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受不受环境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0:15
肯定受啦!古有孟母三迁,人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人如果都积极上进,你自然多少会受些影响。所以很多的家长竭尽全力要把孩子送到学习环境好一点的学校就是这个道理。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只不过有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不易受环境影响。绝对不受环境影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有人绝对不受环境影响,那么他(她)连说话都学不会。因为同时他(她)也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又不能天生就会说话。当你内心足够充实,并有足够的爱与快乐的能量时,就不会被这些外在的环境或是小闲言小碎语啥的影响了,反而还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人。 而这些饱满的爱与快乐来自于无条件的付出与关爱,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智慧的甘露。人受环境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否则孟母三迁就不会发生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是很难相处的,虽然我们总冠冕堂皇的是尊重每个职业,但环卫工人会和公司白领是朋友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0:16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答案,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环境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就验证了这种说法,向我们展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么大。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做过一个探讨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征集了24名志愿者假装参与为期两周监狱生活的研究。这24名志愿者都是心理非常健康正常的大学生。研究人员从24名被试中随机抽出一半饰演监狱的狱警,剩下的一半饰演囚犯。为了力求真实,那些饰演囚犯的人被真的“逮捕”了,随后被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中。
实验的第一天狱警、囚犯双方都还没有进入角色,也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实验,所以带着新奇感依律行事,彼此都相安无事。但第二天囚犯便开始*,狱警就想办法*并予以惩罚。渐渐地这些扮演狱警的被试开始真的认为这些“囚犯”是有罪的,对他们越来越暴力,很多囚犯也受不了,甚至有一名还因精神濒临崩溃中途退出了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状况已经恶劣到了这地步,连实验的负责人菲利普·津巴多在观看这些场景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他的一个朋友前来参观他的实验感到非常震惊认为他不应该如此*志愿者,他才注意到这些问题,终止了这个实验。而从实验开始到实验中止也不过短短六日,囚犯和狱警就从没什么差异的大学生变得完全不同,甚至连研究人员都深陷其中。
由此可见,个人的性情差异固然存在,但在高压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来思考,即使是好人也很容易做出可怕的事。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跳出这个封闭的环境,与外界信息进行沟通比对,有了比较就容易知道差异的存在,也就可以更理智的进行思考了。不过如果可以的话,还是离开那个会把自己带坏的圈子吧,因为即使自己很努力不被影响,也不如去个更好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学习有所长进不是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0:16
这个主要自己怎么做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囊括了对人发生影响的一切过去、如今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心理环境。人不能反映生活环境中的全部事物,实际上对人心理发生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只是人整个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中,每个人所受到的影响也并非一致。现实环境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人的心理环境,取决于现实因素本身作用于人的强烈程度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即受人的个性倾向(如注意、兴趣、需要、价值观等)和认知结构两个方面影响。只有客观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时,这些环境因素才对人的活动有作用。它才是具有主观意义的因素,才是人的心理环境。故人的心理环境比起人的周围客观现实来要小得多。因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头脑中的环境映象可能截然不同。而正是这种心理中的环境反映,调节着每个人的需要、动机和目标,引导和制约着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0:17
大家应该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算自己没有做到,也应该看见其他人做到过,所以对于每大家来说,环境还是很重要的,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不可能不被其他人影响,看到其他人都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玩耍,就算自己没有主动的学习,也会有一些不好意思。
我们的内心就会特别的纠结,既想和其他人一样去努力的去学习,又想一直玩手机,不受影响的几率非常的小,如果我们身边的其他人都在玩手机,我们不可能在学习,因为自己的周围太吵了,不可能学的进去,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和其他人混在一起了,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至少能够改变他们只是行为,把他们之前的计划全部都打乱,不按照正常的顺序继续下去,所以当我们觉得身边的环境质量不好时,一定要即使的找到应对的方法。
最笨的办法是试着改变其他人,这种做法的成功率比较低,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如果周围的环境不适合我们,可以选择躲避,我们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学习,不一定非要在一起,毕竟手和脚都是我们自己的,想去什么地方都可以。
不需要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这种行为是对的,并不是他们口中的懦弱,因为我们主动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并没有逃避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连自己想要的生活得不到,才是真正的懦弱,毕竟在大环境中生活的人比较多,想要改变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困难,不如改变自己简单。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算只有少部分喜欢这种生活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和其他人一样,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会和其他人一样,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长期待在某种环境中,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不可能还是原来的自己,如果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应该待在这个地方,如果只会把我们变得更差,我们就要有所行动了,最好离开这个地方,真的害怕环境会让我们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毕竟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0:18
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只不过有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不易受环境影响。绝对不受环境影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有人绝对不受环境影响,那么他(她)连说话都学不会。因为同时他(她)也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又不能天生就会说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8
