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04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非常之多,影响也很大,战国时期尤为多,不然也不会叫战国时代。而战国较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就是长平之战,所以长平之战我们不得不说。
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较量。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秦国,赵国损失惨重。所以,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总以为秦国才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但我们从实际发现,秦国并非此战的最大受益者。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国也是受害者。长平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另有其人,那就是韩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最惨的,无疑就是赵国。那么,赵国到底有多惨重?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赵国损失四十多万精兵。长平之战后,赵国几乎无兵可用,国内仅剩老弱病残。
这个数字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秦本纪》中都有明确记载。其中《白起王翦列传》上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震。”
从上可以看出,赵军前后投入和损失四十五万人。当然,有人对这个数字存在异议。专家从长平之战遗址出土的赵军骸骨,也作出了跟《史记》相同的推测,赵军损失与《史记》记录很是接近。
所以说,这个数字的水分不是很大。而此战也成了战国的转折点,此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实际上,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实力并不比秦国差。众所周知,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变法和英明带领下,也走向了军事强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战国四大名将看出来,赵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和李牧都是赵国的,剩下两个是秦国的。由此可见,秦赵两国名将上是势均力敌的。
论实力,赵国不比秦国差,如果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不一定能那么快一统天下。但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让形势急转直下,赵国垮了,之后只能勉强维持。
所以,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最惨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秦国是最大受益者吗?不是。秦国实际上也算受害者。
首先,长平之战,秦军损失并不比赵军好多少,秦国也是惨胜。虽然秦军投入兵力《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原则。白起纵使天纵英才,更兼地形之利,秦军围困四十五万赵军,虽然说不需要十倍于赵军兵力,但至少也有差不多的兵力甚至多一点。
所以说,秦国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记载:“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由此可见,秦国也差不多死了几十万人,这胜利有意义吗?没什么意义。秦国只是惨胜。
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后,秦国没有一鼓作气去剿灭赵国和东方六国。因为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实际上已无力继续作战。
什么说范雎怕白起功高,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之说,恐怕更多的是小说家之言。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秦国与赵国、魏国、楚国爆发了“邯郸之战”。当时秦王想叫白起攻打邯郸,但遭到白起的拒绝。很多人都说白起是不识趣,实际上白起知道,此战必败无疑,因为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损失相当大,国内空虚。
后来战神白起也因为不出战而迁怒于秦昭王,被赐死。
长平之战耗时两三年,大家可以算一笔经济账,两三年的战争,这得多少后勤、财力和物力。
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上党之地,距离秦国有点远,秦国到上党,道路崎岖,光运输就得很长补给线。长平之战后秦国出现了“士民倦,粮食缺”的局面。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长平之战后,上党地区并没有落入到秦国手中,那么,落入谁的手中呢?
韩国。没错,就是韩国。因此,秦赵长平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是韩国。事实上,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韩国。
秦赵长平之战起源于一个叫上党郡(位于今天的山西长治市境内)的地方。请注意,这个地方是韩国的领土。因为秦国的东进,使得上党和韩国本土分离,成了一块孤岛,一个烫手山芋。
韩国国君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谋士建议送给赵国,这样就可以挑起秦赵矛盾,韩国坐收渔利。
随后韩国就把这一大片领地赠送给了赵国,而赵孝成王也无法拒绝这个*,接受了。这下子,秦国很不高兴,因为秦国对上党志在必得。现在韩国把上党无偿地送给了赵国,这让秦国大为恼火,于是秦昭王派大将王龁拿下这块本已到手的肥肉。
而赵国也不甘示弱,也出兵保卫,还派出廉颇的出现。双方大战一场,还陷入到了僵局,双方谁也无法推进。要不是赵国起用赵括,秦国这边偷偷起用战神白起,鬼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
长平之战后,秦国并没有保住上党郡,被韩国重新夺回。邯郸之战,秦军被三国联军击败,兵败如山倒,长平之战得到的很多都丢失了。
《史记·韩世家》上记载: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这说明长平战后,这里被联军夺回后,上党和长平是属于韩国的,十一年后被才被秦国第二次占领。
我们也可以从下面的史料来推断。
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二年,秦蒙骜攻赵,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蒙骜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初置太原郡。显然,赵国曾经收复了上述地区,就是太原郡。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安阳,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请记住此二城原属上党郡。
如果上党在长平之战后落入秦国,那么,为什么还要攻大呢?显然,事实上,长平之战后,韩国很快借着秦军在邯郸之战中的溃败,收复了上党之地。
韩国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啊!一石二鸟。既弄垮了赵国,韩国和赵国本来是属于晋国,当家三家分晋,也使得韩国和赵国之间也有间隙,韩国一直都看不起赵国,利用秦国之手,干掉赵国。
也拖累了秦国,使得秦国的兼并战争推迟多年。所以说秦国兼并六国为何要晚那么多年,与长平之战关系很大。
