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吕布和董卓是为什么反目成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3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利用董卓松懈之机,一举杀掉董卓。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听从王允的摆布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吗?难道真的是因为董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及“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这么两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吕布投靠了董卓以后,和董卓的关系如何?自己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吕布最后把董卓杀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
一.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首先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关系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由此观之,好象确实不错。不过,在史料记载中还有一段记载容易被忽略。《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等正史都同时都记载: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览》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董卓有误在前、吕布怀恨在后,纯属个人恩冤。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个资料的事实证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不象平时理解的那么密切,董卓此举有一定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时人对吕布的一致看法,而且此时的吕布手下还拥有张辽等一干丁原旧部,这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另外,吕布在后来投靠袁绍寄人篱下的时候还会发生“将士钞掠”的情况,说明吕布对部下的管制不严,极有可能此时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满,加之其他的矛盾,导致董卓“拔手戟掷布”,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测之一。
吕布在董卓手下做过什么,史料不详。但有两条很明显: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段记载在《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布已经从“飞将”变成了董卓的保镖。而此时的吕布显然手下还有众多并州兵马,驰骋疆场才是吕布的特长,董卓的行为是什么意图呢?有人认为是对吕布的一种信任,笔者认为不尽然:与其说这是对吕布的信任,还不如说这是董卓加强对吕布控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变相的削弱了吕布和自己部下的联系,以便直接加强对并州兵士的控制(关于并州军队和董卓的嫡系---凉州军队的矛盾,下面会提及)。把吕布*在自己的身边,就等于把整个并州军队牢牢的抓在手里。此推测二。
从以上的两个推测分析,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
二.吕布及手下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第一个问题: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说这种推测还有些证据不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吕布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进行判断。从史料分析,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方诗铭先生对此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 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后汉书�6�1董卓 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 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 轸、布败走。”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 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胡)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 至’,军众大乱奔走。”胡轸字文才(《三国志�6�1吴志�6�1孙坚传》 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6�1魏志�6�1董 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在这次 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 全军统帅。由于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 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后汉书�6�1 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续汉书�6�1百官志》 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从方先生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手下同吕布的矛盾和敌视情绪,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了吕布及其一干并州兵士对董卓的态度,双方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另外从《三国志�6�1董卓传》中“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的记载分析,董卓对吕布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三.吕布和董卓的较量
那么,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笔者认为这是董卓的判断出了问题:没有预见到吕布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造成董卓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对吕布这个武夫不了解,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头脑又差,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间的地步。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见拙作“《煮酒侃三国》之掩卷而泣叹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王允原本就和吕布是同乡,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中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对于吕布的处境,王允应该是看的比较清楚的,所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吕布。而吕布因为受到董卓及其手下的双重压制,心情郁闷,投诉无门,找到王允这个能够代表朝廷士大夫势力的实力派人物,自然满心欢喜,并通过与王允的谈话了解到朝廷*对董卓的不满,摸清了王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吐不快,最后同王允形成了一个同盟,终于干掉了董卓。当然,吕布倒没有王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操,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存,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和董卓的表面关系,所以吕布才假惺惺地问王允:“奈如父子何!”明明都已经想好了结果,还要装上一装。当时王允也是很给他面子:“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给了吕布一个下台阶,还把问题的本质说了出来,吕布就更加不会犹豫了。从后来董卓死时《后汉书�6�1董卓传》中“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值得大书一笔,吕布立了大功,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吕布杀董卓是因为董卓暴戾,名声不好,又受到王允的唆使。
董卓残杀大臣,朝廷覆乱。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动手杀了吕布。这如何能让吕布不心中记恨。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而与董卓产生隔阂。董卓已经神憎鬼厌了,王允又是声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吕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虑到自己和董卓的恶劣关系,因而刺杀了董卓。