肯定受啦!古有孟母三迁,人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人如果都积极上进,你自然多少会受些影响。所以很多的家长竭尽全力要把孩子送到学习环境好一点的学校就是这个道理。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只不过有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不易受环境影响。绝对不受环境影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有人绝对不受环境影响,那么他(她)连说话都学不会。因为同时他(她)也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又不能天生就会说话。当你内心足够充实,并有足够的爱与快乐的能量时,就不会被这些外在的环境或是小闲言小碎语啥的影响了,反而还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人。 而这些饱满的爱与快乐来自于无条件的付出与关爱,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智慧的甘露。人受环境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否则孟母三迁就不会发生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是很难相处的,虽然我们总冠冕堂皇的是尊重每个职业,但环卫工人会和公司白领是朋友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8
肯定受啦!古有孟母三迁,人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人如果都积极上进,你自然多少会受些影响。所以很多的家长竭尽全力要把孩子送到学习环境好一点的学校就是这个道理。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只不过有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不易受环境影响。绝对不受环境影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有人绝对不受环境影响,那么他(她)连说话都学不会。因为同时他(她)也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又不能天生就会说话。当你内心足够充实,并有足够的爱与快乐的能量时,就不会被这些外在的环境或是小闲言小碎语啥的影响了,反而还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人。 而这些饱满的爱与快乐来自于无条件的付出与关爱,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智慧的甘露。人受环境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否则孟母三迁就不会发生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是很难相处的,虽然我们总冠冕堂皇的是尊重每个职业,但环卫工人会和公司白领是朋友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8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答案,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环境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就验证了这种说法,向我们展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么大。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做过一个探讨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征集了24名志愿者假装参与为期两周监狱生活的研究。这24名志愿者都是心理非常健康正常的大学生。研究人员从24名被试中随机抽出一半饰演监狱的狱警,剩下的一半饰演囚犯。为了力求真实,那些饰演囚犯的人被真的“逮捕”了,随后被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中。
实验的第一天狱警、囚犯双方都还没有进入角色,也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实验,所以带着新奇感依律行事,彼此都相安无事。但第二天囚犯便开始*,狱警就想办法*并予以惩罚。渐渐地这些扮演狱警的被试开始真的认为这些“囚犯”是有罪的,对他们越来越暴力,很多囚犯也受不了,甚至有一名还因精神濒临崩溃中途退出了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状况已经恶劣到了这地步,连实验的负责人菲利普·津巴多在观看这些场景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他的一个朋友前来参观他的实验感到非常震惊认为他不应该如此*志愿者,他才注意到这些问题,终止了这个实验。而从实验开始到实验中止也不过短短六日,囚犯和狱警就从没什么差异的大学生变得完全不同,甚至连研究人员都深陷其中。
由此可见,个人的性情差异固然存在,但在高压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来思考,即使是好人也很容易做出可怕的事。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跳出这个封闭的环境,与外界信息进行沟通比对,有了比较就容易知道差异的存在,也就可以更理智的进行思考了。不过如果可以的话,还是离开那个会把自己带坏的圈子吧,因为即使自己很努力不被影响,也不如去个更好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学习有所长进不是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8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答案,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环境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就验证了这种说法,向我们展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么大。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做过一个探讨人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征集了24名志愿者假装参与为期两周监狱生活的研究。这24名志愿者都是心理非常健康正常的大学生。研究人员从24名被试中随机抽出一半饰演监狱的狱警,剩下的一半饰演囚犯。为了力求真实,那些饰演囚犯的人被真的“逮捕”了,随后被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中。
实验的第一天狱警、囚犯双方都还没有进入角色,也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实验,所以带着新奇感依律行事,彼此都相安无事。但第二天囚犯便开始*,狱警就想办法*并予以惩罚。渐渐地这些扮演狱警的被试开始真的认为这些“囚犯”是有罪的,对他们越来越暴力,很多囚犯也受不了,甚至有一名还因精神濒临崩溃中途退出了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状况已经恶劣到了这地步,连实验的负责人菲利普·津巴多在观看这些场景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他的一个朋友前来参观他的实验感到非常震惊认为他不应该如此*志愿者,他才注意到这些问题,终止了这个实验。而从实验开始到实验中止也不过短短六日,囚犯和狱警就从没什么差异的大学生变得完全不同,甚至连研究人员都深陷其中。
由此可见,个人的性情差异固然存在,但在高压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来思考,即使是好人也很容易做出可怕的事。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跳出这个封闭的环境,与外界信息进行沟通比对,有了比较就容易知道差异的存在,也就可以更理智的进行思考了。不过如果可以的话,还是离开那个会把自己带坏的圈子吧,因为即使自己很努力不被影响,也不如去个更好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学习有所长进不是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9
这个主要自己怎么做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囊括了对人发生影响的一切过去、如今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心理环境。人不能反映生活环境中的全部事物,实际上对人心理发生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只是人整个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中,每个人所受到的影响也并非一致。现实环境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人的心理环境,取决于现实因素本身作用于人的强烈程度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即受人的个性倾向(如注意、兴趣、需要、价值观等)和认知结构两个方面影响。只有客观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时,这些环境因素才对人的活动有作用。它才是具有主观意义的因素,才是人的心理环境。故人的心理环境比起人的周围客观现实来要小得多。因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头脑中的环境映象可能截然不同。而正是这种心理中的环境反映,调节着每个人的需要、动机和目标,引导和制约着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9