因此,长平之战的最大受益者,不是秦国,而是韩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04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非常之多,影响也很大,战国时期尤为多,不然也不会叫战国时代。而战国较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就是长平之战,所以长平之战我们不得不说。
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较量。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秦国,赵国损失惨重。所以,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总以为秦国才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但我们从实际发现,秦国并非此战的最大受益者。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国也是受害者。长平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另有其人,那就是韩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最惨的,无疑就是赵国。那么,赵国到底有多惨重?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赵国损失四十多万精兵。长平之战后,赵国几乎无兵可用,国内仅剩老弱病残。
这个数字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秦本纪》中都有明确记载。其中《白起王翦列传》上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震。”
从上可以看出,赵军前后投入和损失四十五万人。当然,有人对这个数字存在异议。专家从长平之战遗址出土的赵军骸骨,也作出了跟《史记》相同的推测,赵军损失与《史记》记录很是接近。
所以说,这个数字的水分不是很大。而此战也成了战国的转折点,此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实际上,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实力并不比秦国差。众所周知,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变法和英明带领下,也走向了军事强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战国四大名将看出来,赵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和李牧都是赵国的,剩下两个是秦国的。由此可见,秦赵两国名将上是势均力敌的。
论实力,赵国不比秦国差,如果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不一定能那么快一统天下。但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让形势急转直下,赵国垮了,之后只能勉强维持。
所以,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最惨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秦国是最大受益者吗?不是。秦国实际上也算受害者。
首先,长平之战,秦军损失并不比赵军好多少,秦国也是惨胜。虽然秦军投入兵力《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原则。白起纵使天纵英才,更兼地形之利,秦军围困四十五万赵军,虽然说不需要十倍于赵军兵力,但至少也有差不多的兵力甚至多一点。
所以说,秦国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记载:“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由此可见,秦国也差不多死了几十万人,这胜利有意义吗?没什么意义。秦国只是惨胜。
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后,秦国没有一鼓作气去剿灭赵国和东方六国。因为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实际上已无力继续作战。
什么说范雎怕白起功高,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之说,恐怕更多的是小说家之言。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秦国与赵国、魏国、楚国爆发了“邯郸之战”。当时秦王想叫白起攻打邯郸,但遭到白起的拒绝。很多人都说白起是不识趣,实际上白起知道,此战必败无疑,因为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损失相当大,国内空虚。
后来战神白起也因为不出战而迁怒于秦昭王,被赐死。
长平之战耗时两三年,大家可以算一笔经济账,两三年的战争,这得多少后勤、财力和物力。
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上党之地,距离秦国有点远,秦国到上党,道路崎岖,光运输就得很长补给线。长平之战后秦国出现了“士民倦,粮食缺”的局面。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长平之战后,上党地区并没有落入到秦国手中,那么,落入谁的手中呢?
韩国。没错,就是韩国。因此,秦赵长平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是韩国。事实上,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韩国。
秦赵长平之战起源于一个叫上党郡(位于今天的山西长治市境内)的地方。请注意,这个地方是韩国的领土。因为秦国的东进,使得上党和韩国本土分离,成了一块孤岛,一个烫手山芋。
韩国国君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谋士建议送给赵国,这样就可以挑起秦赵矛盾,韩国坐收渔利。
随后韩国就把这一大片领地赠送给了赵国,而赵孝成王也无法拒绝这个*,接受了。这下子,秦国很不高兴,因为秦国对上党志在必得。现在韩国把上党无偿地送给了赵国,这让秦国大为恼火,于是秦昭王派大将王龁拿下这块本已到手的肥肉。
而赵国也不甘示弱,也出兵保卫,还派出廉颇的出现。双方大战一场,还陷入到了僵局,双方谁也无法推进。要不是赵国起用赵括,秦国这边偷偷起用战神白起,鬼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
长平之战后,秦国并没有保住上党郡,被韩国重新夺回。邯郸之战,秦军被三国联军击败,兵败如山倒,长平之战得到的很多都丢失了。
《史记·韩世家》上记载: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这说明长平战后,这里被联军夺回后,上党和长平是属于韩国的,十一年后被才被秦国第二次占领。
我们也可以从下面的史料来推断。
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二年,秦蒙骜攻赵,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蒙骜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初置太原郡。显然,赵国曾经收复了上述地区,就是太原郡。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安阳,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请记住此二城原属上党郡。
如果上党在长平之战后落入秦国,那么,为什么还要攻大呢?显然,事实上,长平之战后,韩国很快借着秦军在邯郸之战中的溃败,收复了上党之地。
韩国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啊!一石二鸟。既弄垮了赵国,韩国和赵国本来是属于晋国,当家三家分晋,也使得韩国和赵国之间也有间隙,韩国一直都看不起赵国,利用秦国之手,干掉赵国。
也拖累了秦国,使得秦国的兼并战争推迟多年。所以说秦国兼并六国为何要晚那么多年,与长平之战关系很大。