吕布,字奉先,爵位:温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主要成就: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使曹操数战不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简而言之 因为一个美女——貂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利用董卓松懈之机,一举杀掉董卓。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听从王允的摆布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吗?难道真的是因为董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及“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这么两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吕布投靠了董卓以后,和董卓的关系如何?自己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吕布最后把董卓杀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
一.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首先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关系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由此观之,好象确实不错。不过,在史料记载中还有一段记载容易被忽略。《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等正史都同时都记载: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览》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董卓有误在前、吕布怀恨在后,纯属个人恩冤。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个资料的事实证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不象平时理解的那么密切,董卓此举有一定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时人对吕布的一致看法,而且此时的吕布手下还拥有张辽等一干丁原旧部,这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另外,吕布在后来投靠袁绍寄人篱下的时候还会发生“将士钞掠”的情况,说明吕布对部下的管制不严,极有可能此时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满,加之其他的矛盾,导致董卓“拔手戟掷布”,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测之一。
吕布在董卓手下做过什么,史料不详。但有两条很明显: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段记载在《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布已经从“飞将”变成了董卓的保镖。而此时的吕布显然手下还有众多并州兵马,驰骋疆场才是吕布的特长,董卓的行为是什么意图呢?有人认为是对吕布的一种信任,笔者认为不尽然:与其说这是对吕布的信任,还不如说这是董卓加强对吕布控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变相的削弱了吕布和自己部下的联系,以便直接加强对并州兵士的控制(关于并州军队和董卓的嫡系---凉州军队的矛盾,下面会提及)。把吕布*在自己的身边,就等于把整个并州军队牢牢的抓在手里。此推测二。
从以上的两个推测分析,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
二.吕布及手下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第一个问题: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说这种推测还有些证据不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吕布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进行判断。从史料分析,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方诗铭先生对此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 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后汉书�6�1董卓 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 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 轸、布败走。”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 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胡)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 至’,军众大乱奔走。”胡轸字文才(《三国志�6�1吴志�6�1孙坚传》 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6�1魏志�6�1董 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在这次 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 全军统帅。由于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 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后汉书�6�1 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续汉书�6�1百官志》 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从方先生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手下同吕布的矛盾和敌视情绪,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了吕布及其一干并州兵士对董卓的态度,双方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另外从《三国志�6�1董卓传》中“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的记载分析,董卓对吕布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三.吕布和董卓的较量
那么,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笔者认为这是董卓的判断出了问题:没有预见到吕布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造成董卓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对吕布这个武夫不了解,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头脑又差,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间的地步。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见拙作“《煮酒侃三国》之掩卷而泣叹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王允原本就和吕布是同乡,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中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对于吕布的处境,王允应该是看的比较清楚的,所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吕布。而吕布因为受到董卓及其手下的双重压制,心情郁闷,投诉无门,找到王允这个能够代表朝廷士大夫势力的实力派人物,自然满心欢喜,并通过与王允的谈话了解到朝廷*对董卓的不满,摸清了王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吐不快,最后同王允形成了一个同盟,终于干掉了董卓。当然,吕布倒没有王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操,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存,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和董卓的表面关系,所以吕布才假惺惺地问王允:“奈如父子何!”明明都已经想好了结果,还要装上一装。当时王允也是很给他面子:“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给了吕布一个下台阶,还把问题的本质说了出来,吕布就更加不会犹豫了。从后来董卓死时《后汉书�6�1董卓传》中“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值得大书一笔,吕布立了大功,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利用董卓松懈之机,一举杀掉董卓。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听从王允的摆布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吗?难道真的是因为董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及“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这么两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吕布投靠了董卓以后,和董卓的关系如何?自己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吕布最后把董卓杀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
