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52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11:04
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是根据我国南方广大采茶地区的音乐素材编写而成,歌颂赞美了大自然风光及采茶姑娘欢乐的劳动场景。在众多葫芦丝独奏曲中它是一首曲风明亮、旋律优美,尤其有着代表我国南方风格的丰富曲调,让人耳目一新。
引子部分乐曲采用流畅的长音、单倚音、复倚音、较长的连音技巧,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来演奏。表达对大自然风光及一片片风景秀丽的茶山赞颂,使乐曲呈现出浓浓的江南乡土气息。接着慢板用优美如歌、动听的旋律赞美抒发了采茶姑娘对生活、对大自然美景的美好向往。此段技艺不太难,但演奏要做到悠扬、圆润,而后通过打开副管随着长音、滑音、颤音的出现,开掘出了乐曲的主题思想,把它化为更强的心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强化了乐曲的整体性,深化了歌唱的表现性,突出了可听性,使音乐语言简朴、情调俗而不粗、俗中透雅。
中板部分,用稍快激动欢快的波音和颤音技巧表现了采茶姑娘劳动竞赛的场面及喜悦的场景,关闭副管后采用了更加激动的强音吹奏,特别重点强调长连音要做到快、清晰,演奏者要应用灵活的手法,扎实的基本功及双吐技巧把乐曲再次推向高潮。
整个曲子引子部分曲调优美,中板部分旋律欢快,扣人心弦,深深感染着听众,令人耳目一新。
结尾部分,再次打开副管,采用滑音、连音的演奏技巧表现采茶姑娘载歌载舞,结束一天欢快的劳动。特别采用民乐中的“花舌”技巧,把乐曲发挥到极至,对葫芦丝演奏和作曲方面,可谓是一种突破和创新,从视觉、听觉效果上,让人们从欢快激烈的感情中重新回到安静。那丰收喜悦的心清和优美如歌的旋律,仿若把人们带进了茶的深处,流连忘返。
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都有不少茶歌的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
在中国有不少的以茶为主题的和与茶相关的歌曲,如《采茶歌》 、《请茶歌》、《茶山小调》等等。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文艺形式,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所以茶 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现代出现得一些以茶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则大都是以茶为引子或衬托来表达某种情调或情谊。
介绍两首茶歌:
《龙井谣》
龙井龙井,
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
多数是客民。
儿子在嘉兴,
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
蕃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武夷山茶歌》
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12
泉州茶文化简介
泉州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安溪产茶几乎与置县同时,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盛产的乌龙茶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蜚声中外。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安溪茶叶生产历史之久、产量之多、制作之巧、质量之高、茶艺之精、饮茶之盛堪称华夏一绝。随着茶业的发展,安溪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安溪就拥有6大类41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浓郁茶乡特色的安溪文化(茶歌、茶舞、茶艺、茶餐、高甲戏等)和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呼之欲出,成为安溪新的经济热点。安溪还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茶农素有“茶师摇篮”之称。安溪县现有茶园25万亩,既是福建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也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现年产茶叶1.5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1/4,福建省乌龙茶产量的1/3,是全国产茶大县。质量上,安溪“风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18年保持国家金质奖荣誉,并成为“国茶”、“贡品茶”。
浅谈泉州安溪茶文化
到中国乌龙茶之乡——福建安溪乡间品茗,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坐在农家庭院,三两人泡上一壶茶慢酌细品,不时有田野的芳香阵阵飘来,多了几分自便和随意。乡间的茶文化没有都市茶楼里那一招一式的繁缛程式和豪奢作派,更多的是一种乡间自然简约之美。
茶艺,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盏茶的艺术。在黄金桂起源地虎邱镇罗岩村,我有幸欣赏了一位林氏老农的茶艺。他身着隧道土布蓝衫,茶具是乡间常用的粗壶,茶是本地产的优质绿茶,水是屋后的井水。整套茶艺融进了乡里人的纯朴观念和生活习俗:投茶直接用手,三指撮茶;分茶时,于壶中泡好茶后再进茶盅。据说,这种“茶娘式”的手法,还象征着生生不息的亲密关系呢。
当地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之说。可见这种茶俗深进人心。在安溪县,还流传着“早上喝碗铁观音,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铁观音,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铁观音,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酷爱饮茶之风气源远流长。
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安溪的茶道精华,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例如,当地村民有什么纠纷或隔阂,只要长辈出面开一个“茶话会”调解,便可轻松把事情“摆平”。这种茶文化中的“和”,意蕴着风调雨顺的天和、青山绿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假如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内涵会更丰富,具有一种社会功能,使饮茶者追求一种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伦、其乐融融的精神境界。106万人在安溪这片土地上长期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根植、流传其间的茶文化,无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祖国灿烂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9:30
非常悠久,对于泉州人来说大概是每天都会品尝的东西之一。安溪的铁观音算是最为著名的吧。有机会建议去品尝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