采取考试、竞赛、黑板报、宣传报道等方式)来增强大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从完善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与每位班员签定质量管理责任书,来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同时,班组也要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台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规章以形成制度,并利用班后会的时间加强学习。班组质量管理台帐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管理,以便在整个生产班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班组要以ISO9I000为蓝本,以车间签订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围绕责任书经提议、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台帐;以班组的名义跟每个班员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敦促大家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如围绕我们(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展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怎样的途径等讨论形成规程,从而达到优化操作、组织协调、搞好过程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家对流程及操作相当熟悉,才可把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好。为此,班组可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质量观念。同时,要密切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认真分析,并加以比照,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处理,以利于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确保在质量管理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另外,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巡检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参数);严格做好质量记录(报表记录、交*记录);保存好质量分析报告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说课包括哪些方面 说课内容包括()。 如何在手机百度上删除对话记录? 结核病是什么样的疾病? 曹丕17岁得了肺痨,明知自己命不长久,还要强争王位,是不是很自私呢?_百... 古代小说常出现的病名 急求一篇"生活小窍门"(500字)的作文 至今最有什么小妙招 健康的戒烟方法 笔记本电池锁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太岁”到底是什么生物,真的那么神奇吗? 每天吃小白菜对人的身体有害吗 多吃小白菜会对身体有害还是有益呢? 什么是石太岁? 小白菜吃多了好吗 石太岁的介绍 怎么查询靓号买断号到期时间 浅谈如何开展企业班组质量管理考核工作 怎样进行班组质量管理? 在手机上买QQ靓号怎么辨别是普通靓号还是精品靓号 腾讯没有人工客服吗?如何才能找到腾讯人工客服? 如何做好班组质量管理 有关质量管理的论文 怎么辨别扣扣靓号是否已经买断,我的已经VIP5嘞。如果没有没断就不在开了。 浅谈如何搞好班组管理 腾讯客服电话打不通怎么办 寻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腾讯公司为什么一个人工客服都找不到,全部都是机器人,热线也是机器人,难道腾讯客服已经死绝了吗? 请问腾讯客服电话人工怎么总是打不通?没有人工接听? 浅谈总装车间班组质量管理 论文 经常吃小白菜有哪些好处? 生产班组怎样做好品质管理? 石太岁,相信很多人都未见过石太岁,石太岁泡水喝可养生,对身体的确好处多多。治百病和长生应该不可能。 大白菜和小白菜吃多了都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平常多吃小白菜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 奢靡怎么读音是什么 石太岁多少钱一公斤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吗? 白菜吃多了有什么不好? 石太岁和白肉太岁区别? 小白菜吃多啦皮肤会不会黑?? 奢靡的读音是什么 小青菜吃多了会怎么样? 奢靡读音是什么 石太岁泡水会脱落很多小碎渣吗 奢靡是什么意思? 多吃蔬菜的好处多吃了一些小白菜,晚上睡觉时肚子有隐隐胀痛,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太岁是一种什么物体?有什么作用 奢靡之风怎么读 电压比较器实验的思考题,分析以上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比较他们工作电路的异同点_百度问一问 奢怎么读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