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3:24
Event A1 (Serving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eNodeB停止异频/异系统测量;类似于UMTS里面的2F事件;
Event A2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eNodeB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类似于UMTS里面的2D事件;
Event A3 (Neighbour becomes offset better than serving):表示同频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质量,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同频切换请求;
Event A4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异频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量,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频切换请求;
Event A5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类似于UMTS里的2B事件;
Event B1 (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系统切换请求;类似于UMTS里的3C事件;
Event B2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类似于UMTS里进行异系统切换的3A事件。
针对各控制信道的不同特性,LTE采取了多种规避同频干扰的机制。概况来讲,TD-LTE上下行广播/控制信道的抗干扰技术可总结为以下3点。
(1)更理想的干扰白噪化(减轻了干扰的程度)
LTE下行控制信道(除同步信道外)的一个重要抗干扰方式是将原始的非随机的数据通过伪随机序列进行比特级加扰,使得传输的数据具有随机性和近似白噪声的频谱特性。其主要原理是:LTE选择Gold序列作为扰码,两个序列只要保证初始值不同,产生的Gold序列就是完全不同的,即使两个小区的同步存在偏差,产生的Gold序列也完全不相同,使得同频邻区的信号能实现较好的白噪化,从而较好地平均了小区间的干扰。采用长度31位的Gold序列进行干扰白化处理,干扰白化效果较理想;不同小区的相同信道采用小区特定交织方式实现小区间干扰随机化。
(2)资源分散、错开(避免干扰的产生)
1)对于(小区内)控制信道细分后的资源块,在时域和频域上应尽量分散到整个系统时频资源内,以避免恒定的相互干扰,获得干扰随机化和白噪化效果。
2)对于(小区间)部分控制信道资源,可在小区间频域错开,避免小区间干扰。
(3)等效码率较低(保证可靠的解调性能)
其设计理念是:控制信道尽可能采用极低的码率发送,保证较高的可靠性;或采用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若信道条件较差,则分配较多资源以降低等效码率。这就从理论上保证了TD-LTE系统广播/控制信道同频组网的可行性,但在工程实施中,还需要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参数,尤其是PCI来保证抗同频干扰技术的有效应用。TD-LTE规模试验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已验证了同频组网能力:同频邻区真实用户在加载情况下,用户的开机附着、连接建立、寻呼、切换成功率均高于98%,掉线率低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