因此,长平之战的最大受益者,不是秦国,而是韩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04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非常之多,影响也很大,战国时期尤为多,不然也不会叫战国时代。而战国较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就是长平之战,所以长平之战我们不得不说。
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较量。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秦国,赵国损失惨重。所以,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总以为秦国才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但我们从实际发现,秦国并非此战的最大受益者。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国也是受害者。长平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另有其人,那就是韩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最惨的,无疑就是赵国。那么,赵国到底有多惨重?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赵国损失四十多万精兵。长平之战后,赵国几乎无兵可用,国内仅剩老弱病残。
这个数字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秦本纪》中都有明确记载。其中《白起王翦列传》上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震。”
从上可以看出,赵军前后投入和损失四十五万人。当然,有人对这个数字存在异议。专家从长平之战遗址出土的赵军骸骨,也作出了跟《史记》相同的推测,赵军损失与《史记》记录很是接近。
所以说,这个数字的水分不是很大。而此战也成了战国的转折点,此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实际上,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实力并不比秦国差。众所周知,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变法和英明带领下,也走向了军事强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战国四大名将看出来,赵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和李牧都是赵国的,剩下两个是秦国的。由此可见,秦赵两国名将上是势均力敌的。
论实力,赵国不比秦国差,如果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不一定能那么快一统天下。但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让形势急转直下,赵国垮了,之后只能勉强维持。
所以,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最惨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秦国是最大受益者吗?不是。秦国实际上也算受害者。
首先,长平之战,秦军损失并不比赵军好多少,秦国也是惨胜。虽然秦军投入兵力《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原则。白起纵使天纵英才,更兼地形之利,秦军围困四十五万赵军,虽然说不需要十倍于赵军兵力,但至少也有差不多的兵力甚至多一点。
所以说,秦国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记载:“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由此可见,秦国也差不多死了几十万人,这胜利有意义吗?没什么意义。秦国只是惨胜。
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后,秦国没有一鼓作气去剿灭赵国和东方六国。因为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实际上已无力继续作战。
什么说范雎怕白起功高,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之说,恐怕更多的是小说家之言。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秦国与赵国、魏国、楚国爆发了“邯郸之战”。当时秦王想叫白起攻打邯郸,但遭到白起的拒绝。很多人都说白起是不识趣,实际上白起知道,此战必败无疑,因为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损失相当大,国内空虚。
后来战神白起也因为不出战而迁怒于秦昭王,被赐死。
长平之战耗时两三年,大家可以算一笔经济账,两三年的战争,这得多少后勤、财力和物力。
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上党之地,距离秦国有点远,秦国到上党,道路崎岖,光运输就得很长补给线。长平之战后秦国出现了“士民倦,粮食缺”的局面。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长平之战后,上党地区并没有落入到秦国手中,那么,落入谁的手中呢?
韩国。没错,就是韩国。因此,秦赵长平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是韩国。事实上,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韩国。
秦赵长平之战起源于一个叫上党郡(位于今天的山西长治市境内)的地方。请注意,这个地方是韩国的领土。因为秦国的东进,使得上党和韩国本土分离,成了一块孤岛,一个烫手山芋。
韩国国君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谋士建议送给赵国,这样就可以挑起秦赵矛盾,韩国坐收渔利。
随后韩国就把这一大片领地赠送给了赵国,而赵孝成王也无法拒绝这个*,接受了。这下子,秦国很不高兴,因为秦国对上党志在必得。现在韩国把上党无偿地送给了赵国,这让秦国大为恼火,于是秦昭王派大将王龁拿下这块本已到手的肥肉。
而赵国也不甘示弱,也出兵保卫,还派出廉颇的出现。双方大战一场,还陷入到了僵局,双方谁也无法推进。要不是赵国起用赵括,秦国这边偷偷起用战神白起,鬼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
长平之战后,秦国并没有保住上党郡,被韩国重新夺回。邯郸之战,秦军被三国联军击败,兵败如山倒,长平之战得到的很多都丢失了。
《史记·韩世家》上记载: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这说明长平战后,这里被联军夺回后,上党和长平是属于韩国的,十一年后被才被秦国第二次占领。
我们也可以从下面的史料来推断。
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二年,秦蒙骜攻赵,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蒙骜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初置太原郡。显然,赵国曾经收复了上述地区,就是太原郡。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安阳,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请记住此二城原属上党郡。
如果上党在长平之战后落入秦国,那么,为什么还要攻大呢?显然,事实上,长平之战后,韩国很快借着秦军在邯郸之战中的溃败,收复了上党之地。
韩国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啊!一石二鸟。既弄垮了赵国,韩国和赵国本来是属于晋国,当家三家分晋,也使得韩国和赵国之间也有间隙,韩国一直都看不起赵国,利用秦国之手,干掉赵国。
也拖累了秦国,使得秦国的兼并战争推迟多年。所以说秦国兼并六国为何要晚那么多年,与长平之战关系很大。
因此,长平之战的最大受益者,不是秦国,而是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