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摄像机的磁带转换成影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1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1
楼主说的需要用胶磁互转技术来完成,电影频道放的电影都是这样弄的。
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1956年)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出现了影片、录像磁带及光盘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但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共主要原因是:(1)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其节目资源十分丰富;(2)电影片图像质量(如清晰度,曝光宽容度等)优于电视;(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便于国际交流。目前,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此外,70年代以来,随着磁带录像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供家庭使用也已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 电视电影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放映机——摄像机组型:其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放映机内间歇运行的影片。影片图像由固定光源照明,摄像机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将彩色影片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使其在三个独立的摄像器件(如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的光敏层上成像。利用摄像器件的像素存贮与扫描功能产生视频电信号。
(2)飞点扫描型:其原理是,从飞点扫描管(一种单抢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瞬时即逝的光点形成的光栅,对连续匀速运行的影片进行扫描;透过影片的光束被分光器件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后,分别由三支光电倍增管接收,产生视频电信号。近年来,为了配合高清晰电视胶转磁的发展,出现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光点的运动来扫描影片,其光电转换元件仍为光电倍增管。
(3)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型:其原理是,由固定光源照明连续匀速运行的透过影片图像的光由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由三个与影片运行方向相垂直的CCD线阵(通常由1024个沿直线排列的光敏传感元件组成)所接收。利用CCD线阵的连续采样功能(相当水平扫描)和胶片的连续运行(相当垂直扫描)产生视频电信号。
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它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最早的电视——电影图像转换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直接拍摄电视监视器屏幕。磁带录像机问世后,磁转胶技术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将录像带节目转成电影片,可在广大电影放映网中传播,从而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电影片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避免了由于电视制式或录像格式不致而给节目交换带来的困难。
胶片图像记录器一般包括影像显示生成、摄影曝光、输片和视频信号处理等几个基本部分。其中影像显示生成部分是胶片图像记录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视频图像在此形成,曝光的能量由此产生,转换后胶片图像的清晰度、影调与色调等主要质量指标与这部分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按照影像显示生成方式的不同,胶片图像记录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屏幕录像型:将视频图像显示在显像管上,用摄影机对准显像管屏幕拍摄。对于黑白影像,只要拍摄高质量的黑白监视器即可。对于彩色影像,常采用以下方法:在三个独立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上分别显示出电视图像的红、绿、蓝基色影像,然后利用光学器件(二向色镜)将三个光束混合为一束,并由摄影机将混合后的彩色图像记录在电影胶片上。
(2)电子束录像型:在真空中,使三条独立的黑白胶片在扫描电子束作用下依次直接曝光,电子束的强度每次由一种单*信号调制,因此可在胶片上每次获得一种单*图像的潜影,胶片经显影后即成为红、绿、蓝图像的分色黑白片。然后利用三条分色片印制成彩色翻底片,并用此翻底片印制彩色拷贝。
(3)激光录像型:其原理是用红、绿、蓝视频信号分别调制红、绿、蓝三束激,用光学方法将经过调制的三色激光速合为一束,再通过旋转多面镜等光学机械装置使该束激光所形成的微小光点在胶片上扫描,形成胶片图像潜影。
90年代以来,用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图像的制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都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上述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而上述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由此可见,胶磁互转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1
楼主说的需要用胶磁互转技术来完成,电影频道放的电影都是这样弄的。