一.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首先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关系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由此观之,好象确实不错。不过,在史料记载中还有一段记载容易被忽略。《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等正史都同时都记载: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览》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董卓有误在前、吕布怀恨在后,纯属个人恩冤。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个资料的事实证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不象平时理解的那么密切,董卓此举有一定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时人对吕布的一致看法,而且此时的吕布手下还拥有张辽等一干丁原旧部,这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另外,吕布在后来投靠袁绍寄人篱下的时候还会发生“将士钞掠”的情况,说明吕布对部下的管制不严,极有可能此时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满,加之其他的矛盾,导致董卓“拔手戟掷布”,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测之一。
吕布在董卓手下做过什么,史料不详。但有两条很明显: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段记载在《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布已经从“飞将”变成了董卓的保镖。而此时的吕布显然手下还有众多并州兵马,驰骋疆场才是吕布的特长,董卓的行为是什么意图呢?有人认为是对吕布的一种信任,笔者认为不尽然:与其说这是对吕布的信任,还不如说这是董卓加强对吕布控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变相的削弱了吕布和自己部下的联系,以便直接加强对并州兵士的控制(关于并州军队和董卓的嫡系---凉州军队的矛盾,下面会提及)。把吕布*在自己的身边,就等于把整个并州军队牢牢的抓在手里。此推测二。
从以上的两个推测分析,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
二.吕布及手下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第一个问题: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说这种推测还有些证据不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吕布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进行判断。从史料分析,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方诗铭先生对此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 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后汉书�6�1董卓 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 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 轸、布败走。”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 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胡)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 至’,军众大乱奔走。”胡轸字文才(《三国志�6�1吴志�6�1孙坚传》 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6�1魏志�6�1董 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在这次 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 全军统帅。由于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 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后汉书�6�1 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续汉书�6�1百官志》 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从方先生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手下同吕布的矛盾和敌视情绪,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了吕布及其一干并州兵士对董卓的态度,双方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另外从《三国志�6�1董卓传》中“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的记载分析,董卓对吕布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三.吕布和董卓的较量
那么,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笔者认为这是董卓的判断出了问题:没有预见到吕布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造成董卓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对吕布这个武夫不了解,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头脑又差,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间的地步。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见拙作“《煮酒侃三国》之掩卷而泣叹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王允原本就和吕布是同乡,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中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对于吕布的处境,王允应该是看的比较清楚的,所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吕布。而吕布因为受到董卓及其手下的双重压制,心情郁闷,投诉无门,找到王允这个能够代表朝廷士大夫势力的实力派人物,自然满心欢喜,并通过与王允的谈话了解到朝廷*对董卓的不满,摸清了王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吐不快,最后同王允形成了一个同盟,终于干掉了董卓。当然,吕布倒没有王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操,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存,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和董卓的表面关系,所以吕布才假惺惺地问王允:“奈如父子何!”明明都已经想好了结果,还要装上一装。当时王允也是很给他面子:“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给了吕布一个下台阶,还把问题的本质说了出来,吕布就更加不会犹豫了。从后来董卓死时《后汉书�6�1董卓传》中“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值得大书一笔,吕布立了大功,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吕布杀董卓是因为董卓暴戾,名声不好,又受到王允的唆使。
董卓残杀大臣,朝廷覆乱。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动手杀了吕布。这如何能让吕布不心中记恨。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而与董卓产生隔阂。董卓已经神憎鬼厌了,王允又是声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吕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虑到自己和董卓的恶劣关系,因而刺杀了董卓。
吕布,字奉先,爵位:温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主要成就: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使曹操数战不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吕布杀董卓是因为董卓暴戾,名声不好,又受到王允的唆使。
董卓残杀大臣,朝廷覆乱。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动手杀了吕布。这如何能让吕布不心中记恨。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而与董卓产生隔阂。董卓已经神憎鬼厌了,王允又是声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吕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虑到自己和董卓的恶劣关系,因而刺杀了董卓。
吕布,字奉先,爵位:温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主要成就: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使曹操数战不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简而言之 因为一个美女——貂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简而言之 因为一个美女——貂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利用董卓松懈之机,一举杀掉董卓。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听从王允的摆布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吗?难道真的是因为董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及“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这么两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吕布投靠了董卓以后,和董卓的关系如何?自己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吕布最后把董卓杀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
