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音乐家3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14: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33
李延年:汉武帝时期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 8 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新声二十八解》是汉乐府中鼓吹乐的代表作。李延年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李延年主持乐府期间,曾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琴曲《嵇氏四弄》,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音乐理论代表作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他的《琴赋》生动地描绘了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并且具有史料价值。
苏袛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宫廷音乐家,琵琶演奏家。西域龟兹国人,先祖为音乐世家,公元586年随突厥木杆可汗女阿史那公主与周武帝和亲入周。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当时中原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祗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曾将其所传“五旦七调”与中原传统调式理论加以对照转译,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祗婆所传授的龟兹乐律“五旦七声”理论,对中原音乐起了重大变革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宫调理论的创立和运用,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为音乐技术上确立了规范,而且对后来宋词,元曲乃至我国戏剧的发展,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苏祗婆作为我国古代宫调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理论还传到了外国,对印度、产险、日本、越南、缅甸等国的音乐、舞蹈也产生了影响。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万宝常最先注意到苏抵婆的这一“七声”之说,在对琵琶的探索中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奉诏制定礼乐,曾以自制"水尺律"为标准调制乐器,并自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声"等乐律理论。
他所制定的这套宫廷乐器对后世的俗乐产生重大影响,他的乐律理论虽然在隋朝并不受重视,但对唐代定律具有先声启迪作用。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精通琵琶、横笛等丝竹乐,尤喜击羯鼓,称之为"八音之领袖"。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他在位期间,对唐代音乐制度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 组织或亲自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还多次提高胡、俗乐地位,下令颁布新曲名,把汉文音译的大量少数民族和外国乐曲名改称颇具道教色彩的汉文曲名,加速了胡、俗乐的融合交流,促进了唐代歌舞音乐的繁荣。
李龟年:唐代乐师,梨园乐人中的佼佼者。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他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和乐谱合集的宝贵资料。正是由于他保存了17首乐谱,因而在音乐史上地位重大。
朱载育:明代乐律学家、历数学家。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是中国乐律学史上的集大成者。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新法密率”的乐律理论,即“十二平均律”。
他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第一次解决乐十二律内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实现了千余年来无数律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发明使中国在明代居于世界律学领域的先导地位,其成果在西方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赞叹。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律吕学理论对世界音乐理论有重大贡献。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了同样的理论。19世纪末,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曾按朱载育发明的这种方法时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朱完全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34
梅兰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34
没有著名得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