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1956年)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出现了影片、录像磁带及光盘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但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共主要原因是:(1)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其节目资源十分丰富;(2)电影片图像质量(如清晰度,曝光宽容度等)优于电视;(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便于国际交流。目前,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此外,70年代以来,随着磁带录像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供家庭使用也已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 电视电影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放映机——摄像机组型:其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放映机内间歇运行的影片。影片图像由固定光源照明,摄像机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将彩色影片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使其在三个独立的摄像器件(如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的光敏层上成像。利用摄像器件的像素存贮与扫描功能产生视频电信号。
(2)飞点扫描型:其原理是,从飞点扫描管(一种单抢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瞬时即逝的光点形成的光栅,对连续匀速运行的影片进行扫描;透过影片的光束被分光器件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后,分别由三支光电倍增管接收,产生视频电信号。近年来,为了配合高清晰电视胶转磁的发展,出现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光点的运动来扫描影片,其光电转换元件仍为光电倍增管。
(3)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型:其原理是,由固定光源照明连续匀速运行的透过影片图像的光由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由三个与影片运行方向相垂直的CCD线阵(通常由1024个沿直线排列的光敏传感元件组成)所接收。利用CCD线阵的连续采样功能(相当水平扫描)和胶片的连续运行(相当垂直扫描)产生视频电信号。
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它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最早的电视——电影图像转换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直接拍摄电视监视器屏幕。磁带录像机问世后,磁转胶技术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将录像带节目转成电影片,可在广大电影放映网中传播,从而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电影片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避免了由于电视制式或录像格式不致而给节目交换带来的困难。
胶片图像记录器一般包括影像显示生成、摄影曝光、输片和视频信号处理等几个基本部分。其中影像显示生成部分是胶片图像记录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视频图像在此形成,曝光的能量由此产生,转换后胶片图像的清晰度、影调与色调等主要质量指标与这部分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按照影像显示生成方式的不同,胶片图像记录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屏幕录像型:将视频图像显示在显像管上,用摄影机对准显像管屏幕拍摄。对于黑白影像,只要拍摄高质量的黑白监视器即可。对于彩色影像,常采用以下方法:在三个独立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上分别显示出电视图像的红、绿、蓝基色影像,然后利用光学器件(二向色镜)将三个光束混合为一束,并由摄影机将混合后的彩色图像记录在电影胶片上。
(2)电子束录像型:在真空中,使三条独立的黑白胶片在扫描电子束作用下依次直接曝光,电子束的强度每次由一种单*信号调制,因此可在胶片上每次获得一种单*图像的潜影,胶片经显影后即成为红、绿、蓝图像的分色黑白片。然后利用三条分色片印制成彩色翻底片,并用此翻底片印制彩色拷贝。
(3)激光录像型:其原理是用红、绿、蓝视频信号分别调制红、绿、蓝三束激,用光学方法将经过调制的三色激光速合为一束,再通过旋转多面镜等光学机械装置使该束激光所形成的微小光点在胶片上扫描,形成胶片图像潜影。
90年代以来,用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图像的制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都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上述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而上述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由此可见,胶磁互转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这需要视频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1394口,则需要电脑中也要有1394口(或买一个1394卡,100元),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EDIUS、VEGAS、PREMIERE等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USB口,则用摄像机自带的采集软件,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联进行采集。
如果你是老式的模拟机,则需要带模拟口(AV口)的视频采集卡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1
楼主说的需要用胶磁互转技术来完成,电影频道放的电影都是这样弄的。
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1956年)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出现了影片、录像磁带及光盘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但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共主要原因是:(1)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其节目资源十分丰富;(2)电影片图像质量(如清晰度,曝光宽容度等)优于电视;(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便于国际交流。目前,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此外,70年代以来,随着磁带录像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供家庭使用也已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 电视电影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放映机——摄像机组型:其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放映机内间歇运行的影片。影片图像由固定光源照明,摄像机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将彩色影片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使其在三个独立的摄像器件(如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的光敏层上成像。利用摄像器件的像素存贮与扫描功能产生视频电信号。
