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前苏联电影,二战时期苏联女子高炮部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1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的高射机*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前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面也有,大概放映到90分钟时,1077高射炮团女兵们对德国法西斯先对空作战紧接着对坦克平射作战,战斗很惨烈。中校团长以命令的方式赶走了幸存的仍然坚持战斗的两个女兵,为的是保护未来的母亲,其他女兵全部战死牺牲。高射炮不是85就是100的,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的小口径高射炮确切的说好像应该是4联14.5MM高射机*才对不同,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黎明电影里面好像是高射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3

这里黎明静悄悄
http://ke.baidu.com/view/204200.htm?fr=ala0_1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的高射机*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前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面也有,大概放映到90分钟时,1077高射炮团女兵们对德国法西斯先对空作战紧接着对坦克平射作战,战斗很惨烈。中校团长以命令的方式赶走了幸存的仍然坚持战斗的两个女兵,为的是保护未来的母亲,其他女兵全部战死牺牲。高射炮不是85就是100的,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的小口径高射炮确切的说好像应该是4联14.5MM高射机*才对不同,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黎明电影里面好像是高射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的高射机*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的高射机*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3

这里黎明静悄悄
http://ke.baidu.com/view/204200.htm?fr=ala0_1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前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面也有,大概放映到90分钟时,1077高射炮团女兵们对德国法西斯先对空作战紧接着对坦克平射作战,战斗很惨烈。中校团长以命令的方式赶走了幸存的仍然坚持战斗的两个女兵,为的是保护未来的母亲,其他女兵全部战死牺牲。高射炮不是85就是100的,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的小口径高射炮确切的说好像应该是4联14.5MM高射机*才对不同,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黎明电影里面好像是高射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前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面也有,大概放映到90分钟时,1077高射炮团女兵们对德国法西斯先对空作战紧接着对坦克平射作战,战斗很惨烈。中校团长以命令的方式赶走了幸存的仍然坚持战斗的两个女兵,为的是保护未来的母亲,其他女兵全部战死牺牲。高射炮不是85就是100的,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的小口径高射炮确切的说好像应该是4联14.5MM高射机*才对不同,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黎明电影里面好像是高射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3

这里黎明静悄悄
http://ke.baidu.com/view/204200.htm?fr=ala0_1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3

这里黎明静悄悄
http://ke.baidu.com/view/204200.htm?fr=ala0_1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的高射机*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前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面也有,大概放映到90分钟时,1077高射炮团女兵们对德国法西斯先对空作战紧接着对坦克平射作战,战斗很惨烈。中校团长以命令的方式赶走了幸存的仍然坚持战斗的两个女兵,为的是保护未来的母亲,其他女兵全部战死牺牲。高射炮不是85就是100的,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的小口径高射炮确切的说好像应该是4联14.5MM高射机*才对不同,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黎明电影里面好像是高射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的高射机*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瑞安市塘下航达汽车电器配件厂怎么样? 意尔康公司总部地址在哪里 I only wish to face the sea, with spring blossoms是什么意思 征信五级分类是什么?被纳入黑名单有什么影响? 你好,如果诈骗分子利用你隐私视频和盗取你的通讯录好友威胁你要钱的话... ...对方有我的私密照片还有通讯录,要求我给他五千,要不然就发我家人,我... ...现在已经一个月没有性生活了。但是她平时对我很好 是怎么了?_百度... 女人半年没有性生活正常吗 谁能用英语给我写一段游戏里面的征婚启事? 征婚启事用英文怎么说? 求一部电影 好像是一个老头杀手和他的徒弟 美国电影一个人找一个老头报仇,老头年轻时当兵差点杀了他,他们两在树林里用弓比试 微信里两个老头的野战实拍是不是真的 微信哪个小程序可以和华晨宇说话? 红枣黄芪枸杞茶什么时间喝好些 求韩剧王在相爱百度云资源 福利彩票31个号码的复式购买费用怎么计算? 你好 双色球买3拖11 胆中两个 拖中三个 蓝球中了 我能中多少钱 急急急 一部讲妻子和隔壁一个房客隔着墙上一个窟窿*的小说 叫什么名字?哪里有? 没有注册资金能注册一个公司吗? 新公司法中注册公司哪些还需要注册资金 3d4码复式多少钱 ed2kfile%E9%BB%92%E3%82%B9%E3%83%88%E3%83%83%E3%82%AD%E3%83%B3%E3%82%B0%E7%BE%8E%E8%84%9AOL%20%E9%A 新规那些公司开不需要注册资金 中国福利彩票3d包点数需要多少钱 不用注册资金,注册什么为好? 现在注册有限公司是不是不再需要注册资金了 听说现在注册公司不用注册资金了,是真的吗 双色球84期开奖结果 Misszhang新品高定口红怎么样?颜色多吗? 两军野战是什么意思? 四大野战圣地都是什么地方,苞米地,小树林还有两个是哪里? 安徽农金是什么银行? 小树林是什么意思? 安徽农金是国家开发银行吗? 安徽农金与农商区别 安徽农金是正规银行吗 安徽农金和长安银行是一家吗? 金农卡是什么银行? 安徽农金六安农商银行存钱安全吗 安徽农金是不是安徽省都是一样用 绑定了QQ号,要如何解绑? 雪球和涨乐财富通可以同时开户吗? 在涨乐财富桶开了账户还可以在中金财富开通账户吗 涨乐财富通一个账户可不可以同时打新债和新股 涨乐财富通里开个股东涨户可以买基金吗? 涨乐财富通一个账户可以同时打新债和新股嘛? 在我以开户的涨乐财富通上能给家人再开一户吗? 涨乐财富通和财通证券上开的户能够同时打新吗? 酒店的客人入住一周,发现房间有蟑螂,大堂经理应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