一.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首先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关系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由此观之,好象确实不错。不过,在史料记载中还有一段记载容易被忽略。《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等正史都同时都记载: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览》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董卓有误在前、吕布怀恨在后,纯属个人恩冤。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个资料的事实证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不象平时理解的那么密切,董卓此举有一定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时人对吕布的一致看法,而且此时的吕布手下还拥有张辽等一干丁原旧部,这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另外,吕布在后来投靠袁绍寄人篱下的时候还会发生“将士钞掠”的情况,说明吕布对部下的管制不严,极有可能此时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满,加之其他的矛盾,导致董卓“拔手戟掷布”,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测之一。
吕布在董卓手下做过什么,史料不详。但有两条很明显: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段记载在《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布已经从“飞将”变成了董卓的保镖。而此时的吕布显然手下还有众多并州兵马,驰骋疆场才是吕布的特长,董卓的行为是什么意图呢?有人认为是对吕布的一种信任,笔者认为不尽然:与其说这是对吕布的信任,还不如说这是董卓加强对吕布控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变相的削弱了吕布和自己部下的联系,以便直接加强对并州兵士的控制(关于并州军队和董卓的嫡系---凉州军队的矛盾,下面会提及)。把吕布*在自己的身边,就等于把整个并州军队牢牢的抓在手里。此推测二。
从以上的两个推测分析,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
二.吕布及手下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第一个问题: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说这种推测还有些证据不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吕布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进行判断。从史料分析,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方诗铭先生对此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 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后汉书�6�1董卓 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 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 轸、布败走。”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 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胡)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 至’,军众大乱奔走。”胡轸字文才(《三国志�6�1吴志�6�1孙坚传》 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6�1魏志�6�1董 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在这次 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 全军统帅。由于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 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后汉书�6�1 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续汉书�6�1百官志》 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从方先生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手下同吕布的矛盾和敌视情绪,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了吕布及其一干并州兵士对董卓的态度,双方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另外从《三国志�6�1董卓传》中“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的记载分析,董卓对吕布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三.吕布和董卓的较量
那么,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笔者认为这是董卓的判断出了问题:没有预见到吕布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造成董卓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对吕布这个武夫不了解,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头脑又差,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间的地步。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见拙作“《煮酒侃三国》之掩卷而泣叹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王允原本就和吕布是同乡,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中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对于吕布的处境,王允应该是看的比较清楚的,所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吕布。而吕布因为受到董卓及其手下的双重压制,心情郁闷,投诉无门,找到王允这个能够代表朝廷士大夫势力的实力派人物,自然满心欢喜,并通过与王允的谈话了解到朝廷*对董卓的不满,摸清了王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吐不快,最后同王允形成了一个同盟,终于干掉了董卓。当然,吕布倒没有王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操,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存,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和董卓的表面关系,所以吕布才假惺惺地问王允:“奈如父子何!”明明都已经想好了结果,还要装上一装。当时王允也是很给他面子:“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给了吕布一个下台阶,还把问题的本质说了出来,吕布就更加不会犹豫了。从后来董卓死时《后汉书�6�1董卓传》中“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值得大书一笔,吕布立了大功,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吕布杀董卓是因为董卓暴戾,名声不好,又受到王允的唆使。
董卓残杀大臣,朝廷覆乱。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动手杀了吕布。这如何能让吕布不心中记恨。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而与董卓产生隔阂。董卓已经神憎鬼厌了,王允又是声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吕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虑到自己和董卓的恶劣关系,因而刺杀了董卓。
吕布,字奉先,爵位:温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主要成就: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使曹操数战不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1

简而言之 因为一个美女——貂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因为吕布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加上王允怂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因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之前,由于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扩展资料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5:00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利用董卓松懈之机,一举杀掉董卓。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听从王允的摆布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吗?难道真的是因为董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及“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这么两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吕布投靠了董卓以后,和董卓的关系如何?自己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吕布最后把董卓杀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