(2)飞点扫描型:其原理是,从飞点扫描管(一种单抢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瞬时即逝的光点形成的光栅,对连续匀速运行的影片进行扫描;透过影片的光束被分光器件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后,分别由三支光电倍增管接收,产生视频电信号。近年来,为了配合高清晰电视胶转磁的发展,出现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光点的运动来扫描影片,其光电转换元件仍为光电倍增管。
(3)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型:其原理是,由固定光源照明连续匀速运行的透过影片图像的光由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由三个与影片运行方向相垂直的CCD线阵(通常由1024个沿直线排列的光敏传感元件组成)所接收。利用CCD线阵的连续采样功能(相当水平扫描)和胶片的连续运行(相当垂直扫描)产生视频电信号。
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它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最早的电视——电影图像转换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直接拍摄电视监视器屏幕。磁带录像机问世后,磁转胶技术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将录像带节目转成电影片,可在广大电影放映网中传播,从而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电影片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避免了由于电视制式或录像格式不致而给节目交换带来的困难。
胶片图像记录器一般包括影像显示生成、摄影曝光、输片和视频信号处理等几个基本部分。其中影像显示生成部分是胶片图像记录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视频图像在此形成,曝光的能量由此产生,转换后胶片图像的清晰度、影调与色调等主要质量指标与这部分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按照影像显示生成方式的不同,胶片图像记录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屏幕录像型:将视频图像显示在显像管上,用摄影机对准显像管屏幕拍摄。对于黑白影像,只要拍摄高质量的黑白监视器即可。对于彩色影像,常采用以下方法:在三个独立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上分别显示出电视图像的红、绿、蓝基色影像,然后利用光学器件(二向色镜)将三个光束混合为一束,并由摄影机将混合后的彩色图像记录在电影胶片上。
(2)电子束录像型:在真空中,使三条独立的黑白胶片在扫描电子束作用下依次直接曝光,电子束的强度每次由一种单*信号调制,因此可在胶片上每次获得一种单*图像的潜影,胶片经显影后即成为红、绿、蓝图像的分色黑白片。然后利用三条分色片印制成彩色翻底片,并用此翻底片印制彩色拷贝。
(3)激光录像型:其原理是用红、绿、蓝视频信号分别调制红、绿、蓝三束激,用光学方法将经过调制的三色激光速合为一束,再通过旋转多面镜等光学机械装置使该束激光所形成的微小光点在胶片上扫描,形成胶片图像潜影。
90年代以来,用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图像的制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都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上述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而上述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由此可见,胶磁互转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这需要视频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1394口,则需要电脑中也要有1394口(或买一个1394卡,100元),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EDIUS、VEGAS、PREMIERE等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USB口,则用摄像机自带的采集软件,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联进行采集。
如果你是老式的模拟机,则需要带模拟口(AV口)的视频采集卡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这需要视频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1394口,则需要电脑中也要有1394口(或买一个1394卡,100元),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EDIUS、VEGAS、PREMIERE等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USB口,则用摄像机自带的采集软件,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联进行采集。
如果你是老式的模拟机,则需要带模拟口(AV口)的视频采集卡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1
楼主说的需要用胶磁互转技术来完成,电影频道放的电影都是这样弄的。
