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21:5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55
基本规则:
1、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字数和下*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3、“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4、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对对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55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扩展资料: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56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对联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禁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四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第五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对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56
对对联基本常识和规则如下:
(1)对对联的时候,上下联的字数要求必须相等,而且不能出现重复的字。
(2)而上联的结尾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结尾字必须要求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还需要保持一致。
(4)对联的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可以分说两事。
扩展资料: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而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徒有关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57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禁忌: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语文文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