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美国希望中国代替日本成为亚洲老大"--具体点,我没看明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2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0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或扩张,“四*”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而不是“四*”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集团。
自此战后维持和平体系中的最高决策层就有了中国,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国发生内战,当时的合法*国民*败退到台湾,中国志愿军干涉朝鲜战争,并且援助北朝鲜,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韩国)发动入侵行动,实际就等于公开同战后的联合国体系作战,也就是自己丢掉了合法继承国民*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权利。进入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一直恶化,中国*与美国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中国得以重新继承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同西方的关系,经济出现腾飞,中美军事交往密切,但是1989年的一次震惊世界的大事,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重新敌视和防范中国。
因此美国从二战美国同日本血战太平洋起,美国就一直希望中国替代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这符合美国战略利益,但是中国*后来的意识形态一直是与美国对立,使得美国放弃了这种想法,后来美国又希望中国能够融入西方阵营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但是89年又一次使得美国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看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1
应该是8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的事情吧。那是日本上升势头迅猛,而且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开始挑战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美国希望日本受到一定的牵制甚至是削弱。当时美英主导的“广场协议”就是对日本比较不利的一个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0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或扩张,“四*”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而不是“四*”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集团。
自此战后维持和平体系中的最高决策层就有了中国,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国发生内战,当时的合法*国民*败退到台湾,中国志愿军干涉朝鲜战争,并且援助北朝鲜,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韩国)发动入侵行动,实际就等于公开同战后的联合国体系作战,也就是自己丢掉了合法继承国民*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权利。进入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一直恶化,中国*与美国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中国得以重新继承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同西方的关系,经济出现腾飞,中美军事交往密切,但是1989年的一次震惊世界的大事,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重新敌视和防范中国。
因此美国从二战美国同日本血战太平洋起,美国就一直希望中国替代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这符合美国战略利益,但是中国*后来的意识形态一直是与美国对立,使得美国放弃了这种想法,后来美国又希望中国能够融入西方阵营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但是89年又一次使得美国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看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1
应该是8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的事情吧。那是日本上升势头迅猛,而且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开始挑战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美国希望日本受到一定的牵制甚至是削弱。当时美英主导的“广场协议”就是对日本比较不利的一个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0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或扩张,“四*”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而不是“四*”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集团。
自此战后维持和平体系中的最高决策层就有了中国,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国发生内战,当时的合法*国民*败退到台湾,中国志愿军干涉朝鲜战争,并且援助北朝鲜,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韩国)发动入侵行动,实际就等于公开同战后的联合国体系作战,也就是自己丢掉了合法继承国民*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权利。进入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一直恶化,中国*与美国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中国得以重新继承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同西方的关系,经济出现腾飞,中美军事交往密切,但是1989年的一次震惊世界的大事,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重新敌视和防范中国。
因此美国从二战美国同日本血战太平洋起,美国就一直希望中国替代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这符合美国战略利益,但是中国*后来的意识形态一直是与美国对立,使得美国放弃了这种想法,后来美国又希望中国能够融入西方阵营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但是89年又一次使得美国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看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1
应该是8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的事情吧。那是日本上升势头迅猛,而且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开始挑战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美国希望日本受到一定的牵制甚至是削弱。当时美英主导的“广场协议”就是对日本比较不利的一个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0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或扩张,“四*”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而不是“四*”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集团。
自此战后维持和平体系中的最高决策层就有了中国,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国发生内战,当时的合法*国民*败退到台湾,中国志愿军干涉朝鲜战争,并且援助北朝鲜,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韩国)发动入侵行动,实际就等于公开同战后的联合国体系作战,也就是自己丢掉了合法继承国民*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权利。进入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一直恶化,中国*与美国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中国得以重新继承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同西方的关系,经济出现腾飞,中美军事交往密切,但是1989年的一次震惊世界的大事,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重新敌视和防范中国。
因此美国从二战美国同日本血战太平洋起,美国就一直希望中国替代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这符合美国战略利益,但是中国*后来的意识形态一直是与美国对立,使得美国放弃了这种想法,后来美国又希望中国能够融入西方阵营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但是89年又一次使得美国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看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41
应该是8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的事情吧。那是日本上升势头迅猛,而且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开始挑战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美国希望日本受到一定的牵制甚至是削弱。当时美英主导的“广场协议”就是对日本比较不利的一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