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1956年)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出现了影片、录像磁带及光盘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但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共主要原因是:(1)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其节目资源十分丰富;(2)电影片图像质量(如清晰度,曝光宽容度等)优于电视;(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便于国际交流。目前,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此外,70年代以来,随着磁带录像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供家庭使用也已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 电视电影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放映机——摄像机组型:其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放映机内间歇运行的影片。影片图像由固定光源照明,摄像机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将彩色影片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使其在三个独立的摄像器件(如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的光敏层上成像。利用摄像器件的像素存贮与扫描功能产生视频电信号。
(2)飞点扫描型:其原理是,从飞点扫描管(一种单抢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瞬时即逝的光点形成的光栅,对连续匀速运行的影片进行扫描;透过影片的光束被分光器件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后,分别由三支光电倍增管接收,产生视频电信号。近年来,为了配合高清晰电视胶转磁的发展,出现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光点的运动来扫描影片,其光电转换元件仍为光电倍增管。
(3)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型:其原理是,由固定光源照明连续匀速运行的透过影片图像的光由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由三个与影片运行方向相垂直的CCD线阵(通常由1024个沿直线排列的光敏传感元件组成)所接收。利用CCD线阵的连续采样功能(相当水平扫描)和胶片的连续运行(相当垂直扫描)产生视频电信号。
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它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最早的电视——电影图像转换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直接拍摄电视监视器屏幕。磁带录像机问世后,磁转胶技术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将录像带节目转成电影片,可在广大电影放映网中传播,从而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电影片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避免了由于电视制式或录像格式不致而给节目交换带来的困难。
胶片图像记录器一般包括影像显示生成、摄影曝光、输片和视频信号处理等几个基本部分。其中影像显示生成部分是胶片图像记录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视频图像在此形成,曝光的能量由此产生,转换后胶片图像的清晰度、影调与色调等主要质量指标与这部分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按照影像显示生成方式的不同,胶片图像记录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屏幕录像型:将视频图像显示在显像管上,用摄影机对准显像管屏幕拍摄。对于黑白影像,只要拍摄高质量的黑白监视器即可。对于彩色影像,常采用以下方法:在三个独立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上分别显示出电视图像的红、绿、蓝基色影像,然后利用光学器件(二向色镜)将三个光束混合为一束,并由摄影机将混合后的彩色图像记录在电影胶片上。
(2)电子束录像型:在真空中,使三条独立的黑白胶片在扫描电子束作用下依次直接曝光,电子束的强度每次由一种单*信号调制,因此可在胶片上每次获得一种单*图像的潜影,胶片经显影后即成为红、绿、蓝图像的分色黑白片。然后利用三条分色片印制成彩色翻底片,并用此翻底片印制彩色拷贝。
(3)激光录像型:其原理是用红、绿、蓝视频信号分别调制红、绿、蓝三束激,用光学方法将经过调制的三色激光速合为一束,再通过旋转多面镜等光学机械装置使该束激光所形成的微小光点在胶片上扫描,形成胶片图像潜影。
90年代以来,用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图像的制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都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上述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而上述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由此可见,胶磁互转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简单点说,如果是用DV拍摄的磁带,用摄像机连接到电脑上,可以用USB,也可以用1394采集,后者信号质量更高。
如果是老式的模拟大带,需要用专门的采集卡进行采集,之后用电脑制成光盘。
或者可以用光盘录像机,直接刻录成光盘,什么设备都不用,准备好连线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简单点说,如果是用DV拍摄的磁带,用摄像机连接到电脑上,可以用USB,也可以用1394采集,后者信号质量更高。
如果是老式的模拟大带,需要用专门的采集卡进行采集,之后用电脑制成光盘。
或者可以用光盘录像机,直接刻录成光盘,什么设备都不用,准备好连线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简单点说,如果是用DV拍摄的磁带,用摄像机连接到电脑上,可以用USB,也可以用1394采集,后者信号质量更高。
如果是老式的模拟大带,需要用专门的采集卡进行采集,之后用电脑制成光盘。
或者可以用光盘录像机,直接刻录成光盘,什么设备都不用,准备好连线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这需要视频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1394口,则需要电脑中也要有1394口(或买一个1394卡,100元),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EDIUS、VEGAS、PREMIERE等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USB口,则用摄像机自带的采集软件,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联进行采集。
如果你是老式的模拟机,则需要带模拟口(AV口)的视频采集卡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简单点说,如果是用DV拍摄的磁带,用摄像机连接到电脑上,可以用USB,也可以用1394采集,后者信号质量更高。
如果是老式的模拟大带,需要用专门的采集卡进行采集,之后用电脑制成光盘。
