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中梁思成先生的夫人设计了什么?3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9:04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女士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参与了设计。
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林徽因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参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是她建筑人生的又一座丰碑。每当林徽因参与设计一个项目,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筑如何表现中国的民族形式。在国徽设计中她*地做到了这一点,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她又进行了一番坚持民族形式的艰苦努力。
1949年9月30日下午,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提案,并通过了纪念碑的碑文。接着,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征求纪念碑设计方案。在收到的近180份方案中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1)认为人民英雄来自广大工农群众,碑应有亲切感,方案采用平铺在地面的方式;(2)以巨型雕像体现英雄形象;(3)用高耸矗立的碑形塔形,体现*先烈高耸云霄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至于艺术形式,有用中国传统形式的,有用欧洲古典形式的,也有“现代”式的。[7]都市计划委员会邀请各方面单位、团体的代表以及在京的一些建筑师、艺术家会同评选。平铺地面的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于是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以碑的形式为主,还是以雕像的形式为主?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致主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应以碑的形式为主,以碑文为中心主题。当时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以雕像为主,天安门前建筑群的和谐可能会被苏联的青铜骑士之类的雕像破坏。[8]中国的现实情况与外国不同,外国的纪念雕塑一般只是纪念一人、一事,而人民英雄纪念碑则是纪念鸦片战争以来跨越百年的无数人和事,这是任何群雕大师无论用具体或抽象的雕塑都难以构思和表达的。如果以文字和书法表达纪念内容的传统方式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既能简单明了地表达这一伟大内容,又符合中国传统民族形式,体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魄。林徽因曾直率地说:“任何雕像或群雕都不可能和*亲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周恩来亲题的碑文相比。”[4](pp.170~171)经过多次讨论,都市计划委员会采用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建议的设计方案,即以碑为主,以碑文为主题。这是林徽因追求民族形式的又一次成功。
1952年5月,参加设计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以下简称碑建会)委员。[8](p.321)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林徽因不仅承担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整个设计小组的实际领导者,对于纪念碑的整体造型、结构都提出了原 则性的意见。当时作为碑建会主要负责人的梁思成工作十分繁忙,经常赴苏联访问,林徽因承担了设计小组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特别是纪念碑小须弥碑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林徽因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在设计风格上,林徽因主张以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唐代风格为蓝本,盛唐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华彩乐章,显示着时代风貌和社会形态。唐代雕塑吸收了南朝文化精致、细腻、华美的优点,又刚柔并济,浑厚中有灵巧,粗犷中有妩媚,豪放中有细腻,凝重中有轻盈。唐代雕塑代表着完满、和谐,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构体系。唐代艺术具有与欧洲文艺复兴类似的人文主义特点,因此能更好地表达人民对英雄的歌颂与怀念。[6](p. 272)
在选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林徽因最初选用木棉花,咨询花卉专家后得知木棉并非中国原产,便放弃这一构想。[6](p. 273)最后选定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做出最完美的图案,林徽因画了数百张不同风格的草图;对笔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描画过几十次、上百次。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须弥碑座采用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设计意见,小须弥碑座四周刻有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图案组成的8个大花环浮雕,同大须弥碑座的8幅近代历史浮雕相互照应,把英雄的乐章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