这个主要自己怎么做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囊括了对人发生影响的一切过去、如今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心理环境。人不能反映生活环境中的全部事物,实际上对人心理发生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只是人整个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中,每个人所受到的影响也并非一致。现实环境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人的心理环境,取决于现实因素本身作用于人的强烈程度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即受人的个性倾向(如注意、兴趣、需要、价值观等)和认知结构两个方面影响。只有客观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时,这些环境因素才对人的活动有作用。它才是具有主观意义的因素,才是人的心理环境。故人的心理环境比起人的周围客观现实来要小得多。因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头脑中的环境映象可能截然不同。而正是这种心理中的环境反映,调节着每个人的需要、动机和目标,引导和制约着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9
大家应该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算自己没有做到,也应该看见其他人做到过,所以对于每大家来说,环境还是很重要的,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不可能不被其他人影响,看到其他人都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玩耍,就算自己没有主动的学习,也会有一些不好意思。
我们的内心就会特别的纠结,既想和其他人一样去努力的去学习,又想一直玩手机,不受影响的几率非常的小,如果我们身边的其他人都在玩手机,我们不可能在学习,因为自己的周围太吵了,不可能学的进去,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和其他人混在一起了,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至少能够改变他们只是行为,把他们之前的计划全部都打乱,不按照正常的顺序继续下去,所以当我们觉得身边的环境质量不好时,一定要即使的找到应对的方法。
最笨的办法是试着改变其他人,这种做法的成功率比较低,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如果周围的环境不适合我们,可以选择躲避,我们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学习,不一定非要在一起,毕竟手和脚都是我们自己的,想去什么地方都可以。
不需要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这种行为是对的,并不是他们口中的懦弱,因为我们主动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并没有逃避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连自己想要的生活得不到,才是真正的懦弱,毕竟在大环境中生活的人比较多,想要改变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困难,不如改变自己简单。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算只有少部分喜欢这种生活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和其他人一样,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会和其他人一样,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长期待在某种环境中,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不可能还是原来的自己,如果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应该待在这个地方,如果只会把我们变得更差,我们就要有所行动了,最好离开这个地方,真的害怕环境会让我们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毕竟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20
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只不过有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不易受环境影响。绝对不受环境影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有人绝对不受环境影响,那么他(她)连说话都学不会。因为同时他(她)也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又不能天生就会说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19
大家应该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算自己没有做到,也应该看见其他人做到过,所以对于每大家来说,环境还是很重要的,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不可能不被其他人影响,看到其他人都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玩耍,就算自己没有主动的学习,也会有一些不好意思。
我们的内心就会特别的纠结,既想和其他人一样去努力的去学习,又想一直玩手机,不受影响的几率非常的小,如果我们身边的其他人都在玩手机,我们不可能在学习,因为自己的周围太吵了,不可能学的进去,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和其他人混在一起了,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至少能够改变他们只是行为,把他们之前的计划全部都打乱,不按照正常的顺序继续下去,所以当我们觉得身边的环境质量不好时,一定要即使的找到应对的方法。
最笨的办法是试着改变其他人,这种做法的成功率比较低,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如果周围的环境不适合我们,可以选择躲避,我们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学习,不一定非要在一起,毕竟手和脚都是我们自己的,想去什么地方都可以。
不需要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这种行为是对的,并不是他们口中的懦弱,因为我们主动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并没有逃避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连自己想要的生活得不到,才是真正的懦弱,毕竟在大环境中生活的人比较多,想要改变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困难,不如改变自己简单。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算只有少部分喜欢这种生活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和其他人一样,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会和其他人一样,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长期待在某种环境中,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不可能还是原来的自己,如果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应该待在这个地方,如果只会把我们变得更差,我们就要有所行动了,最好离开这个地方,真的害怕环境会让我们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毕竟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20
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只不过有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不易受环境影响。绝对不受环境影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有人绝对不受环境影响,那么他(她)连说话都学不会。因为同时他(她)也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又不能天生就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