或者可以用光盘录像机,直接刻录成光盘,什么设备都不用,准备好连线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1
楼主说的需要用胶磁互转技术来完成,电影频道放的电影都是这样弄的。
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1956年)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出现了影片、录像磁带及光盘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但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共主要原因是:(1)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其节目资源十分丰富;(2)电影片图像质量(如清晰度,曝光宽容度等)优于电视;(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便于国际交流。目前,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此外,70年代以来,随着磁带录像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供家庭使用也已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 电视电影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放映机——摄像机组型:其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放映机内间歇运行的影片。影片图像由固定光源照明,摄像机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将彩色影片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使其在三个独立的摄像器件(如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的光敏层上成像。利用摄像器件的像素存贮与扫描功能产生视频电信号。
(2)飞点扫描型:其原理是,从飞点扫描管(一种单抢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瞬时即逝的光点形成的光栅,对连续匀速运行的影片进行扫描;透过影片的光束被分光器件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后,分别由三支光电倍增管接收,产生视频电信号。近年来,为了配合高清晰电视胶转磁的发展,出现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光点的运动来扫描影片,其光电转换元件仍为光电倍增管。
(3)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型:其原理是,由固定光源照明连续匀速运行的透过影片图像的光由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由三个与影片运行方向相垂直的CCD线阵(通常由1024个沿直线排列的光敏传感元件组成)所接收。利用CCD线阵的连续采样功能(相当水平扫描)和胶片的连续运行(相当垂直扫描)产生视频电信号。
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它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最早的电视——电影图像转换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直接拍摄电视监视器屏幕。磁带录像机问世后,磁转胶技术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将录像带节目转成电影片,可在广大电影放映网中传播,从而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电影片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避免了由于电视制式或录像格式不致而给节目交换带来的困难。
胶片图像记录器一般包括影像显示生成、摄影曝光、输片和视频信号处理等几个基本部分。其中影像显示生成部分是胶片图像记录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视频图像在此形成,曝光的能量由此产生,转换后胶片图像的清晰度、影调与色调等主要质量指标与这部分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按照影像显示生成方式的不同,胶片图像记录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屏幕录像型:将视频图像显示在显像管上,用摄影机对准显像管屏幕拍摄。对于黑白影像,只要拍摄高质量的黑白监视器即可。对于彩色影像,常采用以下方法:在三个独立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上分别显示出电视图像的红、绿、蓝基色影像,然后利用光学器件(二向色镜)将三个光束混合为一束,并由摄影机将混合后的彩色图像记录在电影胶片上。
(2)电子束录像型:在真空中,使三条独立的黑白胶片在扫描电子束作用下依次直接曝光,电子束的强度每次由一种单*信号调制,因此可在胶片上每次获得一种单*图像的潜影,胶片经显影后即成为红、绿、蓝图像的分色黑白片。然后利用三条分色片印制成彩色翻底片,并用此翻底片印制彩色拷贝。
(3)激光录像型:其原理是用红、绿、蓝视频信号分别调制红、绿、蓝三束激,用光学方法将经过调制的三色激光速合为一束,再通过旋转多面镜等光学机械装置使该束激光所形成的微小光点在胶片上扫描,形成胶片图像潜影。
90年代以来,用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图像的制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都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上述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而上述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由此可见,胶磁互转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这需要视频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1394口,则需要电脑中也要有1394口(或买一个1394卡,100元),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EDIUS、VEGAS、PREMIERE等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USB口,则用摄像机自带的采集软件,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联进行采集。
如果你是老式的模拟机,则需要带模拟口(AV口)的视频采集卡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简单点说,如果是用DV拍摄的磁带,用摄像机连接到电脑上,可以用USB,也可以用1394采集,后者信号质量更高。
如果是老式的模拟大带,需要用专门的采集卡进行采集,之后用电脑制成光盘。