一.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首先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关系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由此观之,好象确实不错。不过,在史料记载中还有一段记载容易被忽略。《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等正史都同时都记载: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览》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董卓有误在前、吕布怀恨在后,纯属个人恩冤。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个资料的事实证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不象平时理解的那么密切,董卓此举有一定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时人对吕布的一致看法,而且此时的吕布手下还拥有张辽等一干丁原旧部,这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另外,吕布在后来投靠袁绍寄人篱下的时候还会发生“将士钞掠”的情况,说明吕布对部下的管制不严,极有可能此时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满,加之其他的矛盾,导致董卓“拔手戟掷布”,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测之一。
吕布在董卓手下做过什么,史料不详。但有两条很明显: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段记载在《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布已经从“飞将”变成了董卓的保镖。而此时的吕布显然手下还有众多并州兵马,驰骋疆场才是吕布的特长,董卓的行为是什么意图呢?有人认为是对吕布的一种信任,笔者认为不尽然:与其说这是对吕布的信任,还不如说这是董卓加强对吕布控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变相的削弱了吕布和自己部下的联系,以便直接加强对并州兵士的控制(关于并州军队和董卓的嫡系---凉州军队的矛盾,下面会提及)。把吕布*在自己的身边,就等于把整个并州军队牢牢的抓在手里。此推测二。
从以上的两个推测分析,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
二.吕布及手下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第一个问题: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说这种推测还有些证据不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吕布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进行判断。从史料分析,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方诗铭先生对此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 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后汉书�6�1董卓 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 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 轸、布败走。”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 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胡)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 至’,军众大乱奔走。”胡轸字文才(《三国志�6�1吴志�6�1孙坚传》 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6�1魏志�6�1董 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在这次 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 全军统帅。由于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 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后汉书�6�1 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续汉书�6�1百官志》 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从方先生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手下同吕布的矛盾和敌视情绪,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了吕布及其一干并州兵士对董卓的态度,双方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另外从《三国志�6�1董卓传》中“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的记载分析,董卓对吕布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三.吕布和董卓的较量
那么,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笔者认为这是董卓的判断出了问题:没有预见到吕布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造成董卓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对吕布这个武夫不了解,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头脑又差,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间的地步。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见拙作“《煮酒侃三国》之掩卷而泣叹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王允原本就和吕布是同乡,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中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对于吕布的处境,王允应该是看的比较清楚的,所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吕布。而吕布因为受到董卓及其手下的双重压制,心情郁闷,投诉无门,找到王允这个能够代表朝廷士大夫势力的实力派人物,自然满心欢喜,并通过与王允的谈话了解到朝廷*对董卓的不满,摸清了王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吐不快,最后同王允形成了一个同盟,终于干掉了董卓。当然,吕布倒没有王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操,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存,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和董卓的表面关系,所以吕布才假惺惺地问王允:“奈如父子何!”明明都已经想好了结果,还要装上一装。当时王允也是很给他面子:“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给了吕布一个下台阶,还把问题的本质说了出来,吕布就更加不会犹豫了。从后来董卓死时《后汉书�6�1董卓传》中“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值得大书一笔,吕布立了大功,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巴西龟最长活多久,家养!!! 养胃的药最好的是什么啊 婴儿积食发烧不愿吃药怎么办 板门穴位在哪个部位 手机设置放偷看的方法? 凝结水回收器生产厂家? 个人账户养老金预测公式:现有5万元,缴费20年,能领多少钱? 临沂比较有名的男装品牌 呼伦贝尔市悦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中汇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长安城的灯市规模恢弘用英语怎么(元宵节好由来) 内存故障应该如何处理 网上买的酸枝木杯装水后对木头能开裂吗 卖房子时杯子裂开了 如何防止木杯用久了出现裂纹? 木雕干裂如何修补 红木茶壶开裂怎么修复 木鱼石杯有裂缝,怎么办? 黄花梨木茶杯上出现小裂纹怎么处理? 上海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以后单位还需要去参加追悼会,念悼词吗? 行政单位追悼词是哪个科室写? 木杯用久了会出现裂纹怎么办二年级下册? 王进喜悼词 木杯开裂怎么办 一个58年参加铁路工人逝世追悼词怎样写 退休职工死亡单位悼词谁念 日本豆腐可以和面包糠一起吃吗 红薯跟日本豆腐可以一起煮吗 千叶豆腐可不可以和鸡蛋一起炒 皮蛋可以和日本豆腐同煮吗? 如何评价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吕布投靠董卓 故事梗概 吕布与董卓决裂的原因是什么? 董卓与吕布的关系 求吕布和董卓的资料和生卒年 董卓和吕布是什么关系 董卓和吕布什么关系 连环计吕布董卓主要内容 吕布为什么要杀死董卓?是谁出的计策?这个计策叫什么? 吕布投奔董卓的经过 一骑当千吕布和董卓到底啥关系? 如何用小白学习盒子打印腾讯文档? 三国演义中吕布为什么要杀死董卓呢 为什么腾讯文档上面的PDF打印出来要小一些,不是A4大小? 吕布和董卓的关系是怎样破解的 吕布跟董卓 董卓和吕布的结局是什么 权倾朝野的董卓和吕布,分别都败在了哪个女人的石榴裙下? 三国历史中的吕布杀董卓怎么回事 如何用photoshop cs6把五分证件照做成一版八张的那种