或者可以用光盘录像机,直接刻录成光盘,什么设备都不用,准备好连线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1
楼主说的需要用胶磁互转技术来完成,电影频道放的电影都是这样弄的。
胶转磁技术是将胶片图像转换为录像磁带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1956年)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出现了影片、录像磁带及光盘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但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共主要原因是:(1)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其节目资源十分丰富;(2)电影片图像质量(如清晰度,曝光宽容度等)优于电视;(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便于国际交流。目前,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此外,70年代以来,随着磁带录像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供家庭使用也已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 电视电影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放映机——摄像机组型:其原理是用摄像机拍摄放映机内间歇运行的影片。影片图像由固定光源照明,摄像机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将彩色影片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使其在三个独立的摄像器件(如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的光敏层上成像。利用摄像器件的像素存贮与扫描功能产生视频电信号。
(2)飞点扫描型:其原理是,从飞点扫描管(一种单抢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瞬时即逝的光点形成的光栅,对连续匀速运行的影片进行扫描;透过影片的光束被分光器件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后,分别由三支光电倍增管接收,产生视频电信号。近年来,为了配合高清晰电视胶转磁的发展,出现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激光光点的运动来扫描影片,其光电转换元件仍为光电倍增管。
(3)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型:其原理是,由固定光源照明连续匀速运行的透过影片图像的光由光学系统(物镜及分光器件)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光并由三个与影片运行方向相垂直的CCD线阵(通常由1024个沿直线排列的光敏传感元件组成)所接收。利用CCD线阵的连续采样功能(相当水平扫描)和胶片的连续运行(相当垂直扫描)产生视频电信号。
磁转胶技术是将录像磁带转换为胶片图像技术的简称,其内容包括:(1)利用磁带录像机将录像磁迹转换为视频电信号;(2)利用胶片图像记录器将视频电信号转换为光(或其它能使胶片感光的射线)信号并使胶片感光。
最早的电视——电影图像转换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直接拍摄电视监视器屏幕。磁带录像机问世后,磁转胶技术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将录像带节目转成电影片,可在广大电影放映网中传播,从而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电影片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避免了由于电视制式或录像格式不致而给节目交换带来的困难。
胶片图像记录器一般包括影像显示生成、摄影曝光、输片和视频信号处理等几个基本部分。其中影像显示生成部分是胶片图像记录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视频图像在此形成,曝光的能量由此产生,转换后胶片图像的清晰度、影调与色调等主要质量指标与这部分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按照影像显示生成方式的不同,胶片图像记录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屏幕录像型:将视频图像显示在显像管上,用摄影机对准显像管屏幕拍摄。对于黑白影像,只要拍摄高质量的黑白监视器即可。对于彩色影像,常采用以下方法:在三个独立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上分别显示出电视图像的红、绿、蓝基色影像,然后利用光学器件(二向色镜)将三个光束混合为一束,并由摄影机将混合后的彩色图像记录在电影胶片上。
(2)电子束录像型:在真空中,使三条独立的黑白胶片在扫描电子束作用下依次直接曝光,电子束的强度每次由一种单*信号调制,因此可在胶片上每次获得一种单*图像的潜影,胶片经显影后即成为红、绿、蓝图像的分色黑白片。然后利用三条分色片印制成彩色翻底片,并用此翻底片印制彩色拷贝。
(3)激光录像型:其原理是用红、绿、蓝视频信号分别调制红、绿、蓝三束激,用光学方法将经过调制的三色激光速合为一束,再通过旋转多面镜等光学机械装置使该束激光所形成的微小光点在胶片上扫描,形成胶片图像潜影。
90年代以来,用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图像的制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都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上述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而上述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由此可见,胶磁互转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这需要视频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1394口,则需要电脑中也要有1394口(或买一个1394卡,100元),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EDIUS、VEGAS、PREMIERE等采集。
如果摄像机是USB口,则用摄像机自带的采集软件,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联进行采集。
如果你是老式的模拟机,则需要带模拟口(AV口)的视频采集卡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2
简单点说,如果是用DV拍摄的磁带,用摄像机连接到电脑上,可以用USB,也可以用1394采集,后者信号质量更高。
如果是老式的模拟大带,需要用专门的采集卡进行采集,之后用电脑制成光盘。
或者可以用光盘录像机,直接刻录成光盘,什么设备都不用,准备好连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